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杰
刘华杰(1966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有科学哲学、科学传播学、科学思想史。[1]思想活跃,富创新性。曾提出学妖(academic demon)[2][3]、数字毒品(digital drug)、双非原则等概念,发明“科学主义是我们的缺省配置”的表述。关于science studies提出"科学元勘"的译法。根据科学知识社会学(SSK)和非线性动力学,提出大科学时代科学与社会在演化中形成了一种分形结构的猜测[4]。研究过统计物理学的奠基问题、非线性动力学浑沌(chaos)的历史与哲学、分形艺术,提出科学传播的三种模型,提出博物学编史纲领,倡导恢复博物学(Natural History)教育。从2008年起带领研究生一起研究博物学的历史与认识论。1995年曾以"记者"的身份在《南方周末》头版率先报导朱令铊中毒事件[5],向有关部门正面展示了正在兴起的Internet的重要性,当时上网还没有Netscape和IE可用。
著作
刘华杰的著作在早期主要侧重于非线性科学(主要为分形与混沌理论)的哲学、历史与艺术,其后逐渐转变主题至科学社会学、科学传播学与博物学史。
- 《浑沌之旅》(ISBN 9787532823307,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
- 《分形艺术》(ISBN 9787535722348,湖南科技出版社)
- 《以科学的名义》(ISBN 9787533429874,福建教育出版社)
- 《一点二阶立场:扫描科学》(ISBN 9787542826695,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年)
- 《中国类科学》(ISBN 9787313035974,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
- 《看得见的风景:博物学生存》(ISBN 9787030197962,科学出版社,2007年)
- 《天涯芳草》(ISBN 9787301180907,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 《博物人生》(ISBN 9787301197882,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 《檀岛花事》(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年)
参考文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