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恐鳥

冠恐鳥學名Gastornis),又名加斯頓鳥戈氏鳥,是一滅絕及不懂飛行的大型鳥類,生存於古新世晚期至始新世

冠恐鸟属
化石时期:晚古新世始新世, 56–45 Ma
PreЄ
保护状况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冠恐鳥形目 Gastornithiformes
科: 冠恐鸟科 Gastornithidae
属: 冠恐鸟属 Gastornis
Hébert, 1855
  • G. parisiensis
  • G. giganteus
  • G. ajax
  • G. edwardsi
  • G. russeli
  • G. sarasini
異名

冠恐鳥的學名是以其發現者賈斯頓·普蘭特(Gaston Planté)來命名,其首個化石於1855年在德國蓋塞特發現。於1876年,愛德華·德林克·科普(Edward Drinker Cope)在北美洲發現另一組化石,並取名為不飛鳥(學名Diatryma)。牠們是極接近的近親,學者現時相信牠們是屬於同一類。

描述及生態

冠恐鳥下的G. parisiensis平均身長有1.75米,而G. edwardsi則有2米高。冠恐鳥的喙特別大及呈鈎狀,腿大而強壯,腳掌大且有爪,推測牠是草食性的。

冠恐鳥生存的環境有大量的密林,氣候潮濕至半乾旱。北美洲及歐洲當時很接近,尤其格陵蘭是被林地及草原覆蓋,這兩個洲之間只有約幾百公里闊的海峽阻隔冠恐鳥的祖先。當西部內陸海道退卻後,北美洲就成為一個連接的大陸,歐洲因為阿爾卑斯造山幕古新世-始新世極熱事件的高海平面而成為群島地理上有點像今天的印尼

過往不飛鳥被指為掠食者,就冠恐鳥雙腳的大小,牠可能較為靈活,以追捕快速的獵物。故此,冠恐鳥被指是隱藏自己,或是群體狩獵獵物。如果冠恐鳥是掠食者,牠需要利用其他手法在密林中獵食。

另外有指冠恐鳥有可能是吃腐肉、雜食性草食性的。但是冠恐鳥的喙很適合用來咬碎種子及撕開植物。不過其鳥喙有可能是社交性的,而非性徵。這些互相矛盾的假說,使得對冠恐鳥的食性更不清楚。

類似冠恐鳥的新生代巨大鳥類南美洲駭鳥澳洲馳鳥科。前者是肉食性的,而後者懷疑是掠食者。另一方面,鴕鳥亦是不能飛的大鳥,是以植物及無脊椎動物為食物。

不飛鳥是古新世中最大的鳥類之一。牠們有一些天敵及競爭者,例如歐洲像Arctocyon。如果這些巨大的鳥類是主動的獵食者,牠們會是始新世中期北美洲及歐洲生態的頂尖掠食者。始新世中期在歐亞大陸及北美洲出現了肉齒目中獸類,且與冠恐鳥數量下降的時間相吻合。這有可能是哺乳動物趨向於群體獵食。由於沒有鳥類重過半噸,牠們的演化成更大體型的能力亦受到限制,未能像哺乳動物般演化出更大量的頂尖掠食者。

參考

  • Cope, Edward Drinker. . Proc. Acad. Nat. Sc. Philadelphia. 1876: 10–11.
  • Hébert, E. . C. R. Acad. Sci. Paris. 1855, 40: 579–582 (法语).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