俾格米人

俾格米人Pygmies,單數作Pygmy)並不是一個種族,而是泛指所有全族成年男子平均高度都少於150厘米[1]或155厘米[2]的種族。對於身高稍長的人種,又稱作「類俾格米人」(pygmoid)。比較知名的俾格米人都生長於非洲中部,例如:Aka、Efe及Mbuti等民族;在泰國印尼菲律賓巴布亞新畿內亞[2]亦有俾格米人或有些相似的尼格利陀人。這些棕種人東南亞最早定居的人種[3]。此外还发现至少有25個小型人類个體,大約於1000到3000年前在密克羅尼西亞帛琉群島生活[4]

喀麥隆東方區的巴卡族舞者。

現時「俾格米人」這個名詞一般被用來專指在非洲的相關人種,不過「俾格米人」這個名詞一般被認為帶有貶義,但由於現時未有一個較好的詞語來形容這班在非洲中部的人種[5]。Hewlett建議採用他們的自稱“森林的兒子”("Forest people"或"Forest forager")[5],而他們比較喜歡其他人以他們實際所屬於的種族的名稱,例如:阿卡族(Aka,又名姆邦加族/Mbenga)、巴卡族(Baka)、木布提族(Mbuti)和特瓦族(Twa)[6]。在中非洲,有時會用「阿卡」的眾數形式「巴雅卡」來表示當地的所有俾格米人。相同地,在剛果語裡亦有類似的名詞「巴姆邦加」。

語源

非洲的俾格米人與來自歐洲的探險家合照。

「俾格米」這個名字源於希臘語,原來是古希臘的長度量度單位,大約是從手肘到手指關節的距離[7]。在荷馬的史詩裡亦有提及過這一種人種,並指他們在埃塞俄比亞居住。過往,研究普遍認為這兩種人並未有任何關連,純綷是19世紀時歐洲人借用了古希臘的名稱來形容這種當時新發現的人種。然而,在近年考古學家對黑色非洲人種的研究,顯示可能俾格米人的種種傳說是由當時遊走於非洲大陸的科伊桑人流傳到歐洲。

來源

俾格米人最早大約在晚石器時期出現,他們原是位於中非洲熱帶雨林裡的居民,是一班狩獵採集[6],後來被鄰近新移民的農耕者班圖人吸收或取代,驅逐,並學會使用他們的語言。因此,在非洲的俾格米人現時使用的語言都是中非洲當地的語言,包括有:中蘇丹語Adamawa-Ubangian班圖語。不過,這個看法目前尚未得到考古學方面的支持,而在遺傳學及語言學方面的研究亦未能提供毫不含糊的證明[8][9][10]

熱帶雨林內非常低的紫外線水平[11]可能是俾格米人的矮小身材的成因,因為紫外線是令人體皮膚產生維生素D的必要元素,而維生素D亦會影響身體對鈣質的吸收,從而影響到骨骼的生長及保養[12]

分類

非洲的俾格米人

俾格米人的分布

以下國家皆有非洲俾格米人在生活:盧旺達布隆迪烏干達剛果民主共和國中非共和國喀麥隆赤道几内亚加蓬剛果安哥拉博茨瓦納納米比亞贊比亞[6],主要集中在中非和西非。大多數的俾格米人都是狩獵收集者,主要依靠從生活環境中取得的食物。他們有時亦會跟鄰近的農夫交易,以取得耕種得來的食物,又或其他所需的物品[6]

非洲俾格米人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種族:

  • 當中最為知名的是姆邦加族(Mbenga),包括了阿卡族和巴卡族,他們居住在西部的剛果平原
  • 木布提族,包括了在伊圖里熱帶雨林(Ituri Rainforest)居住的埃菲族(Efe)等民族,以及
  • 非洲大湖區居住的特瓦族

矮黑人

巴林湖人

人类学家约瑟夫·伯塞尔澳大利亚原住民分为三类:卡奔塔利亚湾人()、墨累河人()、巴林湖人(英語:)。其中巴林湖人得名于巴林湖英語:),他们身高比其他原住民矮。除了巴林湖一带的原住民,塔斯马尼亚原住民也被伯塞尔归为巴林湖人。伯塞尔认为巴林湖人是最早定居于澳大利亚的矮黑人遗存,然而遗传学研究表明他们和其他澳大利亚原住民同源,且与东南亚矮黑人关系较远。[13]他们的身高虽然偏矮,但明显比非洲俾格米人和亚洲尼格利陀人高,因此不算作俾格米人。[14]

參考

  1. . [2008-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3-28).
  2. http://www.economist.com/science/displaystory.cfm?story_id=1028330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Darwin's Children
  3. Hanihara, Tsunehiko. .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Anthropology. 1992年1月, 88 (2): 183–196 [2017-01-22]. doi:10.1002/ajpa.1330880206.
  4. Pygmy human remains found on rock island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Science | The Guardian
  5. Hewlett, Barry S. . Cambridge, Engl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2017-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09).
  6. . [2008-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5).
  7. . [2008-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9).
  8. R. Blench and M. Dendo. (PDF). Cambridge-Bergen. 2004-06-24 [2008-08-10].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8-10-02).
  9. Klieman, Kairn A. The Pygmies Were Our Compass: Bantu and BaTwa in the History of West Central Africa, Early Times to c. 1900, Heinemann, 2003.
  10. Cavalli-Sforza, Luigi Luca, ed. African Pygmies. Orlando, Fla.: Academic Press, 1986
  11. O'Dea, JD. . [2008-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3-12-30).
  12. O'Dea, JD. Possible contribution of low ultraviolet light under the rainforest canopy to the small stature of Pygmies and Negritos. Homo: Journal of Comparative Human Biology, Vol. 44, No.3, pp. 284-7, 1994
  13. Mcallister, Peter; Nagle, Nano; Mitchell, Robert John. . Human Biology. 2013/06, 85 (1/3): 485–502. ISSN 0018-7143. doi:10.3378/027.085.0322.
  14. Westaway, Michael; Hiscock, Peter. . Aboriginal History. 2005, 29: 142–148. ISSN 0314-8769.

參看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俾格米人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