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仁里


上海里弄最早出现在上海的南市(老城厢)区域里。从明弘治十七年(1504)开始,历代《上海县志》都有详细的记载,并记录了这些街坊里弄的出现过程。到了清嘉庆年间,上海老城厢内的街巷,已达到了60多条[1]

1913年(民国二年六月),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实测上海城厢租借图》上的兴仁里位置。

上海里弄大批出现,是在上海开埠后的北市(租界)内。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几年后,因太平军与清军在江南激战,江浙一带的富商和百姓逃入租界区。据统计,1860年英美租界里, 华人已达30万,而二年后竟增至50万。西人于是兴建大批房屋,以供给华人居住[2]:15

大约在清同治九年(1870年)左右,由于木板式里弄住宅极易燃,被租界当局逐步拆除,房地产开发商开始建造砖木结构的石库门里弄住宅。石库门里弄住宅建筑特点是,在布局上采用欧美联排式,而单体平面结构则为中国传统院落式,因占地少,造价又比欧美式洋房低,深受居民的欢迎 [3]

兴仁里

至清光绪二年(1876年),据官方资料显示,上海租界里已有里弄112条,“年代较久、具有代表性的里弄,公认是同治十一年建造的兴仁里”[4]兴仁里位于今北京路之南、宁波路之北、河南中路之东和江西路之西这片区域。她由一条南北向的主弄和四条东西向的支弄组成,三面出口。主弄在宁波路120弄,弄长107.5米,全里占地面积1.33公顷(约20亩)[5]。从《老上海百业指南》兴仁里的图上可看到,里弄内有30个单元,沿街店铺27个单元[6]。清光绪二年(1876年)出版的《沪游杂记》中,已标有该里弄。兴仁里整弄都是三间两厢房的2层楼石库门房屋,体现了上海早期住宅建筑的风格[7]

上海最有钱的里弄

在上海,兴仁里是银、钱业的“聚金地”,一条里弄内有21家银行钱庄,因此曾被人称为上海“最有钱的弄堂[8]

在抗战期间的1943年,金源钱庄[9]贺年卡上列出了71家上海钱业公会会员钱庄的名字和地址,其中有49家开设在里、坊、弄,占全市钱庄数量的69%。而坐落于兴仁里的就有11家(其中一家在兴仁里沿马路102号),占全市钱庄数量的15.5%,因此兴仁里也可谓是全市最多钱庄的里弄

曾是中国唯一的“票据交换所”

中国首家“票据交换所”设立于兴仁里。光绪十六年(1890),上海钱业界在兴仁里1号设立了“汇划总会”[2]:494-495(之所以被称为汇划总会,是因为上海大钱庄就是汇划庄,中、小型钱庄不具备汇划资格)。兴仁里的“汇划总会”相当于西方的“票据交换所”。在“票据交换所”里,各银行间可以集中办理应收、应付票据的交换和资金的清算。世界最早的“票据交换所”是在1773年成立于英国伦敦。随着中央银行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各国央行都设立专门的票据清算机构,处理各商业银行的票据并结清各银行的差额。

在1890年之前,上海各大钱庄间,为了交换票据,须派专人携带汇划帐簿到对方钱庄,使用现银清算差额,每天彼此之间结算过程非常繁琐。自从设立了“汇划总会”,各大钱庄无须像以前那样一家一家地结算。各庄每日下午互收票据,互领公单;到晚间各庄再把会集收到的公单,全数交“汇划总会”。总会的“公单先生”(工作人员)把各庄提交的公单轧算,轧算的结果,由他们发出通知书给各庄。在通知书上写明庄号、应收和应付数目(这种通知书称为“总汇划条”),各庄汇划凭“总汇划条”收付。这就是上海钱业界著名的“公单制度[2]:493

在1933年华商“银行业票据交换所”成立之前,上海的华商银行票据也委托“汇划总会”代为交换[10]。在40多年的历史中,兴仁里1号是我国金融界里“唯一之票据交换所”[11]

钱业会商

上海开埠后,随着租界商业的发展,钱业形成南北两市。至1876年,上海共有钱庄105家,其中北市63家,南市42家。钱业分为南北两市,业务往来诸多不便,开始筹设各自的会馆公所。到了民国初年,南市钱业公所和北市钱业会馆在兴仁里设立钱业会商,每遇重大事件,两市钱业界的领袖们就在此开会[12]

