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喜城

大多喜城日语: Ōtakijō)是日本戰國時代江戶時代末期,上總國夷隅郡大多喜町千葉縣夷隅郡大多喜町)曾經存在的一座連郭式平山城

logo
大多喜城
千葉縣
重建天守
日語漢字
平假名
羅馬字
通稱大瀧城
小田喜城
城郭構造連郭式平山城
建造者真里谷信清
建造年份大永元年(1521年)
主要城主真里谷氏
里見氏
本多氏
阿部氏
青山氏
三河稻垣氏
大河內松平氏
廢城年份明治4年(1871年)
現存遺跡土壘
空堀
文化財級千葉縣指定史跡(本丸跡)
經緯度35°17′9.18″N 140°14′21.63″E

歷史

大永元年(1521年),甲斐武田氏一族真里谷信清為了準備進攻安房館山城里見氏,而建造了大多喜城,當時叫作根古屋城。天文13年(1544年),里見氏家臣正木時茂擊敗真里谷氏,進佔了大多喜城[1]天正6年(1578年),身處佐貫城的里見氏家督里見義弘死去,里見義賴里見梅王丸均有意成為繼承人,而當時的大多喜城主正木憲時則無意順從義賴,並且密謀獨立。兩年後,義賴為了平息內亂而離開自己的居城岡本城,出兵前往佐貫城,憲時乘機聯合岡本城內的澀川義勝嘗試攻佔義賴的根據地,但最終失敗,其後的天正9年(1581年)9月,憲時被暗殺後,大多喜成為里見氏的直屬領地,安房正木氏則由義賴之子里見時堯繼承[2]。天正18年(1590年),由於里見氏違犯豐臣秀吉制定的惣無事令而被沒收上總的領地,其後德川家康入主關東地方,並且讓其家臣德川四天王之一的本多忠勝成為大多喜城主。其後,忠勝在城池外圍的夷隅川加固外堀,並且分別在本丸加建3層4階天守、二之丸而興建御殿和在三之丸建造家臣的屋敷、馬場和9座隅櫓關原之戰後,忠勝被轉封至伊勢國桑名,大多喜城則交給其子本多忠朝[3],其任內的慶長14年(1609年),菲律賓總督唐·羅德里戈搭乘前往墨西哥的聖法蘭西斯號時遇上風暴,一行300人落難至御宿町沿岸時被當地居民救起[4],及後忠朝得悉此事便送贈衣物和食物予羅德里戈一行人,羅德里戈親自前往大多喜城以表謝意,忠朝亦送其馬匹[1]。其後,羅德里戈一行人在江戶城德川秀忠接見,其後在駿府城又獲德川家康款待,其後一行人遊覽京都後獲送至豐後臼杵離開[4]。離開日本後,羅德里戈將自己在日本的經歷寫成《唐·羅德里戈日本見聞錄》,其中描述道大多喜城為:「城位於高處,由護城河包圍,而城門巨大,且全由鐵所造,戒備深嚴。另外,城內以金銀為配色,美麗之餘,武器庫亦相當具規模[5]。」,然而由於忠朝在大坂夏之陣中戰死,大多喜藩便由其侄子本多政朝進駐。此後,大多喜城先後由阿部氏青山氏三河稻垣氏入主,直至元祿16年,松平正久入主後,直至明治維新為止,大多喜城均由大河內松平氏擔任城主,而在期間的天保13年(1842年)時,大多喜城的天守被焚毀,其後改建而成的建築則被稱為神殿[3]

歷任城主[6]

  1. 真里谷信清
  2. 真里谷直信
  3. 真里谷朝信
  4. 正木時茂,任期:天文14年至永祿4年(1545年至1561年)
  5. 正木信茂,任期:永祿4年至7年(1561年至1564年)
  6. 正木憲時,任期:永祿9年至天正9年(1566年至1581年)
  7. 正木時茂,任期:天正9年至天正18年(1581年至1590年)
  8. 本多忠勝,任期:天正18年至慶長6年(1590年至1601年)
  9. 本多忠朝,任期:慶長6年至元和元年(1601年至1615年)
  10. 本多政朝,任期:元和元年至3年(1615年至1617年)
  11. 阿部正次,任期:元和3至5年(1617年至1619年)
  12. 青山忠俊,任期:元和9年(1623年)
  13. 阿部正能,任期:寬永15年至寬文11年(1638年至1671年)
  14. 阿部正春,任期:寬文11年至元祿15年(1671年至1702年)
  15. 稻垣重富,任期:元祿15年(1702年)
  16. 松平正久,任期:元祿16年至享保5年(1703年至1720年)
  17. 松平正貞,任期:享保5年至寬延2年(1720年至1749年)
  18. 松平正溫,任期:寬延2年至明和4年(1749年至1767年)
  19. 松平正升,任期:明和4年至享和3年(1767年至1803年)
  20. 松平正路,任期:享和3年至文化5年(1803年至1808年)
  21. 松平正敬,任期:文化5年至文政9年(1808年至1826年)
  22. 松平正義,任期:文政9年至天保8年(1826年至1837年)
  23. 松平正知,任期:天保8年至文久2年(1837年至1862年)
  24. 松平正質,任期:文久2年至明治4年(1862年至1871年)

現狀

城跡可見的地方有土壘空堀,而二之丸跡處則有二之丸御殿的內門藥醫門以及忠勝開掘的[3]昭和48年(1973年),城跡的位置開始動工,並且在兩年後竣工,並且同年9月30日以千葉縣立總南博物館的名義開放予公眾,其後在平成18年(2006年)4月開始成為千葉縣立中央博物館的大多喜城分館[6]。館內收藏有千葉縣指定文化財的《紙本著色本多忠勝像》以及國之重要文化財但馬國法城寺派鑄造的大薙刀等文物[7]

交通

公共交通
自動車

參考資料

  1. . 日本のお城. [2015-01-30].
  2. . 埋もれた古城. [2015-01-30].
  3. . 夕刊富士. [2015-01-30].
  4. . 房総の城跡. [2015-01-30].
  5. . 石垣のない近世城郭<大多喜城>. [2015-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23).
  6. . 千葉縣立中央博物館. [2015-01-31].
  7. . 千葉縣立中央博物館. [2015-01-31].
  8. . 千葉縣立中央博物館. [2015-01-31].
  9. . 大多喜町觀光協會. [2015-01-31].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