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圖書館
大學圖書館,英譯名為University library,與學院圖書館(College library)同屬於學術圖書館(Academic library)的類型。不同於研究圖書館(Research library)專為某些專家、學者在特定領域研究之目的而設,大學圖書館為大學所附屬的圖書館,其主要功能在於支援大學的教學與研究兩項活動。在某些國家,大學圖書館亦為該國的國家圖書館,整合國家的圖書館事業發展。
定義
明文
- 資訊與圖書館管理辭典(Dictionary of Information and Library Management,2008)的解釋為:專為一所大學內之工作人員與學生而設的圖書館。
- 圖書資訊學線上辭典(Online Dictionary for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2007)的解釋為:由一所大學所設立的圖書館或圖書館系統,其目的為滿足學生、教職員工對資訊、研究及課程之需要。大型圖書館經常設有大學部圖書館,以與研究圖書館有所區別。
- 圖書館學辭典(English Chinese Dictionary of Library Science,民73)的解釋為:大學附設的圖書館,可能是一個圖書館,也可能是一批圖書館,服務對象主要是本校師生。
- 中華民國《圖書館法》第4條第2項第3款:「指由大專校院所設立,以大專校院師生為主要服務對象,支援學術研究、教學、推廣服務,並適度開放供社會大眾使用之圖書館。」
圖書館是大學的心臟
Carter, Allan M.的名言:"The library is the heart of a university; no other single non-human factor is 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graduate education."(中譯:圖書館是大學的心臟,在所有非人為因素中,與高等教育的品質最密切相關。)
歷史沿革
- 12世紀末始有大學出現,而初期大學中並無圖書館,學生團體的藏書,可能是大學中最早的圖書館。
大學圖書館先驅
中世紀英國著名私人藏書家柏里(R. de Bury,1287-1345)將私人藏書委託牛津大學保存利用。
歐洲
美國
- 美國學院和大學之現代圖書館是在19世紀末、南北戰爭後才開始發展,當時各圖書館缺乏經費,館員亦無訓練,且無系統。
- 20世紀初各大學圖書館發展的速度漸增,圖書館學系興設後,館員漸趨專業化。
- 1930年代由於經濟不景氣,學院及大學圖書館深受打擊,開始研求更新、更有效的服務方式。
- 二次大戰結束時,各大學院校圖書館已達前所未有之發展,不僅藏書增加,且在校內之地位大為提高。
- 1965年之高等教育法案,對圖書館設備、圖書館院系及整體高等教育影響甚鉅。
- 館際儲存中心發軔於「新英格蘭儲存圖書館」。
- 當代規模最大的大學圖書館為哈佛大學圖書館,藏書超過1500萬冊,這是美國最大的學術圖書館,規模約莫為全球第五。(1638年創立)
功能
館藏狀況
台灣
- 日治時期
台北帝國大學是台灣日治時期唯一的大學,藏書量與日本國內其他帝國大學相比,只遜於東京帝國大學、京都帝國大學、東北帝國大學,戰後移交的藏書,若不包括未裝訂成冊之期刊,已達47餘萬冊。
- 民國時期
本節收入台灣大專院校圖書館館藏數目之「中外文實體圖書」在30萬冊以上,「光碟及線上資料庫」在500種以上、「電子書」在50萬種以上的總量統計排序資料。若一校設有多座分館,則以各座分館之總合計算。
「中外文實體圖書」館藏數量前30名的大學圖書館
排序 | 大學校名 | 館藏總計 |
---|---|---|
1 | 國立臺灣大學 | 508.2萬冊 |
2 | 國立政治大學 | 210.8萬冊 |
3 | 國立成功大學 | 183.5萬冊 |
4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174.8萬冊 |
5 | 國立清華大學 | 172.7萬冊 |
6 | 淡江大學 | 141.8萬冊 |
7 | 中國文化大學 | 139.9萬冊 |
8 | 輔仁大學 | 119.7萬冊 |
9 | 國立東華大學 | 118.1萬冊 |
10 | 東海大學 | 108.2萬冊 |
11 | 國立中正大學 | 104.6萬冊 |
