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纳德·雪利

唐纳德·沃爾布里奇·「唐」·雪利英語:1927年1月29日-2013年4月6日)是一名美国古典、爵士乐钢琴家和创作家。在1950、1960年代,他為卡丹斯唱片錄製了許多專輯,嘗試在爵士曲風中揉合古典元素。他創作了交響樂、鋼琴與大提琴協奏曲、三首弦樂四重奏、一部獨幕劇、一些管風琴與小提琴作品、一部根據詹姆斯‧喬伊斯1939年的小說《芬尼根的守靈夜》創作的交響詩、以及一系列1858年歌劇《地獄中的奧菲歐》的變奏曲。[1] 雪利於佛羅里達州彭薩柯拉出生,年輕時為一名優秀的古典鋼琴學生。儘管他早期演奏傳統古典音樂並未獲得太多知名度,卻在融合多種不同音樂風格的工作上取得了成功。

唐纳德·雪利
出生唐纳德·沃爾布里奇·雪利
Donald Walbridge Shirley

(1927-01-29)1927年1月29日
 美國佛罗里达州彭萨科拉
逝世2013年4月6日(2013歲-04歲-06)(86歲)
 美國纽约曼哈顿
国籍 美國
教育程度美國天主教大學
芝加哥大學
聖彼得堡音樂學院
职业音乐家
活跃时期1945-2013
风格爵士、古典

1960年代美国民权运动兴起时,雪利在美国进行巡回演出,他雇用了紐約夜店的門衛托尼‧利普作為駕駛和保鑣,深入美国南方保守州[2],这段经历在2018年被改编为電影《绿皮书》,由馬赫夏拉·阿里飾演唐納德·雪利,而其優秀的演出也使他獲得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男配角獎。[3][4]

生平

早年生活

唐納德‧沃爾布里奇‧雪利於1927年1月29日在佛羅里達州彭薩柯拉出生,[5]父母為牙買加移民,母親Stella Gertrude (1903–1936)是教師,父親Edwin S. Shirley (1885–1982)則為聖公會牧師。[6]

雪利於兩歲時開始學習鋼琴。[7]他曾在維吉尼亞聯邦大學Prairie View農工大學短暫註冊,[8]隨後在華盛頓特區美國天主教大學就讀,並於1953年獲得音樂學士學位。[9]他也因擁有兩座榮譽博士學位而被稱作「雪利博士」。[10]

雪利曾至蘇聯的聖彼得堡音樂學院學習鋼琴和音樂理論。[11]根據他的姪子Edwin所言,他的唱片公司錯誤地宣傳他在歐洲學習音樂,以提昇他在「畢業於黑人學校的黑人根本無法成名的地區」所獲得的接受度。[8]

1945-1953年

在1945年,年僅18歲的雪利與波士頓交響樂團一同演出了柴可夫斯基降B大調第一號鋼琴協奏曲。不久後,又與倫敦愛樂樂團一同演出他自己的作品。[7]

在1949年,海地政府邀請雪利於太子港萬國博覽會演出,總統和大主教也邀請他於博覽會隔周再進行一次表演。[12]

雪利與Jean C. Hill於1952年12月23日在伊利諾斯州庫克縣結婚,但隨後離婚。[1][13]

由於對黑人古典音樂家缺乏機會的處境感到沮喪,雪利一度放棄鋼琴職涯,轉而至芝加哥大學研讀心理學,[14]並在芝加哥從事心理學家工作。其後他回到音樂界,並獲得一筆補助金以研究音樂與戰後爆發的青少年犯罪的關係。他在一間小俱樂部演出,並實驗觀眾對於聲音會有什麼回應。觀眾對此實驗渾然不覺,而學生則被安排在台下以測量他們的反應。[15]

1954-2013年

1954年,應亞瑟‧費德勒之邀,雪利與波士頓流行管弦樂團同台演出。1955年,他與NBC交響樂團卡內基大廳,為艾靈頓的鋼琴協奏曲表演揭開序幕。他也曾在電視綜藝節目Arthur Godfrey and His Friends中登場。

雪利的首張個人專輯是由卡丹斯唱片所發行的Tonal Expressions[16]其於1955年的告示牌專輯排行榜排名第14名。[17]在1950、1960年代,他為卡丹斯唱片錄製了許多專輯,嘗試在爵士曲風中揉合古典元素。在1961年,他的單曲Water Boy在告示牌單曲百大排行榜中排名第40,並一直留在榜單上達14周之久。艾靈頓公爵曾在紐約的Basin Street East偶然聽到他的演出,兩人因此成為朋友。

