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體
歷史
魏晉南北朝時,社會在政權不穩的情況下,文字分為「北碑南帖」南北兩種。北魏的書體以漢隸為主,字體因其作碑刻之用而方正分明,不添修飾,南朝則以真書(隸書與楷書之間的過渡書體)為主。因此,「北魏體」可視作一種介乎隸書與楷書之間的書體[1]。
到了清代,趙之謙(1829 - 1884)是當時一位研究魏碑的書法家,其作品為後世尊崇。相信生於清末的區建公受之影響,而他在後來二戰後南下香港,繼續研究北魏體,並運用在招牌題字的領域上[2]。
字體風格
北魏體分別在起筆、收筆和轉折處都比較其他字體分明,方便從遠處辨認[3]。
參考來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