12 | 國立交通大學 | 104萬冊 |
13 | 國立中興大學 | 102萬冊 |
14 | 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 97.1萬冊 |
15 | 國立中山大學 | 93.9萬冊 |
16 | 銘傳大學 | 93.1萬冊 |
17 | 國立中央大學 | 90.84萬冊 |
18 | 東吳大學 | 90.82萬冊 |
19 | 逢甲大學 | 86.9萬冊 |
20 | 靜宜大學 | 81.3萬冊 |
21 | 中原大學 | 77.4萬冊 |
22 | 國立屏東大學 | 74.7萬冊 |
23 | 國立嘉義大學 | 72.2萬冊 |
24 | 台灣首府大學 | 64.6萬冊 |
25 | 世新大學 | 59.2萬冊 |
26 |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 55.9萬冊 |
27 | 亞洲大學 | 54.8萬冊 |
28 |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 53.8萬冊 |
29 | 國立臺南大學 | 52.7萬冊 |
30 | 朝陽科技大學 | 52.4萬冊 |
館藏500種以上「光碟及線上資料庫」的大學圖書館
排序 | 大學校名 | 館藏總計 |
---|---|---|
1 | 天主教輔仁大學 | 620種 |
2 | 淡江大學 | 613種 |
3 | 國立臺灣大學 | 565種 |
4 | 國立成功大學 | 564種 |
館藏50萬種以上「電子書」前30名的大學圖書館
排序 | 大學校名 | 館藏總計 |
---|---|---|
1 | 崑山科技大學 | 358.7萬種 |
2 | 國立臺灣大學 | 285.1萬種 |
3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 243萬種 |
4 | 遠東科技大學 | 232.5萬種 |
5 | 淡江大學 | 223.5萬種 |
6 | 國立清華大學 | 192萬種 |
7 |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 186.1萬種 |
8 | 南華大學 | 159.1萬種 |
9 | 輔仁大學 | 143.7萬種 |
10 | 銘傳大學 | 131.6萬種 |
11 | 東吳大學 | 113.2萬種 |
12 | 中原大學 | 111.1萬種 |
13 | 亞洲大學 | 109.7萬種 |
14 |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 105.4萬種 |
15 | 國立東華大學 | 99.3萬種 |
16 | 佛光大學 | 88.8萬種 |
17 | 逢甲大學 | 85.1萬種 |
18 | 南臺科技大學 | 84.3萬種 |
19 | 國立中興大學 | 84.1萬種 |
20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 77.8萬種 |
21 | 國立嘉義大學 | 73.4萬種 |
22 |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 71.7萬種 |
23 | 中山醫學大學 | 69.2萬種 |
24 |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 67.9萬種 |
25 | 義守大學 | 67.4萬種 |
26 | 國立成功大學 | 67.1萬種 |
27 |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 66.6萬種 |
28 |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 | 66.3萬種 |
29 | 國立政治大學 | 65.6萬種 |
30 | 朝陽科技大學 | 65萬種 |
建築與設施
王振鵠(民94)認為圖書館設置的三要素為:館藏、館員、館舍。「圖書館建築是依圖書館設置目的,達成其管理與服務要求的公共建築。圖書館建築的規劃與其適用性有重要的關係,一座適合圖書館各項業務的機能性建築有利於館務的推動」。施振宏、郭啟松(2006)則認為圖書館建築的本質是能滿足圖書館功能、技術和環境要求的產物,且與圖書館價值觀相符合的藝術品。