於1960年代,雪利開始了一系列的巡迴演出,其中有些在美國南方,他相信可以藉由自己的演出來改變人們的觀念。在他1962年的首次演出,他雇用了紐約夜店的門衛托尼‧利普作為駕駛和保鑣,[18]這段經歷在2018年被改編為電影《幸福綠皮書》,[3]片名來自於實施種族隔離的南方的黑人旅行指南書。這部電影爭議性地描繪了雪利與原生家庭和其他非裔美國人疏遠,而雪利仍在世的家人對此表達抗議,它們表示雪利參與了非裔美國人民權運動、1965年從賽爾瑪到蒙哥馬利的示威、並且結識其他非裔藝術家與意見領袖。他有三個兄弟,並且一直與他們保持聯絡。[19]作家David Hajdu於1990年代與雪利相識並成為好友,他表示:「雪利本人與馬赫夏拉·阿里在電影中所扮演一絲不苟的優雅形象落差很大,他理性卻帶有一股使人放下敵意的草莽、反覆無常、自我防衛、無法忍受凡事有一點瑕疵,尤其是音樂。他複雜且難以被歸類,如同他獨樹一幟的音樂一般。」[20]

在1968年,雪利與底特律管弦樂團一同演出柴可夫斯基的協奏曲。[21]他也與芝加哥交響樂團國家交響樂團合作演出,[7]紐約愛樂樂團費城交響樂團創作交響樂,並在米蘭斯卡拉大劇院,於獻給喬治‧格什溫節目中的管弦樂擔任獨奏。[22]俄國作曲家斯特拉溫斯基評論雪利:「他精湛的技藝配得上神。」[23]

去世

雪利於2013年4月6日死於心臟病,享年86歲。

作品

  • Tonal Expressions (Cadence, 1955)
  • Orpheus in the Underworld (Cadence, 1956)
  • Piano Perspectives (Cadence, 1956)
  • Don Shirley Duo (Cadence, 1956)
  • Don Shirley with Two Basses (Cadence, 1957)
  • Improvisations (Cadence, 1957)
  • Don Shirley (Audio Fidelity, 1959)
  • Don Shirley Solos (Cadence, 1959)
  • Don Shirley Plays Love Songs (Cadence, 1960)
  • Don Shirley Plays Gershwin (Cadence, 1960)
  • Don Shirley Plays Standards (Cadence, 1960)
  • Don Shirley Plays Birdland Lullabies (Cadence, 1960)
  • Don Shirley Plays Showtunes (Cadence, 1960)
  • Don Shirley Trio (Cadence, 1961)
  • Piano Arrangements of Spirituals (Cadence, 1962)
  • Pianist Extraordinary (Cadence, 1962)
  • Piano Spirituals (1962)
  • Don Shirley Presents Martha Flowers (1962)
  • Drown in My Own Tears (Cadence, 1962)
  • Water Boy (Columbia, 1965)
  •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Don Shirley (Columbia, 1969)
  • Don Shirley in Concert (Columbia, 1969)
  • The Don Shirley Point of View (Atlantic, 1972)[24]
  • Home with Donald Shirley (2001)
  • Don Shirley's Best (Cadence, 2010)

參考資料

  1. Weber, Bruce. . The New York Times. 28 April 2013 [16 November 2018].
  2. 連假當文青看電影 網友激推「這幾部」:不看真的不行! 2019.2.28 今日新聞
  3. Greenspan, Rachel E. . Time. November 15, 2018 [November 26, 2018].
  4. Harris, Hamil. . February 26, 2019 [2019-02-26].
  5. . History vs. Hollywood. [22 November 2018].
  6. . Shirley Association Genealogical Research.
  7. Campbell, Al. . AllMusic. [20 February 2019].
  8. . shadowandact.com.
  9. . The 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 November 12, 2018 [February 26, 2019].
  10. Russonello, Giovanni. . The New York Times. 2018-11-02 [2019-03-03]. ISSN 0362-4331 (美国英语).
  11. . Jamaica Observer. December 9, 2018.
  12. . Nathan Kramer. [June 23, 2012].
  13. . Time. [2019-01-08] (英语).
  14. Alleyne, Caleigh. . Vibe. November 14, 2018 [January 7, 2019].
  15. (PDF). The Comenian. Moravian College. 1964-02-28 [2019-08-26].
  16. . Billboard. Vol. 67 no. 5. January 29, 1955: 29.
  17. . Billboard. Vol. 67 no. 16. April 16, 1955: 28.
  18. . Biography.com. January 9, 2019 [August 6, 2019].
  19. Bruney, Gabrielle. . 2019-02-23 [2019-03-12] (美国英语).
  20. Hajdu, David. . The New York Times. 2019-03-10 [2019-03-12]. ISSN 0362-4331 (美国英语).
  21. . Detroit Free Press. 1968-11-29 [2019-08-26].
  22. Miller, Herbie. . The Jamaica Gleaner. 2012-07-25 [2019-08-26].
  23. . Indiana Public Media. February 6, 2019.
  24. . AllMusic. [February 20, 2019].

參考文獻

  • Feather, L. G. . Horizon Press. 1960: 418–419.
  • Fox, A. . Trofford Publishing. 2007: 138. ISBN 1-4251-1848-8.
  • Neely, T. (编). 2nd. Krause Publications. 2001: 507–508. ISBN 0-87349-316-8.
  • Neely, T. (编). 3rd. Krause Publications. 2003: 545. ISBN 0-87349-671-X.
  • Whitburn, J. . Billboard Books. 1991: 328. ISBN 0-8230-7534-6.

外部連結

  • . audiophileaudition.net. [2019-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8).
  • . bsnpubs.com. [2019-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5).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