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期之櫻

《同期之櫻》日語:)是太平洋戰爭時流傳於日本陆軍的一首愛國歌曲。

概略

因〈同期之櫻〉的悲壯詞曲合於當時時局氛圍,該曲廣泛流傳於大日本帝國陸軍大日本帝國海軍,尤其是在戰爭末期的特攻隊隊員之間;並因此成為當時日本具代表性的軍歌,同時也因此經常出現於戰爭片之中。其主要寓意與神風特攻隊最有相關,象徵隊員就像同一花期綻開和謝去的櫻花一樣,一同為天皇與國家犧牲其正值青春年華的人生。1945年(昭和20年)6月29日和8月4日,內田榮一在電台節目演唱該曲,可以說是其已知最早的記錄。戰後,許多曾經在日軍入伍受訓或參戰者往往會憶起此曲,並在與同袍再度見面或緬懷往日時哼起此曲[1]

著作權資訊

作曲者大村能章於1962年(昭和37年)過世,至今已逾其逝世後50年之版權保護期間。

作词者西條八十于1970年(昭和40年)过世,版權保護期将于2040年届满。

其他

「同期之櫻」一詞也出現於其他與戰爭不必相關的類似情境,如戰後時期臺灣民主運動中林世煜曾提到其與鄭南榕是「同期之櫻」[2],又如林炳炎在其著作中用之比喻建築物。[3]

模仿歌曲

1976年(昭和51年),日本職棒讀賣巨人隊長嶋茂雄第一次擔任監督時獲得聯賽冠軍,王貞治張本勳柴田勳等選手在慶祝活動上輪流演唱模仿同期之櫻的「巨人之櫻」。

參見

參考

  1. 陳映真. . 《中國與世界》1998年3月號. 1998-03. 多少自覺曾經夥同日本侵略、敵對過中華民族的這些原日本兵,在往後的歲月,也就默默地在生活中沉浮。隨著臺灣經濟發展,日台交流的頻繁,很多人和在日本的復員軍人組織聯繫上了。他們在類如「戰友會」的組織下,相互往來,一起喝日本燒酒,含淚高唱「同期之櫻」,用拙劣的日本話和日本人前士官長、班長、長官、同僚苦話別後。……但日本當局和過去曾多次在東京、在臺北一塊喝燒酒、吃生魚片、共唱「同期之櫻」的戰友會老長官,都冷著臉、皺著眉說,日本早已不把他們當成帝國的公民,沒有資格享受帝國給予日本復員軍人的優渥的福利與恩給。
  2. 吳叡人. . 想想論壇. 2014-01-08 [2016-12-09].
  3. 北投埔林炳炎 » 1953師範學院圖書館與其同期之櫻

外部連結

延伸閱讀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