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拉雷

哈拉雷英語:),旧称索爾茲伯里英語:),是辛巴威的首都。市區人口1,600,000,都會區人口2,800,000(2006年)。

哈拉雷
Harare

索爾茲伯里(Salisbury)(-1982年)
首都
哈拉雷的天際線

旗幟

徽章
綽號:Sunshine City, H Town
格言:
  • 為人民服務
  • (紹納語: "Pamberi Nekushandira Vanhu")

哈拉雷位置(紅色)
坐标:17°51′50″S 31°1′47″E
國家 辛巴威
省份哈拉雷
建立1890年
重新修建1935年
改名1982年
政府
  省长Bernard Manyenyeni[1]
面积
  首都960.6 平方公里(370.9 平方英里)
海拔1,490 米(4,890 英尺)
人口(2009年)
  首都1,606,000人
  密度2,540人/平方公里(4,330人/平方英里)
  市区1,619,000人 (2,013年3月)[2]
 估計
居民称谓哈拉雷人
时区CATUTC+2
電話區號4
氣候海洋性氣候
網站hararecity.co.zw
拨号4(或来自津巴布韦的04)

附近多铬矿金矿开采。周围是津巴布韦最富庶的农牧业区。商业繁荣,农矿产品贸易甚盛,是世界最大的烟草集散市场之一。有较大的卷烟、炼油、化肥纺织等工厂,还有造纸、金属加工、橡胶、食品、车辆修配等工业。市內铁路、公路可通往津巴布韋國內其他主要城镇,以及鄰國莫桑比克博茨瓦纳南非。有国际航空站哈拉雷國際機場及烟叶研究站和大学、博物馆、艺术馆。

哈拉雷之所以與非洲多數城市景觀不同,是因為這最初是由白人所建立的欧洲式现代化城市环境优美、布局整齐,多公园、绿地。市区的中南部为商业区、北部和东部是高级住宅区,有一幢幢围有树篱,拥有花园、草坪和游泳池的小别墅。一些豪华的俱乐部和高尔夫球场等娱乐场所,穿插其间。西南部的哈拉雷区房屋低矮、街道狭窄,是过去殖民者划为黑人居住的地方。

历史

1930年的哈拉雷,当时称索尔兹伯里。

建于1890年,早期是英国殖民者为侵略马绍纳兰而建立的城堡,并以英国前首相索尔兹伯里勋爵的名字命名。1935年起,重新修建,逐步形成如今的现代化城市。1982年4月18日,津巴布韦政府决定把索尔兹伯里改名为哈拉雷。在肖纳语中,哈拉雷有“不眠之城”的意思。相传,此名是由一酋长的名字转化而来。他一直保持警惕,从不睡觉,富有斗智克敌的气概。