上海的金融街

据中国惟一一份都市金融类报《上海金融报》[13]称:“上海外滩的背后有条宁波路,东起四川中路,西至六合路,长1226米,俗称后马路。其东段是老上海钱庄及小型银行主要集中地,解放前,这一地区的钱庄、银行多达90余家,堪称上海的金融街[14]”。宁波路50号曾是中国最大的民营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所在地[15],276号曾是上海“钱业公会”的办公大楼[16]。宁波路120号(弄)是兴仁里,兴仁里的位置正好在金融街的核心地段,从《老上海百业指南》[17]一书上可查到,兴仁里的周围都是银行、钱庄和信托等金融机构,其中银行就有30家之多

  • 北京路上有浙江兴业银行、四明银行、盐业银行、中华银行、上海煤业银行、茂华商业银行、统原银行、国华银行等。
  • 江西路上有上海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江苏省农民银行、道亨银行、中国垦业银行、三新银行、新华银行等。
  • 宁波路上有广东银行、浦海商业银行、大康银行、大公银行、江西省银行、上海至中银行、江海银行、中庸商业银行、光中商业银行、大新银行等。
  • 河南路上有大同银行、四川美丰银行、川康平民商业银行、大中银行、恒利银行等。

兴仁里的物业主

桕墅方家旅沪第四代、安裕钱庄董事长方季扬(摄于1890-1900年代)
桕墅方家旅沪第五代、安康钱庄董事长方哲民(摄于1910年代)
桕墅方家旅沪第五代、赓裕钱庄董事长方作舟(摄于1949年代)

资料记载,兴仁里是桕墅方家的地产[18]。桕墅方方家曾被钱业界列为上海九大钱庄资本家族集团之首。方氏早先在南市的钱庄区买下了敦仁里,她的安康、安裕等钱庄就设在那条里弄内。大约在光绪二年(1876)前,方氏又买下兴仁里。到了民国时期1912 年初,方氏家族5 家钱庄——承裕、安裕、赓裕、安康、汇康先后都设在兴仁里。根据《老上海百业指南》,它们分别是3 号、19 号、20 号、26 号、汇康不详[6]。其中设在兴仁里26号的安康钱庄(原名履和),有整整120年的历史,这是中国钱、票业界中经营时间最长的一家金融机构。 [2]:494-495

兴仁里的往事

  • 曾居住在兴仁里21号的徐乐施先生(父亲徐紫绶安康钱庄的襄理,叔父徐子经安裕钱庄的经理)回忆:1949年前,兴仁里是钱业界的名片,该弄堂非常整洁,但可以看到有一个修皮鞋的小摊位,因这条弄堂的业主,他们第十二代祖宗是皮匠师,所以对修皮鞋的小贩特别照顾。兴仁里的保安是由业主从警察局雇佣来的警员,警员们的工资由业主支付。
  • 上海外滩社区84岁的居民陶俊戴先生回忆:“‘兴仁里’建于19世纪60年代末,为英租界最早的石库门里弄之一。当年的宁波路是上海钱庄大本营,提起宁波路上的银钱业,最突出的就是兴仁里,这里聚满了各类金融行庄与商号。从沿街面到弄内,有安康、安裕、赓裕、春元等11家钱庄,大公、大康等6家银行,还有信托与保险公司、金融业机构达19家。 ”[19]


参考文献

  1. .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2008-7-2 [2019-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1-21) (中文).
  2. .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60年3月.
  3. 马学强. .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2年07月20日 [2019年12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12月14日) (中文).
  4. .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2001/12/12 [2019-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6) (中文).
  5. . 百度百科 (中文).
  6. . 上海: 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4 年版: 上册一,图三.
  7. .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2001/12/12 [2019-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6) (中文).
  8. 陶俊. .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2007/08/22 [2019-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5) (中文).
  9. 金源钱庄. . 雅昌艺术网.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 [2019-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7).
  10. . [2019-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6).
  11. . 上海: 金融导报第3卷第9期第3页. 1941年30月.
  12. 顾柏荣. .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 2019-06-05 (中文).
  13. . 百度百科 (中文).
  14. 张薇嫣. . 上海金融报社. 2018-05-08 [2019-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5) (中文).
  15. . [2019-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5).
  16. 文汇报. . 中新网. 2017年09月07日 [2019-1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5) (中文).
  17. 承载、吴健熙选编:《老上海百业指南——道路机构厂商住宅分布图》,上海: 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4年版
  18. 骆驼. . 镇海网讯. 2006-9-8 [2019-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4).
  19. 王楠. . 新浪上海. 2013年8月21日 [2019-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1) (中文).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