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貴臨
吳貴臨(1962年7月1日-),臺灣南投縣人,中華民國象棋棋手。有「台灣棋王」稱號,是目前台灣唯一的九段棋手,代表台灣參賽2010年亞洲運動會象棋比賽。有勝率高達八成七的1對150的車輪戰紀錄[1][2][3][4][5][6][7]。
个人资料 | |
---|---|
昵称 | 台灣棋王 |
国籍 | ![]() |
出生 | ![]() | 1962年7月1日
职业 | 中華民國象棋教育推廣協會秘書長 高雄市體育會西洋棋委員會常務委員 大師棋院技術總監 大師棋院太子哈佛教室總教練 |
配偶 | 高懿屏 |
运动 | |
运动 | 象棋 |
级别 | 男子特級國際大師 亞洲特級大師 台灣九段 |
生平
吳貴臨出生於台灣南投縣的單親家庭,他從小即未曾見過母親,與父親吳伯藝一同生活,並由三姑幫忙帶大。他的父親認為學棋有益孩童提升專注力,七歲時由叔叔教導他象棋、姑丈教導他圍棋,而姑丈黃介庸也是旅日棋士王立誠的啟蒙老師。八歲時他獲得南投鎮象棋比賽冠軍,並且決定放棄圍棋、專心攻研象棋,此舉則得到父親的支持。他國小畢業時象棋棋力三段,為追求更高段棋藝而勤於參賽,從南投縣草屯鎮、台中市,以及台北市皆有比賽蹤跡,之後更直接轉學至台北市。當時全國象棋強手常聚集於台北市中正區公園路,他在此處累積許多實戰經驗,並於國中畢業時獲得全國象棋第六名,獲頒十大才藝青少年殊榮[8]。
獎項
象棋比賽[9] | ||
---|---|---|
日期 | 項目 | 成績 |
1983年1月 | 棋聖盃 | 冠軍 |
1984年4月 | 中華民國象棋協會名位賽 | 冠軍(晉升六段) |
1985年11月 | 第三屆中山盃國際邀請賽(個人) | 冠軍(晉升七段) |
1988年1月 | 來得好盃棋王賽 | 冠軍 |
1988年10月 | 文建會策劃之全國賽 | 冠軍 |
1988年11月 | 第六屆中山盃國際邀請賽(個人) | 冠軍 |
1989年6月 | 中國大陸龍化盃大師邀請賽 | 冠軍 |
1989年9月 | 台北市象棋協會舉辦之全國賽 | 冠軍 |
1989年10月 | 文建會策劃之全國賽 | 冠軍 |
1990年4月 | 第一屆世界錦標賽 | 季軍 |
1991年10月 | 文建會策劃之全國賽 | 冠軍(晉升八段) |
1992年10月 | 文建會策劃之全國賽 | 冠軍 |
1993年4月 | 第三屆世界錦標賽 | 季軍 |
1994年3月 | 文建會策劃之全國賽 | 冠軍 |
1994年4月 | 中國大陸蘇州東吳杯國際邀請賽(個人) | 冠軍 |
1995年9月 | 第四屆世界錦標賽 | 亞軍 |
1996年4月 | 陽信盃名人賽 | 冠軍(冊封名人) |
1996年8月 | 佛乘杯 | 冠軍 |
1996年9月 | 文建會策劃之全國賽 | 冠軍 |
1997年4月 | 陽信盃名人賽 | 冠軍(冊封金名人) |
1997年9月 | 第一屆佛乘盃世界棋王賽 | 亞軍 |
1997年11月 | 第五屆世界錦標賽 | 季軍 |
1998年4月 | 中國大陸桂林第九屆銀荔盃全國冠軍賽 | 季軍 |
1998年4月 | 陽信王座賽 | 冠軍 |
1998年9月 | 第二屆佛乘盃世界棋王賽 | 季軍 |
1999年5月 | 陽信王座賽 | 冠軍(冊封永遠榮譽金名人) |
1999年8月 | 第三屆佛乘盃世界棋王賽 | 冠軍 |
1999年11月 | 上海第六屆世界錦標賽 | 季軍 |
2000年9月 | 第一屆佛乘盃棋王選手權挑戰賽 | 冠軍 |
2005至2010年 | 佛乘盃棋王段位賽 | 冠軍(蟬連五次) |
2012年 | 養德盃 | 冠軍 |
2013年 | 啟泰盃菁英賽 | 冠軍 |
2014年 | 啟泰盃菁英賽 | 冠軍 |
2014年4月 | 全國棋力鑑定會議 | 考核及格(晉升九段) |
2016年 | 第五屆養德盃全國象棋排行榜棋士賽 | 冠軍 |
參考資料
- 侯承旭. . 自由. 2008年2月25日 [2019年4月1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年4月11日) (中文(台灣)).
- 郭石城. . 中國時報. 2009-10-11 [2020-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2).
- 黃邱倫. . 中國時報. 2012-01-31 [2020-11-01].
- 黃邱倫. . 中國時報. 2010-11-08 [2020-11-01].
- 郭石城. . 中國時報. 2009-10-28 [2020-11-01].
- 郭石城. . 中國時報. 2009-10-28 [2020-11-01].
- 陳柔瑜. . 鏡週刊. 2017-08-30 [2020-11-01].
- 郭石城、 李義. . 中國時報. 2009-10-11 [2020-11-01].
- . 中華民國象棋教育推廣協會. [2020-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2).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