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莱姆 (勇者斗恶龙)

史莱姆(日语:,英语:)电子角色扮演游戏勇者斗恶龙系列的吉祥物。其最初的灵感来自于《巫术》中的一个弱小常见的怪物,自在首部《勇者斗恶龙》中使用后,史莱姆在几乎全部勇者斗恶龙游戏中出现。角色的流行使出现了各种不同种类的史莱姆,以及头目角色,甚至衍生出了以其为主角的元气史莱姆游戏系列。

史莱姆
所属系列勇者斗恶龙系列
初登场游戏勇者斗恶龙》(1986年)
创造者堀井雄二
设计师鸟山明

史莱姆被制作为各种类型的商品。史莱姆因其友好、有限的力量及其动人的形式而成为了流行角色以及勇者斗恶龙系列的象征。[1]

角色设定

史莱姆的形状

勇者斗恶龙作者堀井雄二设计史莱姆的灵感源自角色扮演游戏《巫术》。“我真的被PC游戏‘巫术’迷住了。其中黏液形状的角色让我得到了灵感。我信手涂画出了这个黏液形状的角色,并将其交给角色设计鸟山明先生,他将其做成我们今天所见的史莱姆。”[2]堀井称在最初构思时,史莱姆是“一堆粘物”,但鸟山将其再设计为它们认为“完美”的泪珠形[3]

属性

个性

大多数史莱姆是以敌人的形式出现,偶尔还会称为头目。在一些勇者斗恶龙作品中,史莱姆也成为友好的非玩家角色、城市的和平居民[4]。友好的史莱姆通常会以“我不是邪恶的史莱姆!”和玩家打招呼[5]。如同勇者斗恶龙系列的其它怪兽,史莱姆也有特定的口头禅“噗噜噜”[6]。史莱姆在说话时还会将某些词语或音节用单词“goo”替代(如“human”之于“gooman”),或使用其它slime或goo一类的单词[6]

外观

在勇者斗恶龙和元气史莱姆系列中可以发现很多不同类型的史莱姆。这包括不同颜色的史莱姆,看起来像水摊的泡沫史莱姆,穿着贝壳的海洋史莱姆,防御力高、击败能得到大量经验值、易逃跑且罕见的金属史莱姆,有触须荷依米史莱姆,以及大体积戴着王冠、包括普通或金属等不同种类的国王史莱姆[5]

