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劇團

團劇團(英文:The Whole Theatre)是香港一個舞台劇劇團,前身為灣仔劇團,在1983年由何偉龍創立,現任藝術及行政總監陳淑儀楊惠芳。團劇團將於2016年4月1日起暫停營運。

簡介

1983年,何偉龍創辦灣仔劇團,早期名為「青年劇團」,八七年三月獨立後,改名為「灣仔劇團」。八九年五月一日,獲嘉士伯啤酒廠香港有限公司贊助,於該日正式易名為「嘉士伯灣仔劇團」。 九五年十一月一日起二度獨立,復稱「灣仔劇團」。

灣仔劇團在發展早期,曾努力推動社區戲劇,焦點放在外展演出,尤其大力推廣公民教育,配合當時區議會活動,街坊劇流行,足跡遍佈社區中心、青少年中心、屋村及老人院社等。

1987年開始,集中精力泡製大型製作,劇目以本地創作劇為主,來源包括大師杜國威、陳敢權的作品,也有本團團員俊男(龍智成)、潘嘉良及老信等的劇本,多以群戲及澎湃活力見稱,較被人受落,為人知曉的製作有:《女店主》、《聊齋新誌》、《取西經》、《我對青春無悔》、《橫觀直看打斜Look》、《再見女郎》、《擺檔俏冤家》、《五個受傷的女人》、《飛躍紅船》……等。

2008年乃灣仔劇團建團廿五周年,我團以《秒速18米》來慶祝這大好日子,故事講述七屆香港單車總冠軍洪松蔭先生令人肅然起敬的奮鬥歷程,演出獲一致好評,口碑載道。灣仔劇團亦在此刻正式宣佈易名為「團劇團」。

自從2008年8月開始成為牛池灣文娛中心場地伙伴至今,觀眾入座人數及課程報讀人數不斷增加,公開演出的場數亦愈來愈多,好評如潮,極受歡迎的節目有包括:每年暑假舉辦的「劇壇新秀特訓營」暨《榕樹下》結業演出、曾多次舉辦都座無虛席的Cabaret《一夜歌‧一夜情》、08年的《聊齋新誌》、09年的《讓我愛一次》、10年的《陽光小子》、《瘋狂夜宴搞偷情》,11年的《找個人和我上火星》、《再見女郎》、12年的《凝在半空的流星》及13年的《私房菜》、《找個人和我上火星》重演、《私房菜》重演等等。還有不同種類的課程和工作坊,例如「陳淑儀演技工作坊」等。2012年更首辦「一年制戲劇證書課程」,為有志投身演藝行業的人士提供專業的培訓。

2015年9月15日,藝術總監楊惠芳致公開信指因家庭、健康等因素,宣佈辭任藝術總監,2016年4月1日生效,同日起團劇團暫停營運,2015年重演的《GAP LIFE人生罅隙》將成為劇團的告別作。

戲劇作品

  • 謀殺現場
  • 長髮幽靈
  • GAP LIFE
  • 天使撻落新。都城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