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國際自行車展覽會

台北國際自行車展覽會英文,簡稱日文)是一項專門展示自行車整車與相關零配件之國際專業展覽,每逢春季都會在台北世界貿易中心進行展出,截至目前為止,已經成功舉辦26屆,目前為亞洲第一大,世界第二大自行車產業展覽。

台北國際自行車展覽會
2008年台北國際自行車展覽會
展覽口號自行車,就是台灣!
()
首度舉辦1988年4月11日—4月15日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台灣區自行車輸出業同業公會
協辦單位台灣區車輛工業同業公會
台灣區橡膠工業同業公會
贊助單位常盤有限公司(Cycle Press Taiwan)
展覽地點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南港1館南港2館
展覽性質專業展覽
展出內容自行車整車與自行車零組件
展覽票價新臺幣$200
最近舉辦2020年3月4日—3月7日
官方網站
http://www.taipeicycle.com.tw/

由於第18屆(2005年)時,主辦單位與中華民國自由車協會試辦「世貿繞圈賽」,受到各國自行車手與各家參展廠商之好評,因此,自2006年起,國際自由車環台賽也新增「台北市」站,並將此項分站比賽正式納入展覽活動之一,甚至因為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南港展覽館,在2008年3月13日正式啟用的關係,也使得「南港展覽館」站在2008年國際自由車環台賽中正式納入,讓台北市在連續兩天,得以進行不同的分站比賽。

舉辦緣起

1979年起,台灣自行車的整車、零件及配件的發展日益進步,而在外銷市場上,也逐漸超越日本地區生產的相關產品,並且,在美國地區當地的調查也指出,美國當地進口的自行車,有四分之三來自台灣,而美國當地自行發展的自行車產量日益降低,因而可見台灣自行車外銷市場受到國際之重視。

而在1988年,曾享有「自行車輸出王國」的台灣,見到自行車輸出大國日本於當年暫停辦理「東京自行車展」後,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決議於當年將「台北國際體育用品展覽會」的「自行車」區域獨立出來,舉辦「台北國際自行車展覽會」,並與機車展合辦。而此一舉辦,受到了美國義大利德國法國日本韓國等各國廠商及買主之好評。[1]

相關活動

「台灣自行車之夜」的現場,會提供廠商與買主免費索取竹編等藝術品。
  • 台灣自行車之夜(Taiwan Cycle Night):此項活動是主辦單位為了要讓廠商與買主交流而進行之展覽酒會,固定於開幕日晚上於台北國際會議中心舉辦。
  • 自行車戶外試騎:邀請參觀之民眾,在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四合一噴水池廣場進行自行車試騎乘,主要提供民眾試騎乘之展品,皆為當年新推出之整車產品。
  • 「優良創新自行車及零配件產品」展示:自第四屆台北國際自行車展覽會起,由工業技術研究院與台灣區自行車輸出業同業公會配合展覽同時舉辦。在展覽舉辦前,先進行作品之徵選,之後邀請國內外專業人士進行最後的評選,最後,獲獎之作品可在主辦的特別設立的專區進行展出。
  • 全球自行車設計比賽:配合台北國際自行車展覽會所進行之活動,由經濟部技術處主辦,自行車工業研發中心承辦,自1996年起首度辦理。而和「優良創新自行車及零配件產品」徵選的差異在於,全球自行車設計比賽的資格是專門給自行車愛好者參與的活動,「優良創新自行車及零配件產品」徵選則是專門為自行車整車與零件製造廠商設計的。
  • 環台自行車賽:因為2005年「台北自行車繞圈賽」受到好評,自2006年起,環台自行車賽新增「台北市政府站」之繞圈比賽,讓更多喜好自行車的車迷可以在參觀展覽時,同時欣賞到高水準之繞圈比賽。

