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哈里森

卢·西尔弗·哈里森英語:1917年5月14日-2003年2月22日),美国作曲家。出生于俄勒冈州,但从小移居旧金山湾区一带,深受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各种民族音乐、民间音乐的影响,如粤剧印第安音乐、墨西哥音乐、爵士乐,以及印尼音乐等,同时也得到了古典音乐方面的启蒙。后来他参加了考埃尔的“世界人民音乐”课程,并跟随考埃尔学习对位法及作曲,又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师从勋伯格,曾受后者的十二音技法影响。他的老师还包括维吉尔·汤姆森。1943年到纽约担任乐评人,在该地结交了当时尚未得到乐坛完全认可的艾夫斯,并致力于推广艾夫斯以及其他“前卫”作曲家的音乐。之后又在北卡罗来纳州黑山学院教书。1947年回加州。作为研究亚洲和其他各地民族音乐的专家,哈里森于20世纪60年代初曾访问亚洲。1967年,哈里森与业余音乐人比尔·科尔维格(Bill Colvig)相识,并保持同性恋伴侣关系30余年,直到21世纪初两人相继逝世。[1]哈里森与科尔维格曾仿照印尼甘美兰乐队,创设了新型的打击乐队。2003年,哈里森在参加一次音乐节的途中病逝于印第安纳州[2]

卢·哈里森
原文名
出生(1917-05-14)1917年5月14日
 美國俄勒冈州波特兰
逝世2003年2月22日(2003歲-02歲-22)(85歲)
 美國印第安纳州拉斐特
国籍美国
知名作品四部交响曲,钢琴协奏曲,斯兰德罗调式协奏曲
所属时期/乐派20世纪
擅长类型管弦乐,室内乐

哈里森一生中有过多种创作风格,总体上被认为实验性较强,但与很多先锋派作曲家不同的是,他的音乐旋律性、可听性都很强,经常采用纯律体系、亚洲调式以及各地民族乐器等在西洋古典音乐中属于“非常规”的元素,他自己会演奏古筝[3]他还热衷于推动多元文化和宣传同性恋权利,支持和平主义环保主义,也是重要的世界语支持者之一。[4]

哈里森的代表作包括歌剧《长发公主》《青年凯撒》、四部带编号的交响曲、钢琴协奏曲、钢琴与爪哇甘美兰乐队协奏曲、斯兰德罗调式(甘美兰音乐使用的一种五声调式)协奏曲、琵琶与弦乐队协奏曲等。[5]

参见

注释

  1. . www.o-art.org. [2017-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2. . www.metroactive.com. [2017-12-12].
  3. . Soundfly. 2015-04-29 [2017-12-12] (美国英语).
  4. www.freehistoryproject.org, The Free History Project,. . esperantodocumentary.com. [2017-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5. . www.sjsu.edu. [2017-12-12] (英语).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