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高加索民主聯邦共和國

外高加索民主聯邦共和国俄語:)是1918年4月到5月期間存在于外高加索地區(阿塞拜疆亞美尼亞格魯吉亞)的聯邦國家。在俄国内战之後,阿塞拜疆的“穆萨瓦特”党、亞美尼亞的亞美尼亞革命聯盟(民族主義者)、格魯吉亞的孟什維克掀起了獨立運動,脱离俄羅斯,组成外高加索民主联邦共和国。然而這個國家在獨立之後只經過了兩個月就分裂為三個國家。

外高加索民主聯邦共和國
1918年-1918年
国旗
国徽
首都第比利斯
政府聯邦制
历史时期戰間期
 建立
1918年
 终结
1918年
先前国
继承国
俄羅斯共和國
阿塞拜疆民主共和國
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
格魯吉亞民主共和國
今属于 阿塞拜疆
 亞美尼亞
 
 俄羅斯
 土耳其
 伊朗

歷史

1918年1月11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关于亚美尼亚的决定》要求帮助从俄军复员的亚美尼亚族官兵返回亚美尼亚,即利用达什纳克在亚美尼亚方向来抵挡奥斯曼;通过对德妥协在格鲁吉亚(格鲁吉亚掌权的孟什维克亲德)方向阻挡奥斯曼,核心目标是保住巴库。《布列斯特条约》后,高加索战线俄军自行复员解体,奥斯曼收复全部失地并向东推进。在梯弗里斯建立的高加索瑟姆于1918年2月10—24日开会宣布独立。奥斯曼土耳其帝國军队于3月已经占领卡尔斯巴统等地,绕道经格鲁吉亚和波斯东侵,目标是占领巴库。格鲁吉亚孟什维克亲德、亚美尼亚达什纳克亲英法、阿塞拜疆穆萨瓦特亲土耳其。巴库跟苏俄的陆路交通已经被参加过科尔尼洛夫叛乱的外高加索野蛮师切断。1918年3月31日至4月2日,巴库公社解除了穆萨瓦特党邀请自連科蘭来巴库出席石油大亨哈吉·泽纳拉宾·塔吉耶夫儿子葬礼的一船野蛮师士兵的武装,成为三月事变导火索。[1] 达什纳克、甚至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和立宪民主党都站在巴库苏维埃这边参战[2]。1918年4月1日,巴库苏维埃宣布处于被穆萨瓦特党围攻状态。[3][4]此次事件估计3000-12000阿塞拜疆人死亡。[5] 1918年4月9日,高加索瑟姆宣佈建立外高加索民主聯邦共和國。共和國的最高機關是高加索瑟姆,議長是格魯吉亞人尼古拉·齊赫澤,亞美尼亞人和阿塞拜疆人則擔任副議長。1918年4月25日巴库苏维埃中的布尔什维克和左派社会革命党人组成巴库公社,邵武勉为主席。宣布石油工业等国有化、将地主土地交给农民等革命措施。这种不妥协立场直接激怒了英国。英国驻巴库副领事Major Ranald MacDonell告诉英军军官:“英国与法国政府的新的政策是支持反布尔什维克军队...不论它是保皇党还是社会革命党。”[6]外高加索民主聯邦共和國政府雖不承認《布列斯特和約》,但因缺乏軍事實力,5月11日~26日,于巴統德意志帝國及土耳其展開和談。在和談中,因三民族意見的分歧(亞美尼亞和格魯吉亞親德,阿塞拜疆親土)逐漸明顯,三民族的國民会議也贊成建立獨立的國家。另外,德國和土耳其也支持廢除聯邦共和國。1918年5月26日,高加索瑟姆提案廢除聯邦共和國。5月26日,格魯吉亞民主共和國獨立。27日高加索瑟姆中的阿塞拜疆人组成了阿塞拜疆立宪大会,5月28日宣布阿塞拜疆民主共和國獨立。28日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獨立。1918年6月6日,阿塞拜疆立宪大会移驻占贾并宣布为阿塞拜疆民主共和國临时首都,等待奥斯曼土耳其军队攻占巴库。1918年7月26日,苏维埃中的社会革命党人、孟什维克、达什纳克等以259对236多数票推翻了布尔什维克的领导权。邵武勉宣布退出巴库苏维埃并率众离开巴库。同一天,Lionel Dunsterville将军率领英国军队进占巴库,成立里海舰队中央委员会独裁政权[7]1918年7月31日,26名巴库公社委员率领布尔什维克军队乘船离开巴库前往苏维埃控制下的阿斯特拉罕,8月16日被里海舰队中央委员会独裁政权以“临阵脱逃”的罪名逮捕,羁押于巴库监狱。巴库公社的胡麦特党(即努力派,后来阿塞拜疆党的前身之一)领袖阿凡丁诺夫批判邵武勉在三月事件中“沦为了达什纳克的俘虏”。1918年9月15日,奥斯曼土耳其军队在阿塞拜疆本地势力支持下攻占巴库,杀掉了20,000当地亚美尼亚人(九月事件)。[8][9]

高加索瑟姆

高加索瑟姆是1918年2月10日,為完成外高加索脫離俄羅斯的法律手續,而由外高加索委員部設置的機關。3月26日委員部解散後,是該地區主要的權力機關。由制憲議會選出的代議員和阿塞拜疆的平等黨、亞美尼亞的亞美尼亞革命聯盟、格魯吉亞的孟什維克等政黨代表構成。相當于共和國總統的議會議長是尼古拉·齊赫澤。3月,通過外高加索自俄羅斯分離的決議;4月9日,宣佈建立外高加索民主聯邦共和國。聯邦共和國分裂後,5月26日,高加索瑟姆宣布解散。

外高加索联邦领土今天从属的国家列表

主權国家 国家元首 政治体制 国旗 国徽 地图
 阿塞拜疆阿塞拜疆总统半总统制
 亞美尼亞亚美尼亚总统半总统制
 格鲁吉亚总统半总统制
 南奥塞梯南奥塞梯总统半总统制
 阿尔察赫阿尔察赫总统半总统制
 阿布哈茲阿布哈兹总统半总统制
 土耳其土耳其总统议会制
 俄羅斯俄罗斯总统半总统制
 伊朗 伊朗最高领袖

伊朗总统

总统制

参考文献

  1. (俄文) Michael Smith, Azerbaijan and Russia: Society and State: Traumatic Loss and Azerbaijani National Memor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2. Suny, Ronald Grigor. .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41–42 [2019-06-28]. ISBN 0-8047-2247-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01).
  3. Stepan Shahumyan. Letters 1896–1918. Yerevan: State Publishing House of Armenia, 1959, pp. 63–67.
  4. Alex, Marshall. Volume 12 of Routledge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Russia and Eastern Europe. Taylor & Francis. 2009: 89 [2019-06-28]. ISBN 978041541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1).
  5. Firuz Kazemzadeh. The Struggle for Transcaucasia, 1917–1921. Philosophical library, 1951, p. 75
  6. Peter Hopkirk. On Secret Service East of Constantinople: The Plot to Bring Down the British Empir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ISBN 0-19-280230-5, pp 304–5, 322
  7. 王觉非主编.《欧洲历史大辞典·下》: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413页
  8. Michael P. Croissant, The Armenia-Azerbaijan Conflict: Causes and Implications. New York: Praeger, 1998, pp. 14–15 ISBN 0-275-96241-5
  9. Human Rights Watch. "Playing the 'Communal Card': Communal Violence and Human Right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Retrieved January 16, 2007.

參見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