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九限价

八一九限价[1],亦称八一九防线[2],是指民国37年(1948年)公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后冻结中华民国各地物价的特别举措[1][3][4]

民国37年(1948年)8月19日公布《财政经济紧急处分令》,即日起实行[5]:167。法令旨在以金圆券取代贬值的法币,以出售公營企業、美國援助及華僑匯款補齊期间的赤字[2][6]。出售公营企业则需要阻止通货膨胀造成的贱价造成资产之流失,故而需要控制物价在一定水平,以达成债务平衡。为此,外汇和贵金属遭受管制,物价控制在8月19日的水平[2]。8月20日,行政院为督导政策之施行设立经济管制委员会,下设上海、天津广州三个督导区[7][8]

然而限价政策下,金圆券不断贬值,商品价格过低,商人惜售,物资流向价格更高处。内地逐步为解放军所占领,使得商品原料自内地进口困难,而外汇兑换受限造成原料难以从海外获取,工业生产难以为继,工商业凋敝。物资流失、供应不足引起物资短缺,物资之短缺引起抢购浪潮。交易转向限价以外的非公开市场,黑市价格不断上涨,金圆券实际价值亦不断贬值。最终限价令在同年11月1日取消。

参考资料

  1. . .
  2. . 蔣故總統經國先生百年誕辰紀念. [2019-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18).
  3. . .
  4. . .
  5. 茅家琦. . . 臺灣商務印書館. 2003. ISBN 9789570517965.
  6. 费雪. . 南方人物周刊. 2019, (第14期 总第592期).
  7. 李辉. . 张立宪 (编). . 新星出版社. 2012: 165–182. ISBN 9787513307697.
  8. 杨天石. . 晶报. 2013-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15) 新浪历史.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