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烏普薩拉施密特望遠鏡
烏普薩拉施密特望遠鏡於1982年由斯特朗洛山天文台被移動到賽丁泉天文台。此儀器被用作研究星系,小行星和彗星。它目前正致力於執行賽丁泉巡天計劃(Siding Spring Survey,SSS)中。通過使用修正板,這望遠鏡的視野能達到約6°,為英澳望遠鏡視野的三倍。它使用的是一個球形鏡來達到這效果,而非一個拋物面反射鏡配合0.6米修正板[1]。感光板及底片則被用作探測器。
烏普薩拉施密特望遠鏡 | |
---|---|
基本資料 | |
組織 | 澳洲國立大學 |
位置 | 澳洲賽丁泉天文台 |
坐标 | 31°16′24″S 149°3′52″E |
高度 | 1,150米 |
建築 | 1956年 |
望遠鏡型式 | 施密特攝星儀 |
口徑 | 0.5 m |
焦長 | f/3.4 |
www | |
[编辑维基数据] |
歷史
烏普薩拉施密特望遠鏡於1956年在瑞典建成。[1]這台望遠鏡原本在1957年至1982年在斯特朗洛山天文台裏運作。[2],於1982年被移動到賽丁泉天文台。在1957年,它成為有記錄以來第一個拍攝史普尼克1號人造衛星圖像的望遠鏡。[1]
發現
羅伯特·麥克諾特已經利用此望遠鏡發現了400個直徑大於100米,而且對地球有潛在危險的近地小行星。[3]他以此望遠鏡於2006年8月7日發現了C/2006 P1,此彗星為40年以來最亮的彗星。
烏普薩拉施密特望遠鏡是賽丁泉巡天計劃( Siding Spring Survey,SSS)中所使用的望遠鏡,亦是唯一專業計劃對令南半球有潛在危險的近地小行星進行搜索。[4]
其他著名的發現包括7604 Kridsadaporn、C/2007 Q3、C/2009 R1、2012 LZ1、(242450) 2004 QY2和(308242) 2005 GO21。
參考
- .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16 April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4月24日).
- Mobberley, Martin. . Springer. 2011: 94–95 [16 April 2013]. ISBN 1441969055.
- Perry Vlahos. . Sydney Morning Herald (Fairfax Media). 20 December 2012 [16 April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5).
- Nicky Phillips, Tim Lester. . Sydney Morning Herald (Fairfax Media). 11 July 2012 [16 April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28).
外部連結
- Uppsala Southern Statio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history,images,links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