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

「」的各地常用別名
中国大陸
臺灣
港澳
馬新

英語:),香港通常沿用古語稱為質素,可指物品的特征、品性、本质,也可指商品服务的水准、品质。

影响品质的要素包括:物品的可靠性安全性,功能上是否完备,能否满足需求, 等等。

定義

品質的定義隨著時代在改變,許多人(或機構)也針對品質有其特別的定義。例如以下的這些定義:

  1. ISO 9000:品質是壹組固有特性(在產品或服務中本身具有的特性)符合需求的程度[1]
  2. 六標準差(6σ):百万次错误率爲3.4[2]
  3. 菲利浦·克勞士比:品質就是「符合需求」(Conformance to requirements)[3][4]。此處的需求並不一定完全反映了客戶的期待。克勞士比將此視為另一個獨立的問題。
  4. 約瑟夫·朱蘭:品質就是「適合使用」(Fitness for use)[4]。而是否適合則交由客戶來定義。
  5. 狩野紀昭將品質視為一個二維的系統,二維的座標分別為「當然的品質」(must-be quality)及「有魅力的品質」(attractive quality)[5]。前者類似前文提到的「適合使用」。後者則是客戶會喜歡,但並未預期或沒有想到的特質,也可以簡化為一句話:符合或超越客戶期待的產品及服務。
  6. 羅伯特·梅納德·波西格:品質是「用心的結果」(The result of care)[6]
  7. 審美:用於評論藝術類作品時,審美是用來判斷是否有內在的優點、價值或其他卓越性[7]

參考資料

  1. TC 176/SC. . International oganization for sandardization. 2005.
  2. Motorola University. . Motorola, Inc. [2008-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06).
  3. Crosby, Philip. . New York: McGraw-Hill. 1979. ISBN 0070145121.
  4. American Society for Quality, , [2008-07-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04)
  5. Kano, Noriaki. . The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Society for Quality Control. 1984-04-01: 39–48.
  6. Pirsig, Robert M. . New York, N Y: Morrow. 1974. ISBN 0688002307. Cited by: Jones, D.R. . IEEE transactions on professional communication (IEEE). September 1989, 32 (3): 154–158.
  7. 藝術與建築索引典 – 品質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於3/21/2011查閱

參見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