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音

哨音,流行音樂範疇中又稱作「海豚音」)並非 非天然的發聲方法,可以透過後天訓練做到,其發聲原理與俗稱頭聲/假聲相同。其名稱源於聲音如哨子聲般尖銳而響亮,而發聲方法和一般聲樂中的M2-常態帶聲(又稱「真聲」)不同。

定義

目前為止,對於哨音的音域還沒有一個共識,但對應一般以科學音調記號法中一般男聲到達C6或以上、女聲到達E6或以上,加上聲音質感需要像哨子聲般尖銳而響亮,大致可稱為海豚音。

發聲方式及其生理學原理

哨音的產生方法,目前亦未有一套很完整的理論,但有研究察覺到藉著聲帶中間的空隙、即聲門中的前端空間部份產生振動時,會較容易產生高頻率的聲音[1]。另外亦幾乎肯定當喉內在肌中的外環杓肌有活動、而後環杓肌並不活動時,在杓狀軟骨間會形成了一個三角形的空間,此時聲帶突會互相接觸,而杓狀軟骨的基座 (Apex) 後方卻沒有互相接觸,這種特殊的狀況,不但沒有讓聲帶伸展,更會遠離聲帶突[2]。在這個狀況下,也較容易產生哨音。


相關條目

  • Opera 2 - Vitas

參考資料

  1. Lesley Mathieson; Margaret C. L. Greene. . Whurr. 1 June 2001 [26 July 2013]. ISBN 978-1-86156-196-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8).
  2. Van den Berg, J.W. . The NATS Bulletin. December 1963, 19: 18.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