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嵩
生平
元嵩在魏孝文帝元宏时期从中大夫升任员外常侍,转任步兵校尉。大司马、安定王拓跋休去世时,还没到百日祭奠,元嵩就游玩狩猎。魏孝文帝听说后大怒,诏令说:“元嵩不能克制自己使言行合乎礼制,心中想着法度,大司马去世不久,就用苍鹰鹞子来娱乐。有父辈的悲痛,无侄子的感情,捐除良心抛弃礼法,何等快速!可免除他的官职。”元嵩后来跟随平定沔水以北,屡次有战功,出任左中郎将,兼任武卫将军[1][2]。
太和十九年(495年),魏孝文帝南征,咸阳王元禧、彭城王元勰、元嵩、元丽、广陵侯元燮、都督大将军刘昶、王肃、杨大眼、奚康生、长孙稚等三十六路军队出兵,号称百万大军[3]。
太和二十三年(499年)三月,魏孝文帝南伐,南梁的将领陈显达率领军队抵御。元嵩携带三件兵器,脱下铠甲冲锋在前,将领士兵跟着他,陈显达溃散逃跑,北魏军队杀死擒获敌人数以万计,元嵩在这天勇冠三军。魏孝文帝非常高兴的说:“任城康王的福气德行大,文武人才都出在他家中。”元嵩以功劳获赐爵高平县侯,被赐予帛二千五百匹[4][5][6]。
当初,魏孝文帝从洛阳出发时,冯皇后因为犯罪被囚禁在皇宫中。太和二十三年(499年)三月,北魏平定陈显达后,回师驻扎在穀唐原,魏孝文帝病得很重,将要赐令冯皇后自杀,说:“使者不易得。”魏孝文帝回头对任城王元澄说:“任城王必定不会辜负我,元嵩也应当不会辜负任城王,可以用元嵩为使者。”于是召元嵩进入行宫,亲自下诏派遣他前往洛阳,赐令冯皇后自杀[4][7][8]。
魏宣武帝元恪即位,元嵩以武卫将军兼任侍中,外任平南将军、荆州刺史。元嵩上表说:“南齐萧宝卷骨肉之间互相残杀,忠臣贤士首先被诛杀,臣下忧愁,无不离心背叛,君臣二心,战事不断。传闻说萧宝卷的雍州刺史萧衍的哥哥萧懿在建业起兵,与萧宝卷对峙,荆郢二州刺史都是萧宝卷的弟弟,必定有图谋萧衍的心意。臣如果派人送信相告,迎合他们原本的计谋,希望获得他们共同的心愿,合力除掉萧衍。平定萧衍之后,他们必定回师去救援丹阳,将不能回来治理边疆,固全襄沔地区。臣军队的威势已经到达那里,那么沔水以南的地方可以一战收复。沿着汉水炫耀兵力,向他们展示声威与德行,想归顺有道的就招引容纳他们,受怀疑报告危难的就援救接应他们。统领兵马养精蓄锐,观察裂痕窥伺嫌隙,如果他们凋败的形势已经昭显,就可以发兵顺流而下,长驱直入席卷南方。”诏令说:“所陈述的好计谋,实在是良策。将依时机形势进军,任由将军裁决。”随后萧衍很快攻克建业,于是作罢。元嵩出任平北将军、恒州刺史,转任平东将军、徐州刺史,又转任安南将军、扬州刺史[9]。
萧衍湘州刺史杨公则率领部众两万人驻守在洛口,姜庆真率领士兵五千人据守首陂,萧衍又派遣左军将军骞小眼,军主何天祚、张俊兴等人率领部众七千人攻打围困陆城,元嵩于是派遣统军封迈、王会等人率领步兵骑兵八千人讨伐他们。封迈到达陆城,南梁军队趁夜逃走,封迈追击打败他们,斩杀擒获几千人,杨公则和姜庆真退回到马头。萧衍徐州刺史昌义之驻守高皇,派遣三支军队暗中侵犯阴陵,因为淮河水浅枯竭,不通船只,驻守在马头。萧衍将领田道龙、何景先等人率领士兵三千人已经到达衡山,计划进犯陆城,南梁军队都很逼近。元嵩派遣统军李叔仁等人援助合肥、小岘、杨石,接连交战击败敌军。萧衍征虏将军赵草驻守黄口,元嵩派遣军司赵炽等人前往讨伐,先派遣统军安伯丑暗中出兵趁夜渡河,在下蔡埋伏。