气候

根據柯本氣候分類法,哈拉雷擁有宜人的海洋性气候,终年草木葱郁,百花盛开。

年降水量約在1000毫米左右,年均气温18℃。常年凉爽如春,四季宜人。

哈拉雷气候平均数据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历史最高温℃(℉) 33.9
(93)
35.0
(95)
32.3
(90.1)
32.0
(89.6)
30.0
(86)
27.7
(81.9)
28.8
(83.8)
31.0
(87.8)
35.0
(95)
36.7
(98.1)
35.3
(95.5)
33.5
(92.3)
36.7
(98.1)
平均高温℃(℉) 26.2
(79.2)
26.0
(78.8)
26.2
(79.2)
25.6
(78.1)
23.8
(74.8)
21.8
(71.2)
21.6
(70.9)
24.1
(75.4)
28.4
(83.1)
28.8
(83.8)
27.6
(81.7)
26.3
(79.3)
25.5
(77.9)
每日平均气温℃(℉) 21.0
(69.8)
20.7
(69.3)
20.3
(68.5)
18.8
(65.8)
16.1
(61)
13.7
(56.7)
13.4
(56.1)
15.5
(59.9)
18.6
(65.5)
20.8
(69.4)
21.2
(70.2)
20.9
(69.6)
18.4
(65.1)
平均低温℃(℉) 15.8
(60.4)
15.7
(60.3)
14.5
(58.1)
12.5
(54.5)
9.3
(48.7)
6.8
(44.2)
6.5
(43.7)
8.5
(47.3)
11.7
(53.1)
14.5
(58.1)
15.5
(59.9)
15.8
(60.4)
12.3
(54.1)
历史最低温℃(℉) 9.6
(49.3)
8.0
(46.4)
7.5
(45.5)
4.7
(40.5)
2.8
(37)
0.1
(32.2)
0.1
(32.2)
1.1
(34)
4.1
(39.4)
5.1
(41.2)
6.1
(43)
10.0
(50)
0.1
(32.2)
平均降水㎜(英寸) 190.8
(7.512)
176.3
(6.941)
99.1
(3.902)
37.2
(1.465)
7.4
(0.291)
1.8
(0.071)
2.3
(0.091)
2.9
(0.114)
6.5
(0.256)
40.4
(1.591)
93.2
(3.669)
182.7
(7.193)
840.6
(33.094)
平均降水日数 17 14 10 5 2 1 0 1 1 5 10 16 82
平均相对湿度(%) 76 77 72 67 62 60 55 50 45 48 63 73 62
每月平均日照时数 217.0 190.4 232.5 249.0 269.7 264.0 279.0 300.7 294.0 285.2 231.0 198.4 3,010.9
每日平均日照时数 7.0 6.8 7.5 8.3 8.7 8.8 9.0 9.7 9.8 9.2 7.7 6.4 8.2
来源 #1: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3] NOAA (sun and mean temperature, 1961–1990),[4]
来源 #2:Deutscher Wetterdienst (humidity, 1954–1975),[5] Meteo Climat (record highs and lows)[6]

建筑

津巴布韦在非洲班图语中是石头建筑的意思,以它为国名意在展示国家的历史和文明。哈拉雷东南300多公里处有一处被称为“大津巴布韦”的庞大石头建筑群遗址。它约建于公元八至十世纪,占地1万余亩。那一堵约250米长、10米高的椭圆形城墙、一座约9米高的圆锥形石塔和建筑在90米高悬崖上的“卫城”,全部用约30厘米长、10厘米厚的花岗岩石块垒成。大津巴布韦规模宏大,建筑精巧,是非洲古代文明的象征,风格类似的石头建筑群遗址在津巴布韦已发现百余处。

哈拉雷市内有维多利亚博物馆,内藏有早年土著人的绘画以及从“大津巴布韦遗址”出土的珍贵文物。另外还有大教堂、大学、鲁法罗体育场和美术馆等。林木苍翠的科彼山坐落在市区西部,1980年4月,当时的总理穆加贝曾亲自在此点燃了长明火炬,悼念为独立自由而英勇牺牲的战士。从山顶上可以眺望哈拉雷全景。城西南30公里处是国家公园,那里丛林密布,湖水澄碧,是游泳、泛舟和观赏非洲动植物的良好场所。市东南郊和西郊是工业区,也是世界最大的烟草集散市场之一。这里的市郊,本地人称为“戈瓦”,意思是“红土”。

哈拉雷市内街道成“井”字分布。林荫大道宽阔整洁而幽静,多公园、花园,其中有名的索尔兹伯里公园中有模拟“维多利亚大瀑布”的人工瀑布。

姐妹城市

交通

城市客运:主要是由本土私营的小型客车承担。

参考资料

  1. . City of Harare. [2013-1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5).
  2. (PDF). Demographia. [2013-11-2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02-07).
  3. .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10 June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9).
  4. .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10 June 2016].
  5. (PDF). Baseline climate means (1961–1990) from stations all over the world. Deutscher Wetterdienst. [10 June 201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02-24) (德语).
  6. . Meteo Climat. [10 June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6) (法语).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