歷屆重要事記

第一屆(1988年4月11日─4月15日)
  • 參觀展覽的韓國自行車廠商與買主在台灣參觀展覽時,曾因為訪問工廠之問題,引發國內廠商之抗議,國內大型廠商曾一度以「停電」為由拒絕韓國廠商與買主的參訪。雖然韓國的參訪團表示,參訪之目的是以觀摩為主,但是主辦單位在聽聞此問題後,決議修訂工廠參訪的資格限制。[2]
  • 在1989年廣州春季交易會中,因為曾有「香港製(Made In Hong Kong)」之自行車在該屆(1988年)自行車展展示,引起前往大陸投資之台灣廠商關切進出口之前景,進而成為兩岸廠商在該次交易會中關切之話題。[3]
第四屆(1991年5月6日─5月10日)
  • 台北國際自行車展覽會的參觀者中,國外買主與相關業者多於國內參觀者,起因是展覽主軸較偏重於整車之外銷。[4]
第五屆(1992年4月16日─4月20日)
  • 第二屆「優良創新自行車及零配件產品」甄選活動,以改良式摺疊車、碳纖全能車、電動自行車、變速飛輪、碟式煞車、變速鏈條…等受到各國買主之矚目。[5]
  • 「台北國際自行車展覽會」與「台北國際體育用品展覽會」分開辦理,主因是基於休閒活動考量,以及自行車的環保觀念,再加上全民運動的重視,另外,機車展區則移往「台北國際汽車零配件展」聯合辦理。[6]
第七屆(1994年4月11日─4月14日)
  • 主辦單位首度於台北國際會議中心正門口與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噴水池廣場,舉辦「戶外自行車表演」,並邀請自行車國家隊教練林德和率領國手鄭邦中、陳聰敏、陳健志、廖武雄和黃明輝表演「風火輪」、「神龍擺尾」、「飛越人牆」、「倒栽蔥」、「空中水平」等特技,獲得眾多年輕族群參觀者之好評。[7][8][9][10]
第九屆(1996年3月24日─3月27日)
  • 適逢中華民國首度舉辦總統直接民選,中共於當年試射飛彈以威嚇台灣,雖然參展廠商規模較第八屆(1995年)成長10%,但因為軍事威脅問題,來台灣參訪的國外買主大幅下降至2200人左右,約較第八屆流失37%。[11][12]
第十屆(1997年4月16日─4月19日)
  • 展覽最後一天(1997年4月19日),旺林企業指控獲得「台灣精品獎」的自行車零件產品改良式導讓煞車燈煞車塊的製造商笙彰興業有侵犯著作權之嫌疑,起因於煞車燈專利與煞車塊專利的製造糾紛,而在2000年,財團法人電子檢驗中心證實笙彰興業卻有侵害旺林企業著作權之嚴重行為,因此,經濟部對於笙彰興業進行處分。[13][14]
第十三屆(2000年4月7日─4月10日)
  • 主辦單位與坤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線上展覽網站,並開放國際買主線上預先登記參觀、參展廠商搜尋、交易洽談機會等服務,此一服務是將實體展覽與虛擬(線上)展覽整合,受到國內外廠商與買主之好評。[15]
第十四屆(2001年3月31日─4月3日)
  • 台北國際自行車展覽會在擴增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展覽二館的展區之後,正式超越「東京自行車展覽會」之規模,躍升為世界第二大、亞洲第一大自行車專業展覽,當年吸引629家廠商參展,攤位1739個,較2000年成長13.6%,且參觀之國際買主為3434人,是歷屆之最。[16]
  • 台灣自行車業者發起「三新運動」,強調自行車新材料、賦予自行車新功能及發展自行車新用途,是當年展覽的最大主流。[17][18]
  • 電動自行車雖然有可能取代滑板車功能,成為未來趨勢,但由於車身過重問題,加上價格過於昂貴,對於買氣會造成不利之影響,因此在第一屆電動自行車全球高峰會中,有部份廠商認為「輕量化」將成為自行車產業發展之重要關鍵。[19]
自行車的整車區域通常會設置在台北世貿三館。
第十五屆(2002年4月11日─4月14日)
  • 因應2001年「三新運動」的推展,巨大機械、美利達兩大自行車公司,號召其他自行車業者組成台灣自行車協進會(A-Team),並參與該屆展覽,與落實「1110交貨標準」(一天交一次貨,交貨期為十天,過去成車廠交貨期在一個月以上,零件廠交貨期則在二十一天且每週交貨一次),受到各國好評。[20]
  • 展覽中首度設置「台灣精品獎」專區,是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為了推展「台灣精品獎」的得獎作品所設置的展區,該區域除了展示歷年來獲獎的台灣精品,另外也展出了「國家產品形象金質獎」的入圍作品。[21]
第十六屆(2003年3月29日─4月1日)
  • 受到SARS之影響,台北國際自行車展覽會參觀人潮小幅減少20%,進場參觀之國內外買主以及會場之參展廠商、工作人員皆被台北市衛生局要求全面帶上手術用口罩,以避免傳染[22]
第十七屆(2004年3月10日─3月13日)
  • 新品戶外試騎活動在台北世界貿易中心噴水池廣場進行,受到參觀者之好評[23]
  • 為了因應環保潮流,主辦單位針對電動車輛(電動自行車、電動代步車與電動機車)產業,進行一系列研討會,並設置「電動車展示專區」;此外,工業局技正徐增明也表示,電動車產業發展,理應參考趨勢走向來進行,當初台灣發展此產業之困境,是因為汽機車整車產業的崛起,而如果發展順利,則電動車產值可以在2008年稱霸全球市場[24]

