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堡圳

八堡圳,或稱八保圳,位於臺灣彰化縣,最早建於1709年,1719年完工,是臺灣最古老的埤圳之一。由於該圳是由施世榜籌款所建,故原名「施厝圳」,又因取濁水溪之水灌溉八堡農田,所以也叫做「濁水圳」,但常被稱為「八堡圳」。

八堡圳
台灣圳道
概要
其他名稱 施厝圳、濁水圳
官方名稱 八堡圳
隸屬單位 彰化農田水利會
創立者 施世榜
灌溉區域 臺灣彰化縣
興建時間 1709年
完成時間 1719年(清康熙58年)
攔取水源 濁水溪
興建費用 95萬兩[1]
八堡圳取水口
中華民國臺灣)文化資產
左側引水道分成五閘、八閘之取水口,五閘是流回濁水溪與莿仔埤圳,八閘是原本可流入右側渠道,但現已封閉;右側渠道為八堡圳,其水源引自集集攔河堰所截濁水溪水。
登錄名稱八堡圳取水口
其他名稱八堡圳取入口制排水門
登錄等級歷史建築
登錄類別水利設施
位置彰化縣二水鄉鼻子頭段小段25-1、24-44地號
建成年代日昭和年間
參觀費用免費

一般將八堡圳與臺南通垺圳新竹隆恩圳,一起並稱為「臺灣三大古老埤圳」。

沿革

所謂「」,清治時期原稱之為「保」,乃當時的自治單位,用以輔助地方政務(州、縣、廳)。數個村落(稱為「」)為一堡。八保圳即因灌溉八保得名,包括:東螺東堡東螺西堡武東堡武西堡燕霧上堡燕霧下堡線東堡馬芝堡日治時期保、堡固一稱為「堡」,故八保圳改稱「八堡圳」迄今。

昔日八堡,大致為今彰化市和美鎮員林市鹿港鎮北斗鎮田中鎮溪湖鎮花壇鄉二水鄉永靖鄉田尾鄉埤頭鄉溪州鄉社頭鄉秀水鄉大村鄉福興鄉埔鹽鄉

八堡圳開鑿初期,引水入圳屢遭失敗。相傳後來有一位老翁來見施世榜,給予水利圖說;施世榜照其方法重行開鑿,並以「土工法」施工後,果然成功。圳成之後,老翁拒絕受酬,並不示姓名,只自稱「林先生」;後人仰其恩德,在二水圳頭建林先生廟以資紀念。

紀念

二水鄉每年舉辦的「跑水節」就是紀念林先生、施世榜、黃仕卿這三位建立八堡圳的有功人士。

  • 施世榜(1671年10月25日-1743年1月2日),字長齡,清代台灣重大水利工程-八堡圳的開創者。
  • 林先生有「台灣大禹」之尊稱,與八堡圳同留台灣水利史。

引水源頭

過去在濁水溪邊的「香圓腳水門」引入水源,經引水道至「八堡圳取入口制排水門」,在集集攔河堰興建後,改由濁水溪集集攔河堰北端進水口取水,經新的引水道至新的「八堡圳制分水門」再入原水道。[2][3]

今入八堡圳後分八堡一圳幹線長33公里,有支線14條、分線24條;八堡二圳幹線長29公里,有支線17條、分線19條。[4]

相關條目

腳註

  1. 張素玢,〈濁水溪的歷史難題〉,《臺灣史研究》18:4,頁169。
  2. 顏宏駿. . 自由時報. [2015-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23).
  3. 村中好堡團隊. . 彰化縣大村國中. [2015-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23).
  4. 張炎銘. . 水利署電子報 (經濟部水利署). 2014/10/10, 91 [2019-04-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3).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八堡圳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