史莱姆系()
融化史莱姆系()
没有固定形态并不断从体内冒出泡泡的黏液狀史莱姆。与游戏作品《巫术》中的泡沫史莱姆属于同一类生物,而在DQ系列作品中除了传统的黏液状身体外还长着眼睛和嘴。在第二代作品DQII中首次登场。
  • 泡沫史莱姆() --绿色的变形虫狀史莱姆。由于体内含有毒素,所以受到它攻击后可能会中毒。自DQIII之后击倒泡沫史莱姆就有一定几率获得道具“解毒草”?」。
  • 流浪金屬史萊姆(又译成“离群金属”,) --银灰色的泡沫史莱姆。金属系的一种。打倒后的经验约为金属史莱姆的7倍多。虽然有着金属的躯体却能够平滑的运动。另外名字中的“离散”()意思是“从群体中离散”的意思。
  • 泡沫史萊姆國王() --巨大化的泡沫史莱姆,歪戴着王冠并流着口水。以蠕动身体的方式移动。在勇者斗恶龙怪兽篇系列(,简称DQM)的《旅团之心()》中初次登场。
魔法史莱姆系()
长着像水母一样的触须的史莱姆。能在半空中浮游。
  • 霍依米史莱姆() --拥有蓝色的脑袋和黄色的触须,并频繁地施放基础治疗魔法“荷依米”()的史莱姆。常常在其他怪物的呼唤下出现。在系列第2代作品DQII初次登场。在很多作品中它的法力(MP)是无限的。
  • 貝霍瑪史莱姆() --等级高于荷依米史莱姆的史莱姆。拥有红色的脑袋和淡蓝色的触须。经常施放强效治疗魔法“倍荷玛”()来治疗同伴和自己。在系列第三作DQIII初次登场。在第五作DQV可以成为主角的伙伴,且刚加入就懂得使用魔法“倍荷马”,随着等级的提升能学会较強的治疗法术“倍荷依米”()。在第六作成为伙伴后更能学会只有它能够习得的终极治疗魔法“倍荷玛珍”()。
  • 貝霍依米史莱姆() --长着土黄色的脑袋和紫色的触须。使用强于“荷依米”的治疗魔法“倍荷依米”,其战斗力强于使用更高级魔法的倍荷玛史莱姆。肉搏战斗也决不逊色。正统作品的第四作DQIV登场。在DQ爱好者中以“最没存在感的史莱姆”()而出名。
  • 貝霍瑪拉史萊姆 有著綠色腦袋,拿著法扙,很少出現。首次出現在3DS怪物仙境裡。
  • 麻痹水母() --白 色的脑袋,淡蓝色的触须。有时被认为只是普通的水母的一种而非史莱姆。经常在海上出现一群麻痹水母。如同其名,攻击敌人后可能让对方麻痹,在不同作品中有 时可以吐出让我方全体麻痹的“燃烧的气息”,有时可以呼唤同伴。在系列第二作DQII初次登场。在七代作品DQVII中以“麻痹史莱姆”(「」)而非“麻痹水母”的名称在陆地上出现。
  • 羽翼史莱姆() --翡翠色的脑袋上长着同样颜色的羽毛(其实是由头部变形而成)。在怪兽篇中登场。使用反弹对方的气息攻击的特技“逆风”(「」)。
  • 金属霍依米() --拥有金属躯体的荷依米史莱姆。是金属系的一种。在第十作DQX作为荷依米史莱姆的转生怪物登场。
寄居史莱姆系
  • 海生史莱姆() --寄居于螺旋贝壳的深绿色史莱姆,在海上出现。使用让群体防御力提高的魔法“斯科露托”()来进一步提升防御。
  • 貝殼史莱姆() --寄居于螺旋贝壳的黄绿色史莱姆,在陆地上出现。防御力非常高,并懂得使用冰系攻击性法术“夏多”(),以及催眠法术“拉里荷”()。
  • 蜗牛史莱姆() --在《勇者斗恶龙怪兽篇-扑克》中登场。形如蜗牛,通体呈淡蓝色。
國王史莱姆系()
史莱姆的集合体。王冠狀的部分也只是史莱姆本身的拟态。在系列第四作DQIV初次登场。
  • 國王史莱姆() --戴着王冠的巨大蓝色史莱姆。八只合体史莱姆所合体后的形态。
  • 貝霍瑪曾史莱姆() --巨大的绿色(SFC版DQVI中是红紫色)史莱姆,国王史莱姆的变种。能够使用完全恢复的群体治疗魔法“倍荷玛森”()。在有的作品中它拥有无限的法力,而在另一些作品中则会使用魔法“玛荷托拉”()来盗取法力。虽然在官方攻略中说“有时被认为是荷依米史莱姆的合体”,但是实际上从未由荷依米史莱姆合体而出现过。
  • 金属史萊姆國王() --拥有金属躯体的国王史莱姆。是金属系的一种。打倒它后获得的经验约为离散金属的三倍。生命值远高于离散金属,也懂得使用离散金属的攻击性魔法。有时是由八只金属史莱姆合体而成。
  • 斑点史萊姆國王() --带着王冠的大型斑点史莱姆,黄底黑纹,生命值稍高于国王史莱姆。
  • 暗黑史莱姆國王()--仅在DQM3中登场过的史莱姆,据说是暗黑史莱姆合体而成,无论是长相还是名称都给人这种感觉,至于是否如此,从来没有目击报告。
  • 终极史莱姆() --在第八代作品DQVIII中登场。怪物同伴的出场队伍如果是三只史莱姆能变成终极史莱姆。能够使用治疗魔法“倍荷玛森”和攻击性特技“流星”。每回合行动两次。
  • 女王史莱姆() --在第十代作品DQX中初次登场的巨大粉红色史莱姆。史莱姆中的女王,王冠和长相与国王史莱姆不同。
史莱姆骑士系()
一名騎士騎乘著史莱姆,騎士和史萊姆的關係在各個作品中都有不同解釋,根據官方出版的勇者鬥惡龍25週年紀念「怪獸大詞典」上解釋:因看到好友史萊姆被欺負,騎士決定挺身而戰。在第5代DQV中初次登场。
  • 史莱姆骑士() --在黄绿色的史莱姆上骑着骑士的怪物。懂得使用治疗魔法“荷依米”来治疗自己。
  • 金属史萊姆骑士() --在银灰色的史莱姆上骑着骑士的怪物。防御力较高因此较难被杀死。虽然与普通的同等级怪物相比经验值是多了不少,但毕竟对攻击性魔法不能免疫更不会从战场逃走,所以其经验还是大大低于金属系。
  • 暗黑骑士() --在暗黑史莱姆上骑着骑士的怪物。与其他两个骑士不同的是,暗黑骑士手持斧头作战。在DQM3和DQMJ中登场。
  • 真心骑士() --在粉红色的史莱姆上骑着骑士的怪物。在第十作DQX作为史莱姆骑士的转生怪物登场。
斑点史莱姆()
形状虽然和普通的史莱姆没有区别,但身上长满斑点,并且体形稍大于普通史莱姆。在正统作品的第六代登场。
  • 斑点史莱姆() --黄色的身体上布满黑色的斑点。在第六代作品DQVI开篇后的区域中便会登场,是系列中首次出现的比史莱姆还弱的怪物。这是史莱姆在梦中见到的“比自己还要弱的敌人”在梦世界的实体化形态(DQVI开篇主角在梦世界)。所以在现实世界中不会登场。
  • 斑点史莱姆倍斯()--紫色的底色加粉红的斑点。是斑点史莱姆的强化版。懂得使用“模仿”来模仿我方的行动。与史莱姆倍斯稍强于史莱姆所不同的是,斑点史莱姆贝斯远远强于斑点史莱姆,存在于DQVI的现实世界中。
  • 斑点倍荷玛拉()--绿色的身体加黄色的斑点。能够使用群体治疗魔法“倍荷玛拉”()的斑点史莱姆。是斑点系的最强怪物。
龙史莱姆系()
像龙一样长着翅膀、犄角还有牙齿的史莱姆。由于翅膀过小,龙史莱姆无法飞行,只是靠普通的跳跃来移动。
  • 龙史莱姆() --拥有金色的身躯和喷吐火焰的能力。在《勇者斗恶龙怪物篇》初次登场,也在正统作品的第七代DQVII中以及外传的特鲁尼克大冒险3(以下简称DQT3)中登场。
  • 吐息史莱姆() --淡蓝色的强化版龙史莱姆。在系列第七作DQVII以及DQT3中登场。
  • 飞龙金属() --金属系的龙史莱姆。能够使用群体治疗魔法“倍荷玛拉”。在DQVII以及DQT3中登场。

