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乐

哀乐指专门用于丧葬或追悼仪式的悲哀乐曲。在中国大陆,特指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创作的一首葬礼音乐。

来历

一般认为,《哀乐》是总政军乐团首任团长罗浪根据北方一首民间吹打乐曲改编而成的。这首《哀乐》源自流传于华北地区的一支民间唢呐曲,罗浪与另外两人于1945年在晋察冀根据地从一位民间艺人处采得。1945年9月,晋察冀军区拟在张家口东山坡举行纪念抗战胜利大会,同时祭奠抗战死难烈士,罗浪执笔改编唢呐曲,并指挥乐队在祭奠仪式上演奏。1949年9月30日,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奠基礼上,《哀乐》首次用于国家典礼仪式上。并于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时,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首次完整地将《哀乐》向全国播放[1][2][3][4]

除此之外,另有刘炽等人改编及马可等人集体创作的说法[3]

使用

《哀乐》为中国大陆官方和民间葬礼上通用的哀乐,在清明节中元节等日子祭奠逝者时也有人播放,以表哀思。

中国大陆部分“党和国家领导人”逝世时,电台及电视台也会在讣告之前或之后播放《哀乐》,且用哀乐的长短亦有区别,有的用30多秒,有的用1分多钟;时任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去世时,最初播放的《哀乐》为6分钟,后由于姚文元干涉,缩减为3分35秒[5]。另外,中国中央电视台在报道领导人治丧活动时,也会以《哀乐》为背景音乐。

版权问题

根据中国大陆音乐著作权使用相关规定,各殡仪馆使用《哀乐》应支付每次一元的版权费,中国大陆也曾出现《哀乐》收费相关传言,但罗浪本人生前曾表示拒收版权费,并称:“《哀乐》是土生土长的民间音乐,谁也不能把名字挂在这样的作品上。我用不着收什么音乐使用费。”[1]

参考

  1. . 人民政协报. 中国青年报. 2015-07-23 [2015-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23).
  2. . 新京报. 2015-07-15 [2015-07-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6).
  3. . 中国新闻网. 西安晚报. 2009-12-07 [2013-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5).
  4. . 中国作家网. 2004-11-17 [2013-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30).
  5. 杨正泉. . 新世界出版社. 2008. ISBN 9787802288034.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