圖書館建築三要素
- 張鼎鍾(民79)認為圖書館建築有三要素:功能、美感、使用行為。
需求評估項目
- 工作人員的需求部份
- 使用者調查、統計和相關標準
- 館藏成長的需求問題
- 紙本印刷與科技產品
- 其他空間需求的問題
- 使用年限的考量
建築計畫書
- 定義
- 陳格理-「是業主與建築師之間一份重要性的溝通文件。」
- 蔡佳蓉-「是規劃的工具,能將規劃者的想法、理念、期望及夢想變成事實。」
- 葉士玄-「是業主將興建此建築的構想、調查分析之過程與結果、所有的價值標準取向及主張,透過一冊完整的規劃歷程記載及宣言,將自己需求的建築以建築規劃書為媒介,由規劃階段交棒到設計階段。」
- 朱家榮-「是一份描述新館各項需求的書面資料,主要內容為文字及圖案形式,為業主和建築師在討論設計方案時,為謀求解決的一個協商基礎或依據,該資料亦可做為館方驗證用後評估之用。」
- 目的
- 作為溝通之用
- 做為解決問題之用
- 做為檢核表及建後評估之用
- 內容
- 圖書館的目標
- 基地的條件和出入關係
- 主要功能的一般說明
- 機能和美感的關係
- 彈性和模矩
- 安全性
- 室內設計的內容
- 物理環境的控制
- 相關的法規和標準等要素
- 注意事項
- 朱家榮(民94):
- 圖書館建築需把握整體規劃設計、逐步推動之原則
- 成立圖書館建築規劃委員會(或規劃小組),落實建築規劃書需求
- 建立圖書館與學校間的緊密關係
- 確保圖書館易於長期維護與管理
- 康良宇、吳可久(2003):
- 制度問題造成溝通規劃問題
- 圖書館參與設計的問題
- 預算制度的限制
- 主事者影響
- 館長的變動
- 介面整合的問題
中華民國
- 大學圖書館設立及營運基準(教育部,93年7月28日訂定,96年2月19日修訂),分為總則、設立、組織與人員、經費、圖書資訊資源、建築與設施、服務、經營管理等八項36條。
- 條文規定:「大學圖書館宜位於校園之適中地點,需預留擴展空間,建築與設施應力求實用、安全、美觀、易於維護及節約能源,其設計應考量樓板載重量、空間與動線配置、業務運作及讀者利用之安全與便利、資料量與服務對象之成長、特殊讀者及未來科技發展。」「館舍空間配置,得視功能區分為讀者服務、技術服務、推廣服務、行政管理、資訊系統、公共設施等空間,建築規劃設計應考量適宜之各類空間樓板面積比例與相對位置及動線。」
- 圖書館建築設備標準(中國圖書館學會台灣省事業改進委員會,民54年訂定)。
- 中華民國國家標準CNS總號13612類號Z7267規定:公共圖書館建築設備(民84年訂定)。
- 中華民國國家標準CNS總號13776類號Z7276規定:圖書館與檔案室典藏出版品與文件之紙質保存性標準(民85年訂定)。
- 中華民國國家標準CNS總號14308類號Z7288規定:圖書館之鋼製書架(民85年訂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
- 圖書館建築設計規範(JGJ38-99)。
美國
- College Library Standards(The Advisory Group on College Libraries Corporation,1932年訂定)
- Standards for College Libraries(ACRL,1959年訂定),分為功能、組織、經費、人員、館藏、建築、服務、館際合作等八項。
- 分別於1975、1986、2000年修訂。
- Standards for University Libraries(ACRL,1979年訂定),分為服務、館藏、人事、設備、行政管理、經費等六項16條。
- Standards for Libraries in Higher Education(ACRL,2004年訂定),分為序言、命令、資源、檢索、人事、設備、傳播與合作、行政管理、經費等九項。
建築特點
- 堅固耐用、大空間、高藏量、有彈性、智能化、具教育性、學術性及藝術性的建築。
- 單行(1990):樓面荷載量較大、研究用房及設施較多、開架範圍較寬、階段性和集中性服務的功能要求、全校文獻情報中心的空間條件、教育職能和情報職能的建築與設施、學術性建築特徵。
- 韓愛萍、曹安斌(2004):多功能、靈活性、智能化、舒適性及藝術性。
- 模矩式建築
- Angus Snead MacDonald 最先使用於圖書館建築。
- 具人文關懷