登场

史莱姆首次在《勇者斗恶龙》中登场,并作为首先遇到且最弱的敌人出现,其以相似的外观在随后的勇者斗恶龙游戏中出现。在《勇者斗恶龙V》中,该怪物可以加加入队伍并学的各种咒文。史莱姆还是勇者斗恶龙衍生系列元气史莱姆的主角[7],系列首作《元气史莱姆 冲击尾巴团》发行于Game Boy Advance平台,续作《大战车与尾巴团》发行于任天堂DS平台,第三作《大海盗与尾巴团》发行于任天堂3DS平台[7]。这些游戏讲述了有智能和文明的史莱姆王国的故事,这些史莱姆可爱也有些滑稽[8]。在勇者斗恶龙北美的本地化中,游戏使用了大量关于史莱姆的双关语和诙谐元素[9]。史莱姆还和任天堂的角色马里奥出现在三部跨界游戏:《富豪街DS》、《马里奥大运动会》和《富豪街Wii[10][6][11]

分析

评论认为史莱姆作为勇者斗恶龙象征就像陆行鸟之于最终幻想一般[12]。勇者斗恶龙作者堀井雄二推测史莱姆的流行可能是因为其的可爱,易被打败以及每作勇者斗恶龙的主角都改变,史莱姆一直都在这里[9]。《勇者斗恶龙VIII》制作人渡部辰城猜测其流行是因为“设计优秀的角色”,但“简单”能让任何人接近[7]

