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记
《双城记》(英語:)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所著的一部以法國大革命为背景所写成的长篇历史小说,情節感人肺腑,是世界文學經典名著之一,故事中將巴黎、倫敦兩個大城市連結起來,围绕着曼奈特医生一家和以德法奇夫妇为首的圣安东尼区展开故事。小说里描写了贵族如何败坏、如何残害百姓,人民心中积压对贵族的刻骨仇恨,导致了不可避免的法国大革命,以及随后革命党人对前贵族采取的残暴行为。本书的主要思想是为了爱而自我牺牲,書名中的「雙城」指的是巴黎與倫敦。
雙城記 | |
---|---|
第一版封面 | |
原名 | A Tale of Two Cities |
作者 | 查爾斯·狄更斯 |
类型 | 小說 |
语言 | 英文 |
故事背景地 | 巴黎, 倫敦 |
发行情况 | |
插圖 | 哈布羅特·奈特·布朗[*] |
出版机构 | Chapman and Hall |
出版日期 | 1859年 |
出版地 | 英國 |
媒介 | 紙本(精裝,平裝) |
上一部作品 | 小杜丽 |
下一部作品 | 远大前程 |
文本 | 雙城記在維基文庫上的版本 |
规范控制 | |
OCLC | 3478 |
故事纲要
1775年11月,巴黎医生曼奈特(Dr. Alexandre Manette)被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强迫出诊,看到一對姐弟氣絕的慘狀。弟弟在临死前将侯爵兄弟二人对自己家族的迫害告诉了医生,自己的姐夫和父亲如何因这二人的关系死去和自己的姐姐受到了怎样的迫害。曼奈特写信向國王告发,不幸這封信落到侯爵兄弟手中。最後曼奈特以政治犯身份被关进巴士底監獄,2年後妻子憂鬱以終,女兒露西·曼奈特(Lucie Manette)被好友劳雷接到伦敦撫養。曼奈特在監獄中度過18年後釋放,得他以前的僕人德法奇(Ernest Defarge)收留,德法奇開了一家酒店,是革命活动的联络站,他的妻子將法國贵族的暴行记录在围巾上。曼奈特的女兒露西接他去英国伦敦居住,路上遇到侯爵的儿子查尔斯·丹尼。
查尔斯·丹尼(Charles Darnay)和雪尼·卡頓(Sydney Carton)外貌相似,但性格却完全不同。丹尼是法国贵族后裔,但是他对其家族压迫劳动者的行为感到不满,他放弃财产的继承权,一人在伦敦谋生,是一名法语教师。卡頓是一个有才华但愤世嫉俗的英国律师。两人爱上了同一个女人,露西·曼奈特爱上了丹尼,两人在曼奈特医生同意后结婚。丹尼的雙親相繼去世,叔父厄弗里蒙地侯爵因為壓死農夫的小孩,被孩子的父亲一刀杀死。
法国大革命爆发,巴黎人民攻陷巴士底監狱,已经继承家业的丹尼为保护舊日的管家盖白勒,冒险赶回时局纷乱的巴黎,一到巴黎就被捕入狱。得知消息后露西与曼奈特医生也一起赶到巴黎,曼奈特医生利用其老政治犯的威望拯救被囚禁的丹尼。虽然丹尼最后重获自由,但是很快又因被人检举而重新入狱,检举人竟然是曾经帮助过曼奈特医生的德法奇夫人(Teresa Defarge/Madame Defarge),一位坚定的女革命者。
法庭上,德法奇夫人递交了关键性的证据:曼奈特医生狱中所写的一份有关入狱经过的血书。原来曼奈特医生因检举厄弗里蒙地(Evrémonde)家族(丹尼的世家)的丑闻事件,這份血書最后却判處丹尼死刑。这时一直爱慕露西的雪尼‧卡頓也来到巴黎,为了帮助心上人的爱人,他买通狱卒,潜入监狱,將丹尼迷暈,並頂替他,并且最后被处死,而丹尼一家则得以逃出法国,抵達倫敦。
人物介紹
- 曼奈特醫生(Dr. Alexandre Manette),一位老政治犯。
- 露西·曼奈特(Lucie Manette),曼奈特醫生的女兒。
- 查爾斯·丹尼(Charles Darnay),厄弗裡蒙地侯爵 (Marquis of Evrémonde) 的姪子,愛上露西·曼奈特。
- 雪尼‧卡頓(Sydney Carton),一位憤世嫉俗的律師,愛上露西·曼奈特。
- 德法奇(Ernest Defarge),曼奈特醫生舊日的僕人。
- 德法奇夫人(Madame Defarge/Teresa Defarge),一位堅定的女革命者。
- 約翰·拔沙(John Barsad),一位間諜。他的真實名字是索羅門(Solomon Pross) ,是波希小姐(Miss Pross)的哥哥。
- 波希小姐(Miss Pross),露西的保姆。
- 羅傑·錫利(Roger Cly),另一位間諜,約翰·拔沙的夥伴
评价
《双城记》通过革命中一个家庭的遭遇,谴责革命的残暴,但同时又揭露了革命前贵族对普通劳动者的残酷行径。书的开卷语,“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已经成为文学史中的经典名句。本書的最後,雪尼‧卡頓(Sydney Carton)走上斷頭台之前回憶說:“我現在做的遠比我所做過的一切都美好;我將獲得的休息遠比我所知道的一切都甜蜜。”(It is a far, far better thing that I do, than I have ever done; it is a far, far better rest that I go to than I have ever known)。同樣是非常經典。
1928年,長期與林纾合作的翻譯伙伴魏易獨力將《雙城記》譯成中文,取名为《二城故事》。
《雙城記》雖是虛構的故事,卻是用來了解與解讀法國大革命的最佳入門書。
《雙城記》結構完整,言詞簡練,而狄更斯對革命與人性的深度思考和令人嘆為觀止的寫作才華,更是在其中發揮得淋灕盡致。
圖集
外部連結
英語维基文库中与本条目相关的原始文献: |
英語维基语录上的相关摘錄:A Tale of Two Cities |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双城记 |
- 互联网电影数据库(IMDb)上《A Tale of Two Cities》的资料(英文),1935年雙城記電影
- A Tale of Two Cities - 古腾堡计划
- A Tale of Two Cities, full text with audio.
- Complete audio book at Librivox Projec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A Tale of Two Cities Book Notes Summar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Dickens: A Tale of Two Cities', lecture by Dr. Tony Williams on the writing of the book, at Gresham College on 3rd July 2007 (with video and audio files available for download, as well as the transcript).
- Asolo Repertory Theatre and Beyond the Book - Asolo Rep's community literacy initiative to inspire reading and community connection featured A Tale of Two Cities by Charles Dickens during the 2007-08 season
- 《双城记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在线阅读(简体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