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牙

假牙或称义齿是一種替代牙齒的輔助裝置。一般用于代替由于意外事故、天生缺失或牙齿老化脱落等而无法正常使用的牙齿。

Dentures
上頜活动假牙
MeSHD003778
Occlusal view of the same maxillary denture

歷史

假牙的製作到十八世紀都沒有大進步,主要是材質方面沒有突破,一般用黃金或是獸骨象牙,也常取自人的牙齒。法國文學《悲慘世界》中的苦命女芳汀就賣掉自己的牙齒,上排的两颗门牙卖出了40法郎。1815年滑鐵盧戰爭結束,戰場上留下數萬死傷者。獵牙者在黑夜撐開戰死士兵的嘴巴,用鉗子拔下大量的門牙,推动了假牙市场的繁荣。滑鐵盧之牙(Waterloo Teeth)成了高品質假牙的代名詞。當時倫敦一名牙醫叫做庫柏(Astley Cooper)在他的傳記《庫柏生平記事》提到一位牙齒獵人得意地說:「我可以在一個士兵被擊中倒地的當下,立刻把他的整排牙齒都拔下。」

美國首任總統喬治·華盛頓長年戴假牙,獨立戰爭期間,他需要常常購買牙刷、刮牙器、牙痛藥物等。1789年,華盛頓在總統就職典禮的講台上,他的嘴裡只剩下左下角的一顆臼齒了。华盛顿有好幾副假牙,其中有以驴牙和马牙做成的假牙,當然還有真人的牙齒。[1]美國爆發南北戰爭,有大批的「牙齒獵人」跟在南軍與北軍後方,將戰死士兵的牙齒取下,銷往歐洲。

古往今來許多重要的政治人物都戴假牙,像邱吉爾和蔣介石。2006年12月在歐洲社會黨會議上,英國副相約翰•普雷斯科特發表演講時,居然噴出假牙。

材料

由于金的耐腐蚀性符合口腔内的环境,所以古代的假牙多为黄金制成。即使是现代,由于金合金的细微延展性,可令表面与其他牙齿吻合,所以修复效果比陶瓷制的大臼齿好。在文化角度,有些文化喜欢制作金牙齿在门牙上。 现代的假牙一般由合金等材料制成。[2] 由于钛合金的生物相容性且与金一样高强度而耐腐蚀,所以钛合金常用于假牙种植。

种类

假牙分为活动假牙与植体假牙,活动假牙可随时在口中拿出,多用于缺损多颗牙齿的患者身上。而植体假牙则是单独从缺牙区的齿槽骨部分使用钛合金种植假牙。[3]

假牙又可被分為:

  • 固定式:
    • 人造牙冠:指口腔科患者,因牙齿外伤蛀牙等原因,将患牙修補後,再进行打磨改小,之后镶嵌的牙冠形修复体,用以保護變得脆弱的自然牙。
    • 牙橋:因一顆缺牙,牙醫師利用兩側相鄰的牙齒作為支撐,做出三顆假牙,而牙橋支撐點位於兩側的健康牙齒,缺點是因要套假牙而需要磨細良好的牙齒,才能套上牙橋。
    • 植牙:較昂貴的技術,把人造植體植入牙床骨,再於植體套上人造牙冠,需要動手術才能完成,但不損及周圍牙齒,適合單顆或連續的缺齒。
  • 活動式:
    • 活動式假牙:在鐵套上做出假的牙齒,來補足缺牙的部分,而支撐點是利用鐵勾勾住牙齒來固定[4],適合缺牙較多的患者;全口缺齒的患者,則利用牙床骨表面及口腔內的黏膜固定全口假牙;另有使用植體固定的全口活動假牙[5]

註釋

  1. 《華盛頓的假牙:非典型的十八世紀法國文化指南》
  2. . [2012-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3. . [2012-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4. . 衛生署. [2020-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4).
  5. . [2020-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9).

参考文献

  • Klaus Fuhr, Thomas Reiber: Die Totalprothese. Urban & Schwarzenberg, München u. a. 1993, ISBN 3-541-12071-1. (德文)
  • Horst Gründler, Ulrich Stüttgen: Die Totalprothese (= Grundwissen für Zahntechniker. Bd. 4). 3., überarbeitete Auflage. Neuer Merkur, Planegg 2014, ISBN 978-3-929360-84-4. (德文)
  • Lorenz Hupfauf (Hrsg.): Totalprothesen (= Praxis der Zahnheilkunde. Bd. 7). 2. Auflage. Urban & Schwarzenberg, München u. a. 1987, ISBN 3-541-15270-2. (德文)
  • Bernd Koeck (Hrsg.): Totalprothesen (= Praxis der Zahnheilkunde. Bd. 7). 4. Auflage. Urban & Schwarzenberg, München u. a. 2005, ISBN 3-437-05360-4. (德文)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