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丁泉天文台

賽丁泉天文台英語:)靠近澳洲庫納巴拉班,是澳洲國立大學(ANU)的天文和天文物理研究所(,RSAA)的一部分,並與澳洲國立大學、新南威爾斯大學的和其他的一些機構,共同管理英澳望遠鏡和聚集在該處的其它望遠鏡。這座天文台座落在標高海拔1165米,位於瓦倫本哥國家公園內也稱為賽丁泉山的Woorat山上。賽丁泉天文台隸屬於澳洲國立大學,並且是斯壯羅山和賽丁泉天文台研究所的一部分。目前有12架望遠鏡座落在此。

賽丁泉天文台
賽丁泉山,並在影像中央可以看見英澳望遠鏡的圓頂。
組織位於澳洲國立大學天文和天文物理研究所
序號413
位置賽丁泉山/ Woorat山,靠近澳洲庫納巴拉班
座標31°16′24″S 149°03′52″E
海拔1165米
望遠鏡星圖家望遠鏡[*], 賽丁泉2.3米望遠鏡, 聯合王國施密特望遠鏡, Faulkes Telescope South[*]
位置

歷史

聯邦政府於1924年就設立了斯壯羅山天文台,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於工作之餘提供軍事用的光學元件,在1940年代後期,由研究太陽為主的研究機構轉為研究恆星。在1953年至1974年間,在斯壯羅山的反射望遠鏡是澳洲口徑最大的74-英寸(1.9- 光學望遠鏡

在1950年代,坎培拉的人造燈光就已經汙染了斯壯羅山的天空,某些範圍內的暗天體已經淹沒在光汙染之下而看不見了。在1962年,澳洲國立大學從許多候選的場所選中了賽丁泉做為新址,因為該處有黑暗且無雲的天空。在1960年代中期,澳洲國立大學設置了三架望遠鏡,連同的配套設施包括對外封閉的道路、員工宿舍、水和電的供應。在1984年,首相鮑伯·霍克,主持澳洲國立大學最大的望遠鏡啟用。這是一架安裝在可同步轉動的矩形大廈內,口徑2.3米,低成本、且有著創新技術的望遠鏡。

從1950年代起,賽丁泉在完全獨立的狀態下發展,而英國政府和澳洲協商聯手建立一架很大的望遠鏡。這個協商在1969年有了最後的結果,選中了基礎設施已經很完善的賽丁泉天文台,他很明顯的是建造4米口徑英澳望遠鏡(AAT)的好場所。

當AAT在1970年代初期建造時,英國的工程暨物理科學研究委員會也在距離AAT的觀測室東北方1公里處建造英國施密特望遠鏡。施密特望遠鏡在光學設計上相當寬廣的視野,相對於AAT的窄視野,可以更快速的調查天空中較大片的區域。在發現有趣的天體之後,再由更大的儀器進行詳細的研究。在1987年,施密特望遠鏡與AAT望遠鏡合併。

賽丁泉天文台也有韓國的望遠鏡、新南威爾斯大學的拉山全球網路望遠鏡。在1990年,格林威治天文臺追蹤地球衛星的設備在運做了10年之後關閉。

2013林火

2013年1月13日,該處的設施受到一場巨大的叢林大火和火災風暴的威脅。18名工作ˋ人員被疏散到庫納巴拉布蘭(Coonabarabran)。三棟建築被毀:訪問研究人員、主任的住所、和消防站[1][2]。已經實施的森林防火措施,被認為功效卓著[3],儘管煙霧、灰燼和其它伴隨著熱氣的碎片進入了圓頂,但所有的望遠鏡都在地獄般的火焰中倖存了下來。最先恢復使用的是遠程天文台遙控的iTelescope,英澳望遠鏡於2013年2月中旬恢復正常運行[4]

參觀與訪問

有訪客迴廊和展示區開放給訪客,並與提供咖啡和紀念封的商店結合在一起。這個中心的開放時間在周一至周五是從上午9:30至下午4:00,周六、周日和公眾假日由上午10:00至下午2:00;每天上午9:30至下午3:30,訪客可以在訪客觀賞區觀看英澳望遠鏡。通過訪客中心的安排,在新南威爾斯學校的假日,有由瓦倫本哥國家公園導覽的發現之旅結合在一起的套裝旅遊。

通常,在每年10月的最後一個星期日會舉辦開放日,與庫納巴拉班的慶典結合,做為星空活動的一部分。

在賽丁泉的望遠鏡

  • 3.9米英澳望遠鏡(AAO)
  • 1.24米英國施密特望遠鏡(AAO)
  • 2.0米南福克斯望遠鏡
  • 1.3米星圖家望遠鏡(ANU)
  • 2.3米先進工藝望遠鏡(ANU)
  • 0.5米南烏普薩拉施密特望遠鏡
  • 0.5米自動化巡查望遠鏡(UNSW)
  • 0.45米ROTSE IIIa,機器人光學中天搜尋實驗(UNSW)
  • Korean YSTAR Telescope(韓國南方望遠鏡)
  • 40-英吋望遠鏡(ANU –已除役)
  • 24-英吋望遠鏡(ANU -已除役)
  • 16-英吋望遠鏡(ANU -已除役)

外部連結

  1. Lewis, Rosie; Edwards, Harry. . The Australian. 14 January 2013 [14 January 2013]. key scientific facilities at Siding Spring, in northern NSW, look to have escaped major damage from the blaze
  2. .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15 January 2013 [15 January 2013].
  3. . ANU. 8 April 2013 [22 October 2013].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