文化影响

商品

作为日本畅销电子游戏系列的辨认象征,史莱姆经常出现在勇者斗恶龙相关商品中[13]。其在史克威尔艾尼克斯日本官方商品网站上有一个名为“微笑史莱姆”(Smile Slime)的专门板块[14][15]。史莱姆商品包括绒毛玩具、文具盒、钥匙扣、游戏控制器、手写笔和《勇者斗恶龙 史莱姆赛跑》等数个图版游戏[14][16][17][15][18][19]。在日本,有史莱姆形状的猪肉馅馒头出售[20][21][22]。在勇者斗恶龙25周年纪念中,有以史莱姆为主题的商业名片、大手提袋和水晶雕刻等特殊物品出售[14]

评价

勇者斗恶龙的史莱姆受到了评论者和爱好者的正面评价,他们称其为全部系列“难忘”怪物中最丰富的,以及游戏中最广为人知的角色[5][3]。史莱姆还被一些媒体给出可爱与迷人的评价,其中特别是在评价《元气史莱姆 大战车与尾巴团》的评价[12]GameRadar将其列为电子游戏中最可爱的小团,并因其特别容易击败称其“相当于训练车轮”,但他同时还称其怪异的笑容使玩家会反复考虑杀掉它们[23]。它们还将该角色列为不希望更多了解的角色[24],并称在最开的时候对玩家因对其无所了解,杀掉之后不会感到愧疚,当史莱姆成为《元气史莱姆》的主角后玩家意识到这不只是通常的敌人[24]。在《任天堂力量》2010年1月刊中,编辑将史莱姆列为最喜欢拳击包——一个包括板栗仔Octorok的列表[25]。他们称“史莱姆看起来是如此可爱友好,这几乎很难杀死他们。但是如你所知,勇者就是要做勇者该要做的”[25]

参考文献

  1. . 巴哈姆特GNN新聞. 2013-05-07 [2014-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1).
  2. Jason Cipriano. . MTV. MTV Networks and TM MTV Networks. 2010-07-09 [2013-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20).
  3. IGN Staff. . IGN. IGN Entertainment. 2007-05-25 [2013-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6).
  4. Horii, Y. (2004). Dragon Quest VIII: Journey of the Cursed King. Tokyo, Square Enix co., Ltd.
  5. Kalata, Kurt. . hardcoregaming101. January 1, 2008 [2013-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29).
  6. Spencer. . Siliconera. Game Revolution. December 7, 2011 [2013-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25).
  7. Craig Harris. . IGN. IGN Entertainment. May 11, 2006 [2013-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23).
  8. Cody Musser. . MoDojo. 2006 [2007-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09).
  9. Henry Gilbert. . GamesRadar. Future plc. 2001-02-17 [2013-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20).
  10. Anoop Gantayat. . IGN. IGN Entertainment. November 18, 2010 [2013-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04).
  11. Anoop Gantayat. . IGN. IGN Entertainment. May 13, 2007 [2013-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1-05).
  12. Vasconcellos, Eduardo. . GameSpy. IGN Entertainment. September 19, 2006 [2013-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1-28).
  13. Henry Gilbert. . GamesRadar. Future plc. July 11, 2010 [2013-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13).
  14. Mike Schramm. . Joystiq. AOL. 2011-06-19 [2012-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8).
  15. . Slimeshrine. [2009-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9-04).
  16. Joshua Fruhlinger. . Engadget. AOL. 2004-10-28 [2013-04-08].
  17. . Square Enix Shop. Square Enix JP Shopping Site. [2009-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2-23).
  18. Candace Savino. . Joystiq. AOL. November 26, 2007 [2013-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25).
  19. Jasmine Maleficent Rea. . Games Beat. Venture Beat. 2012-07-29 [2013-04-08].
  20. Chris Kohler. . Wired Magazine. Condé Nast Publications. April 27, 2010 [2013-03-01].
  21. . 巴哈姆特GNN新聞. 2011-09-05 [2014-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1).
  22. . 宅宅新聞. 2011-09-06 [2014-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07).
  23. Mikel Reparaz. . GamesRadar. Future plc. 2008-01-14 [2013-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08).
  24. Charles Barratt. . GamesRadar. Future plc. 2009-11-05 [2013-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02).
  25. Editors of Nintendo Power: Nintendo Power March 2009; issue 3 (in English). Future US Inc, 59.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