赵草率领士兵四千人迎上前来应战,安伯丑与下蔡戍主王虎等人前后夹击,大败赵草,南梁军队被俘获斩首及溺死的有四千多人。统军李叔仁等人在夜晚袭击硖石的南梁军队,又打败他们。姜庆真专门据守肥水以北,冠军将军曹天宝驻守鸡口,军主尹明世驻守东硖石。元嵩派遣别将羊引驻扎在淮河以西,离南梁军队的军营十里,司马赵炽率领士兵一万人做里外的声援。北魏各军会合后,分别攻打南梁的四个营垒,南梁军队战败逃走,南梁军队被俘获斩首数千人,溺死的以万计数。统军牛敬宾攻打硖石,尹明世趁夜逃走。姜庆真聚集残余部众顺着淮河而下,下蔡戍主王略截断水流攻打他们,俘获斩杀了大半。北魏于是威名大振[10][11][12][13]。
正始四年岁次丁亥春三月庚申朔三日壬戍(507年3月31日),元嵩为奴仆李太伯等人合谋杀害,虚岁卅九,夫人穆氏和儿子元世贤也同时遇害。魏宣武帝在东堂为元嵩举办丧事,赐予绢一千匹,赠予车骑大将军、领军将军,谥号刚侯,正始四年秋七月戊午朔十六日癸酉(507年8月9日)葬于河阴县穀水北岗[4][14][15]。
参考资料
- 《魏书·卷十九中·列传第七中》:澄弟嵩,字道岳。高祖时,自中大夫迁员外常侍,转步兵校尉。大司马、安定王休薨,未及卒哭,嵩便游田。高祖闻而大怒,诏曰:“嵩不能克己复礼,企心典宪,大司马薨殂甫尔,便以鹰鹞自娱。有如父之痛,无犹子之情,捐心弃礼,何其太速!便可免官。”后从平沔北,累有战功,除左中郎将,兼武卫将军。
- 《北史·卷十八·列传第六》:澄弟嵩,字道岳,孝文时,位步兵校尉。大司马、安定王休薨,未及卒哭,嵩便游田。帝闻而大怒,诏曰:“嵩,大司马薨殂甫尔,便以鹰鹞自娱,有如父之痛,无犹子之情,捐心弃礼,何其太速!便可免官。”后兼武卫将军。
- 《南齐书·卷五十七·列传第三十八》:宏时大举南寇,伪咸阳王元憘、彭城王元勰、常侍王元嵩、宝掌王元丽、广陵侯元燮、都督大将军刘昶、王肃、杨大眼、奚康生、长孙稚等三十六军,前后相继,众号百万。
- 《北史·卷十八·列传第六》:孝文南伐,齐将陈显达率众拒战,嵩身备三仗,免冑直前,勇冠三军,将士从之,显达奔溃。帝大悦曰:“任城康王大有福德,文武顿出其门。”以功赐爵高平县侯。初,孝文之发洛也,冯皇后以罪幽于宫内。既平显达,回次穀唐原,帝疾甚,将赐后死,曰:“使人不易可得。”顾谓任城王澄曰:“任城必不负我,嵩亦当不负任城,可使嵩也。”于是引嵩入内,亲诏遣之。宣武即位,为扬州刺史,威名大振。后并妻穆氏为苍头李太伯等所害。谥曰刚侯。
- 《魏书·卷十九中·列传第七中》:高祖南伐,萧宝卷将陈显达率众拒战。嵩身备三仗,免冑直前,将士从之,显达奔溃,斩获万计。嵩于尔日勇冠三军。高祖大悦而言曰:“任城康王大有褔德,文武顿出其门。”以功赐爵高平县侯,赉帛二千五百匹。
-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四十二·齐纪八》:陈显达引兵渡水西,据鹰子山筑城;人情沮恐,与魏战,屡败。魏武卫将军元嵩免胄陷陈,将士随之,齐兵大败。嵩,澄之弟也。
- 《魏书·卷十九中·传第七中》:初,高祖之发洛也,冯皇后以罪幽于宫内。既平显达,回次穀唐原,高祖疾甚,将赐后死,曰:“使人不易可得。”顾谓任城王澄曰:“任城必不负我,嵩亦当不负任城,可使嵩也。”于是引嵩入内,亲诏遣之。
- 《魏书·卷一百五之四·天象志一之四第四》:至三月,上南征不豫,诏武卫元嵩诣洛阳,赐皇后死。
