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榜案
事由
洪武三十年(1397年),翰林学士劉三吾、王府纪善白信蹈主持丁丑科殿試,后发榜,福建闽县人陈䢿为第一,是为春榜,上榜者竟無一人出自北方。諸多考生认为劉三吾为南方人,照顾其乡亲。朱元璋得知后大怒,命侍读張信、侍讲戴彝、右赞善王俊华、司直郎张谦、司经局校书严叔载、正字董贯、王府长史黄章、纪善周衡和萧揖等人阅卷。后張信说劉三吾判卷无错属实。有人上告说刘三吾暗嘱张信等人故意以陋卷進呈。朱元璋知道後更怒,指大部份官員是胡黨或藍黨,將張信與白信蹈等二十餘人淩遲處死,命劉三吾戍边。刘谔、宋琮等人也遭遣戍,仅戴彝、尹昌隆免罪[1]。后明太祖亲自主持殿试,再选六十一名进士,都为北方人。当时所谓“南北榜”或“春夏榜”。[2][3]
评价
明朝科举采用糊名制,考官根本无法获知考生籍贯,北方人一名未取,则为历科所不见,说明南北教育水平差距。南北榜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全国统一形势发展中南北政治平衡的要求,也体现了朱元璋打击和限制江南地主的一贯政策,此事件开明朝分南北取士之先例,至洪熙以后遂成定[4] 。
参考文献
- 《明朝小史》第二卷:“洪武三十年丁丑科,試官劉三吾、白信稻,取宋琮等五十一人,中原西北士子無登第者。及入對,以福建陳䢿為狀元,應天尹昌隆為榜眼,浙江劉仕諤為探花。下第者以三吾等南人為言。上怒,命儒臣再考落卷中文理長者第之。於是侍讀張信、侍講戴彝、讚善王俊華、司直郎張謙、司經校書嚴叔載、正字董貫、長史王章、紀善周衡、蕭楫及䢿、昌隆、仕諤各閱十卷,或言劉、白囑信等以陋卷進呈。上閱卷益怒,親試策問,又取山東韓克忠為狀元,王恕為榜眼,山西焦勝為探花,共六十一人,皆北士也。考官信等俱磔殺之,䢿等亦伏法削籍。故世稱春夏榜,又謂之南北榜。”
- 明·陳建《皇明通紀》
- 雙槐歲鈔/卷2
- . 网易网. 2004-11-21 [2014-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19) (中文).
参见
- 南北党争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