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進政策

南進政策日本大正時期—二戰之間對於「南方」所研擬與實施的特別法規與政策總稱。粗略可分為大正南進期、中國抗日戰爭前期、太平洋戰爭等3時期。廣義政策施達區域則涵蓋華南臺灣東南亞等。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
假名
平文式罗马字
南進論實行時的亞洲(1937年—1942年)
南進論實行後日本的勢力範圍

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期日本受益於戰事所需,於華南及東南亞民生經濟獲利大幅提升,奠定南進政策的利基,在經過「準備期」、「培訓期」及「宣導期」後,率先於大正時期以臺灣為基地,以金融、經濟面向掌握東南亞經濟命脈,並在積極運作經營後,於醫學、商業及農業上獲得一定成果。

在南進政策施行過程中,因關東大地震等因素使得日本的南進政策稍緩,但於臺灣部分仍默默繼續進行。南進政策的主要推動者是日本海軍,日本陸軍對此政策的態度比較消極[1]昭和初期,日本軍事勢力抬頭,配合武力橫掃東南亞,使得南進政策獲得實際巨大效益。惟在戰事失利後,所有成果毀於一旦,其戰略也於日本投降後正式停止。

参考文献

  1. 周俊. . アジア太平洋研究科論集. 2017 [2020-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1).
  • 中村孝志:〈大正南進期與臺灣〉,《台北文獻》第132期,2000年,pp. 195-263.

参见

Template:太平洋战争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