第三十二屆(2019年3月27日─3月30日)

  • 同年,配合南港展覽館二館啟用營運,首次在南港展覽館台北世貿展覽館同步展出,展覽規模較往年增加了30%,攤位數量達到4720個,亦為歷年以來最大規模。
  • 由於展覽規模的提升,台北國際自行車展也從去年的全球第三大上升了一個排名,成為僅次於歐洲自行車展的全球第二大國際自行車展覽。

第三十三屆(原定2020年3月4日─3月7日)

  • 2020年,台北國際自行車展因COVID-19疫情取消。[25]


賽會結合時期

第十八屆(2005年3月4日─3月7日)

環台賽結合期

第十九屆(2006年3月8日─3月11日)
第二十屆(2007年3月24日─3月27日)
  • 本屆展覽中之參展廠商達到693家,並利用了2298個攤位進行展示[30],再度刷新紀錄,預計2008年移往台北南港展覽館時,規模會大幅提升。
  • 美利達展示了將於2008年發行的輕型碳纖維車,重量僅八公斤[31]

註釋暨資料來源

  1. (中文). 貿易交通運輸 (經濟日報). 1988年4月6日: 10.
  2. (中文). 產業(二) (經濟日報). 1988年4月15日: 15.
  3. (中文). 貿易運輸交通 (經濟日報). 1989年3月11日: 6.
  4. (中文). 產業(二) (民生報). 1991年5月10日: 19.
  5. (中文). 產業(二) (經濟日報). 1992年4月17日: 7.
  6. (中文). 消費新聞 (民生報). 1992年4月17日: 19.
  7. (中文)張伶銖. . 經濟新聞 (中國時報). 1994年4月12日: 19.
  8. (中文)柴祖賢. . 生活新聞 (聯合晚報). 1994年4月9日: 5.
  9. (中文)楊蕙菁. . 旅遊休閒 (聯合報). 1994年4月12日: 40.
  10. (中文). 戶外活動 (民生報). 1994年4月12日: 6.
  11. (中文)丁萬鳴. . 經濟 (聯合報). 1996年3月28日: 19.
  12. (中文)中央通訊社. . 產業二 (經濟日報). 1996年3月22日: 15.
  13. (中文)丁萬鳴. . 財經焦點 (聯合報). 1997年4月20日: 21.
  14. (中文)丁萬鳴. . 理財 (聯合報). 2000年3月27日: 21.
  15. (中文)沈美幸. . 工商時報. 2000年4月9日.
  16. (中文)丁萬鳴. . 財經 (聯合報). 2001年4月1日: 13.
  17. (中文)高嘉和. . 財經新聞 (自由時報). 2001年4月1日: 18 [2007年1月15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年9月29日).
  18. (中文)萬中一. . 綜合產業 (經濟日報). 2001年4月4日: 32.
  19. (中文)黃嘉裕. . 產業科技 (經濟日報). 2001年4月8日: 18.
  20. (中文)陳仁義. . 產業科技 (工商時報). 2005年3月4日: 16.
  21. (中文)萬中一. . 綜合產業二 (經濟日報). 2002年4月11日: 37.
  22. (中文)陳信榮. . 焦點新聞 (經濟日報). 2003年3月30日: 3.
  23. (中文)黃裕元. . 消費 (聯合報). 2004年3月11日: E3.
  24. (中文)陳信榮. . 傳統、綜合 (經濟日報). 2004年3月13日: 21.
  25. 陳信榮. .
  26. (中文)陳俊合. . 自由車環台賽專刊 (民生報). 2006年3月5日: A18.
  27. (中文)陳俊合. . 自由車環台賽專刊 (民生報). 2006年3月5日: A15.
  28. (中文)翁永全. . 台北國際自行車展專刊 (經濟日報). 2006年3月5日: F4.
  29. (中文)朱正庭. . 消費 (聯合報). 2006年3月8日: E3.
  30. (中文)萬中一. . 產業新聞 (經濟日報). 2007年3月23日: C6 [2007年4月10日].
  31. (中文)陳雲上. . 愛車 (聯合晚報). 2007年3月25日: 8.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維基新聞專題報導: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