众包

群眾外包英語:)是一种特定的获取资源的模式。在该模式下,个人或组织可以利用大量的网络用户来获取需要的服务和想法。“众包”(crowdsourcing)是在2006年混合群众(crowd)和外包(outsourcing)词义而产生的混成词。这种通过将工作先分配给很多参与者再合成为最终结果的模式,在电子时代来临前就已经获取了成功。众包和外包的区别在于,众包的对象可以是一群没有被特别定义的群体(而非被指派的,特定的群体)并且众包包括了混合的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的过程。众包的优势包括:优化的价格,速度,质量,灵活性和多样性。在机构想要扩展新的想法时,众包的优势是可以提供超出本机构员工的思考范围,带来更发散和创新的想法。众包和通过互联网控制,这些组织可以利用志愿员工大军的创意和能力——这些志愿员工具备完成任务的技能,愿意利用业余时间工作,满足于对其服务收取小额报酬,或者暂时并无报酬,目的在于未来获得更多报酬的前景。尤其对于软件业和服务业,这提供了一种组织劳动力的全新方式。

许多类型的众包,比如“点子大赛”或者“创新比赛”,为各类组织提供了一条获取新的,超出其本机构员工“惯性思维”的信息的途径。(比如乐高LEGO Ideas)。同样工作模式下由大规模的受雇“人群”(例如Amazon Mechanical Turk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所完成的各类冗长乏味的“微型任务”则是众包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它也被一些非盈利机构采用,用于创造或取得“公众利益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比如维基百科)。当在评估各种情形下众包想法的表现使,用户之间的沟通以及平台的表述也应被纳入考量范围。

众包概述

众包是一种分布式的问题解决和生产模式。问题以公开招标的方式传播给未知的解决方案提供者群体。用户(这里指众包里的“众”)典型地组成在线社区并提交方案。群“众”还要审查方案,发现最好的。这些最好的方案最后由最先提出问题的一方(众包人,crowdsourcer)所有,并且群“众”中胜出的个人有时会被奖励。有时,这些工作会有不错的报酬,无论是金钱上的、奖励上的或者只是名声和知名度。另外一些情况,胜出者会有智力上的满足感。众包可以通过业余人士或志愿者利用他们的空余时间提供解决方案,或者让专家或小型企业从无人知晓到初具规模。

众包显而易见的好处包括:

  • 问题可以在花费较少的情况下得到探究和讨论,通常时间上也很快。
  • 有了结果才付费,有时甚至不用付费。
  • 组织可以倚靠比自己组织内部更广泛的人才。
  • 通过聆听用户的声音,组织可以第一手的洞察客户需求。
  • 通过众包组织社区会感到一种品牌建设般的血缘关系,这也是一种通过分享和合作得到的所有权。

众包和普通意义上的外包不同点在于,前者的任务和问题是外派给不确定的群体,而后者是外派给确定的个体。

众包和开源的不同在于,开源是一种通过公众的团员志愿地开创和进行合作性的行为活动,而众包中的行为活动是由某个客户提出,并且以个人或小组为基础来进行的。还有就是开源和众包的不同点在于参与者的动机不同:开源参与者通常出于反垄断动机,利用自身的技术能力参与项目的完善、扩展或推广,为自己和社会提供可资利用的免费的软件资源;众包参与者则通常是看重项目的实用性或公益性,甘愿为项目付出自己的智慧或劳动,使项目日臻丰富和完善,从而使自己从项目中直接或间接受益,有时这种受益表现为项目方的各种奖励或经济回报。

对政府和非盈利组织来说众包也被认为是一种有潜力的问题解决机制。城市交通规划是很好的实践众包的地方,在美国联邦交通管理局授权和资助下,盐湖城在2008-2009年进行了一项通过公众参与大众交通规划的众包项目。另一项令人注目的众包解决政府问题的应用是由美国专利和商标办公室开展的Peer to Patent Community Patent Review项目。

历史事件参考

虽然众包这一术语主要用于形容网络行为,但是追溯回历史,一些事件我们今天也可以形容为众包。

  • 1714年 --- The longitude Prize: 英国政府为了知道在海上的船只的经度位置,在群众中集思广益,并且宣布给给出最佳方法的人金钱奖励。
  • 1783年 --- 路易十六提供奖励给能够用最经济实惠的用海盐方法制造成碱的人。
  • 1957年 --- Jørn Utzon的设计赢得了悉尼歌剧院众包的设计比赛。
  • 2009年 --- Waze, 以社区为中心的GPS的app,允许用户提交实时路况信息,比如报告交通堵塞或者交通事故,提交信息后所有使用此app的用户将能及时看到路况消息。

众包的八步流程

  1. 公司提出一个问题或难题
  2. 公司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传播问题
  3. 公司请求互联网上的群“众”给出解决方案
  4. 群“众”给出解决方案
  5. 群“众”审查解决方案
  6. 公司奖励胜出的解决方案提供者
  7. 公司获得和拥有胜出的解决方案
  8. 公司得利

有关众包的争议

对众包在伦理、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影响受到广泛的争论。例如,作者和媒体评论家Douglas Rushkoff在连线新闻(Wired News)的采访中,表达了对这个词和其影响的矛盾看法。维基百科创始人吉米·威爾斯,也直言不讳地对这个词进行了批评。[1]

有些报告已经关注到众包对企业主的负面影响,特别是有时众包要付出的成本比传统的外包还多。

一些众包可能造成的缺陷包括:

  • 为完成项目可能会带来新增的成本。
  • 一个众包项目将可能因为缺少资金激励、参与者太少、工作质量低下、个人对项目缺乏兴趣、全球性的语言障碍或难以管理大型的众包项目而失败的可能性将增加。
  • 低于市场工资或没有工资,众包通常以以物易物的方式来进行。
  • 与众包雇员没有书面合同、保密协议、雇员协议或雇员协议条款。
  • 在整个众包项目实施期间很难与众包工作者保持工作关系。
  • 对于有目的、恶意的工作造成的失误容易产生情绪上的波动。尽管一些批评者认为众包剥削和滥用了个体的劳动,但人群的动机研究显示参与众包的人没有感到被剥削。相反,许多人认为他们在参与众包项目的过程中受益良多。

众包参与方

  • 发包方:可以是个人,法人,是指在一个活动中有难题或任务需要解决的一方。发包的方法有两种:
    1. 直接在网络社区上发布要解决的问题;
    2. 与众包公司直接合作。
  • 中介机构:连接发包方与接包方的组织,可以是网站或者是众包公司
  • 接包方:众多的网民,不要求是精英,只要可以解决问题就行

中国的众包模式

  • 中国企業将众包作为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将在企业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建立一种新的联系
  • 中国目前的众包应用的范围较少,局限在广告词,商标等一些范围的设置,仍未将之提升到公司战略高度。
  • 尚未确立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目前在中国众包只作为信息服务的中介机构。
  • 将众包与外包进行对立的看待,认为有众包就不能有外包。其实众包是脱离于外包的一种形式,两个模式应该互相合作互相配合。

参考文献

  1. Lee, Ellen. .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2007-11-30 [2008-0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20). 我強烈反對“眾包”一詞,這讓我覺得是卑鄙行為,用卑鄙手段對待那些參與者。這概念提到好的商業模式是讓公眾免費為你工作。這真是瘋狂。它不尊重人。這其實就像你在騙他們做白工。(One of my rants is against the term "crowdsourcing," which I think is a vile, vile way of looking at that world. This idea that a good business model is to get the public to do your work for free - that's just crazy. It disrespects the people. It's like you're trying to trick them into doing work for free.)

参考资料

参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