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愛

可愛是一種吸引力,和青少年以及外貌的概念息息相關。由康拉德·洛倫茲(Konrad Lorenz)建立的動物行為學也對可愛的定義提出了科學根據。可愛的特色包括了嬰兒特徵的體態或臉孔,大眼、小鼻與酒窩,而且身體顯得圓滾滾又柔軟。除了生理方面,嬰兒的心理特質也被視為可愛的象徵,例如愛玩、脆弱、無助、好奇心、天真以及撒嬌等特質。

可愛的人類婴儿

心理學的詮釋

柏林動物園北極熊努特是新聞報導中的可愛動物之一。[1]

洛倫茲於1949年指出,幼童的可愛特質能夠引發成人的養育之心,確保幼童能夠受到妥善的照顧。這是一種演化上的適應,確保了人類的延續。他也指出,證據表明人類与較可愛的動物互動較頻繁,這些可愛的動物有著大眼、大頭、短鼻等特徵。

也就是說,人類喜愛有明顯幼态延续(pedomorphosis)特徵的動物。所謂幼體滯留是個體雖然達到成年的階段,仍然殘存著幼體的特徵,包括大頭或大眼。因此,這也就足以解釋為何大熊貓無尾熊那麼受歡迎。普遍被認為很可愛,也許是因為人類喜愛豢養有幼體特徵的寵物,同時也認為牠們較不具攻擊性。

某些晚近的研究進一步證實了洛倫茲的理論。例如,成年的人類与嬰兒互動很頻繁。研究也發現,可愛特徵與臉部對人類的吸引力似乎都大同小異,不分哪個文化都一樣。[2]

除此之外,對可愛的心理反應不只限於人類。許多幼小的哺乳類鳥類都有共同的典型的生理特徵,一眼就能看出牠們和成熟的個體是有差別的。最近對幼年三角龍頭骨的研究也發現,可愛是一種既古老又非常有用的生存之道。[3]

一项研究认为,“可爱”这种吸引力会让大脑产生破坏的冲动,这种现象被称为“萌系侵略性”[4]

文藝

可愛在許多文化裡是市場行銷的主要工具,例如日本皮卡丘Hello Kitty。可愛在英語系國家也是一種商業賣點,艾蒙The Family Circus菲比小精靈美好時光與其他可愛商品都大熱賣。可愛在電影中也起了很大的宣傳作用。秀蘭·鄧波兒主演的電影因此爆紅。其他的電影如親愛的,我把孩子縮小了三個奶爸一個娃模範警察等。另外還有紀錄片企鵝寶貝,片中的可愛企鵝是令人矚目的焦點。在電影快樂腳中,企鵝是以電腦動畫來呈現的。

史蒂芬·古爾德為期刊《自然歷史》撰寫一篇文章,指出越來越多人把米老鼠畫得看起來像嬰兒。古爾德說米老鼠的畫風越來越可愛,這是為了讓米老鼠更流行。

參見

參考資料

  1. In pictures: Polar bear Knut is growing up - see 2nd picture
  2. . [2008-04-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7).
  3. Smallest Triceratops skull described
  4. Stavropoulos, Katherine K. M.; Alba, Laura A. . Frontiers in Behavioral Neuroscience. 2018-12-04, 12. doi:10.3389/fnbeh.2018.00300.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