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誾

南誾1354年-1398年10月6日(陰曆八月廿六))是高麗末期和朝鮮初期的文臣。本貫宜寧南氏

南誾性格豪邁無所拘束,自幼好奇計。1374年文科及第。1380年,被任命為社稷壇直,當時倭寇非常囂張,三陟郡城小難守,南誾自薦知三陟郡事。至郡,倭寇突然到來。南誾率十餘騎開門突襲,倭寇敗走,於是被召回,授司僕寺正。南誾厭倦了當時高麗權門世族的腐敗,與主張改革的李成桂鄭道傳鄭夢周等新進士大夫來往密切,並與鄭道傳等人同為李成桂勢力的中心人物。

1388年,禑王在權門士族的煽動下決定進行遼東征伐,派李成桂出兵明朝的遼東。南誾認為這是對大國發起挑戰,極力反對。兵至威化島時,南誾與趙仁沃合謀,向李成桂提出回師兵變之議。南誾原本想推戴李成桂篡位,李成桂謹慎地不敢說話。威化島回軍後,南誾秘密向李成桂之子李芳遠提及此事,李芳遠令他不要聲張。禑王被廢位,昌王嗣位,南誾轉任三司右尹監門衛上護軍。

恭讓王在位期間,拜鷹揚軍上護軍兼軍簿判書,錄回軍功,賜土田錄鐵券,陞開城尹,後遷密直副使。1392年,鄭道傳被人彈劾,流放羅州。南誾上書救之,沒有成功,有怨言,因而遭到金震陽的彈劾,削職流放外地。不久後,鄭夢周被暗殺,南誾被召回,任命為同知密直司事。同年,與鄭道傳、趙浚、趙仁沃等五十二人一起推戴李成桂受禪。李成桂篡高麗,建立朝鮮王朝。南誾被錄為朝鮮開國的八位佐命功臣之一,判中樞院事兼義興親軍衛同知節制使。封為開國功臣一等、宜寧君,賜田二百結、奴婢二十五口。後改封宜城君、參贊門下府事。他與鄭道傳一樣,積極地支持讓神德王后康氏的兒子李芳碩成為王世子,因而與靖安大君李芳遠(後來的朝鮮太宗)結怨。1395年,以父喪為由辭職,兄長南在等人被特別敘用,1396年,參贊門下府使兼判尚瑞司事。他加強了西北部邊境的軍事實力,與鄭道傳都圖謀取得遼東,但沒有成功。

1398年,在第一次王子之亂中,世子李芳碩和鄭道傳都被李芳遠所殺。南誾在河景、崔沄的隨行下逃出城水門,隱於城外圃幕。見巡邏的軍士,南誾欲詣巡軍,二人止之。南誾說鄭道傳有仇人所以被殺害,自己沒有仇人。自詣巡軍門外,於是被斬殺。南誾、鄭道傳、沈孝生張至和李懃等世子一黨被認定為逆臣,憲司請籍沒他們的家產,李芳遠奏請定宗,只沒收了他們家的科田。

世宗即位後為他平反,追贈議政府左議政的官職。後追封領議政,封義城府院君。1421年(世宗三年),追贈諡號剛武,配享太祖廟庭。

參考資料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