- 《魏书·卷十九中·列传第七中》:世宗即位,以武卫将军兼侍中,出为平南将军、荆州刺史。嵩表曰:“萧宝卷骨肉相残,忠良先戮,臣下嚣然,莫不离背,君臣携贰,干戈日寻。流闻宝卷雍州刺史萧衍兄懿于建业阻兵,与宝卷相持,荆郢二州刺史并是宝卷之弟,必有图衍之志。臣若遣书相闻,迎其本谋,冀获同心,并力除衍。平衍之后,彼必旋师赴救丹阳,当不能复经营疆陲,全固襄沔。臣之军威已得临据,则沔南之地可一举而收。缘汉曜兵,示以威德,思归有道者则引而纳之,受疑告危者则援而接之。总兵竚锐,观衅伺隙,若其零落之形已彰,怠懈之势已著,便可顺流摧锋,长驱席卷。”诏曰:“所陈嘉谋,深是良计。如当机形可进,任将军裁之。”既而萧衍寻克建业,乃止。除平北将军、恒州刺史。转平东将军、徐州刺史。又转安南将军、扬州刺史。
- 《魏书·卷十九中·列传第七中》:萧衍湘州刺史杨公则率众二万,屯军洛口,姜庆真领卒五千,据于首陂,又遣其左军将军骞小眼,军主何天祚、张俊兴等率众七千,攻围陆城,嵩乃遣统军封迈、王会等步骑八千讨之。迈达陆城,贼皆夜遁,追击破之,斩获数千,公则、庆真退还马头。衍徐州刺史昌义之屯据高皇,遣三军潜寇阴陵,以淮水浅竭,不通船舰,屯于马头。衍将田道龙、何景先等领卒三千已至衡山,规寇陆城。寇并充逼。嵩遣兼统军李叔仁等援合肥、小岘、杨石,频战破之。衍征虏将军赵草屯于黄口,嵩遣军司赵炽等往讨之,先遣统军安伯丑潜师夜渡,伏兵下蔡。草率卒四千,逆来拒战,伯丑与下蔡戍主王虎等前后夹击,大败之,俘斩溺死四千馀人。统军李叔仁等夜袭硖石之贼,又破之。衍将姜庆真专据肥汭,冠军将军曹天宝屯于鸡口,军主尹明世屯东硖石。嵩遣别将羊引次于淮西,去贼营十里,司马赵炽率兵一万为表里声势。众军既会,分击贼之四垒。四垒之贼,战败奔走,斩获数千,溺死万数。统军牛敬宾攻硖石,明世宵遁。庆真合馀烬浮淮下,下蔡戍主王略截流击之,俘斩太半。于是威名大振。
- 《魏书·卷八·帝纪第八》:九月己巳,扬州刺史元嵩击破衍湘州刺史杨公则等,斩获数千。
- 《魏书·卷九十八·列传第八十六》:九月,衍湘州刺史杨公则率众寇寿春,扬州刺史元嵩击破之,斩获数千级。
-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四十六·梁纪二》:九月,己巳,杨公则等与魏扬州刺史元嵩战,公则败绩。
- 《魏书·卷十九中·列传第七中》:后为苍头李太伯等同谋害嵩,并妻穆氏及子世贤。世宗为嵩举哀于东堂,赙绢一千匹,赠车骑将军、领军,谥曰刚侯。
- 《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故使持節都督揚州諸軍事安南將軍贈車」騎大將軍領軍將軍揚州刺史高平剛侯之」墓誌」君姓元,諱嵩,字道岳,司州河南洛陽文始里」人也。」魏恭宗景穆皇帝之孫,任城康王之第二子。年卅九,正始四年歲次丁亥春三月庚申朔」三日壬戍薨于州治。秋七月戊午朔,十六日」癸酉窆於河陰縣穀水之北崗。其辭曰:」祥煥璠嶺,景衍乾緒,彪瑰鏡映,貞彩韶浦。旌」鉞再臨,節開四府,麗績兩辰,聯貂二主。宜君」宜民,顯文顯武,德昭在三,道光九五。蕃輝未」暢,報恩中止,明塗永閟,泉堂開始。人之云亡,哀」慟邦里,況我孔懷,痛何己已。人亦有言,粵仁」者壽,邦之彥梟,庶貽不朽,寂理豈恒,顯道不」拘。霜沴瓊波,冰摧蘭軀,明宇陸離,穸寢泉居。」楊門佇駟,松埏奄途,勒金重源,永銘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