- 是圖書館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對讀者知識需求和精神心理問題的關注和關懷;是為讀者的文獻資訊需求提供保障,並營造出一種人性化的讀書學習環境。亦即在圖書館工作實踐的過程中,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滿足人的需要、實現人的價值、追求人的發展、體現人文關懷,創造圖書館活動的美與和諧。
空間規劃
- 注意事項
- 十誡(Ten Commandments)
- 於1986年Faulkner-Brown所提出,內容為:融通性(flexible)、簡潔性(compact)、親近性(accessible)、擴充性(extendible)、多樣性(varied)、組織性(organised)、舒適性(comfortable)、恆常環境(constant in environment)、安全性(secure)、經濟性(economic)。
- 規劃原則
- 於2000年McDonald所提出,內容為:適應性(adaptable)、可及性(accessible)、多樣性(varied)、互動性(interactive)、助益性(conducive)、環境適宜性(environmental suitable)、安全機制性(safe and secure)、效率性(efficient)、資訊科技適用性(suitable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規劃書內容
- 圖書館之目標、宗旨、任務的配合
- 社區分析(環境、讀者分析)
- 組織架構
- 館藏
- 動線及各區規劃
- 空間類型
- Dahlgren (1985):
- 可支配空間(assignable space):典藏空間(collection space)、閱覽空間(user seating space)、館員工作空間、特殊用途空間(special use space)、會議空間(meeting space)。
- 不可支配空間(unassignable space):設備空間、廁所、走道、電梯間。
- 謝寶煖(民97):
- 機能性空間:讀者服務空間、技術服務空間、行政管理空間、特殊用途空間、文教活動空間。
- 非機能性空間。
- 設計注意事項
- 樓層平面的形式不宜變化太多
- 空間不可複雜
- 清楚的走道
- 交叉點不宜複雜
- 建立環境特徵
- 動線規劃原則
- 維持和諧的空間機能
- 減輕噪音的干擾
- 配合使用者習慣
- 環境心理學的應用
- 標示系統的有效搭配
- 設備配置空間
- 綜合佈線規劃
- 網路系統
- 電話系統
- 監控系統
- 廣播與背景音樂系統
- 地板選擇原則
- 價格(Cost)
- 耐久(Durability)
- 保養(Maintenance)
- 安靜(Quientness)
- 舒適(Comfort)
- 安全(Safety)
- 反射(Refletance)
- 災害防治問題
- 防火
- 防水及防潮
- 防震
- 防竊
- 防蟲黴
- 噪音控制
- 過濾紫外線
- 經費預算
- 採光、照明
- 採光部分以自然光與人工照明交替使用為宜,一般而言書架區及閱覽區天花板照明需40呎/燭以上;公用目錄區及流通服務台天花板照明需70呎/燭以上;非功能區天花板照明需10-20呎/燭以上。
- 色彩搭配
- 內部結構的色彩
- 光環境的優化設計
- 室內設施的顏色
- 工作人員服裝的顏色
- 指示標示設計
- 圖書館標示顏色選擇重點
- 與室內色系相配,以建立整體之空間形象。
- 利用內容字體和底板之顏色對比,以增加辨識性。
- 標示板的最佳搭配為黃底黑字,也可利用色塊或圖像加強使用者印象或辨視度。
- 溫、濕度
- 通風部分可以空調解決,採用中央空調或分離式冷氣各有利弊,小部分空間可開窗讓空氣自由流通,但儘可能讓室內溫度維持在攝氏20-24度,相對濕度維持在50-60%,以利圖書資料保存。
- 家具設備之選擇
- 專業實用性
- 規格標準化
- 經濟原則
- 人體工學
- 無障礙設計
- 顏色材質與環境及相關設備之配合
用後評估
- 用後評估(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的定義
- 廣義:可視為對過去所做努力和決策的一種反省,從增加了解到進一步從事改善的行動。(Ranbinowitz, 1971;Snyder, 1979;陳格理,民82)
- 狹義:(1)自建築設計的角度出發-a、探究使用者對建築環境的反應以改進類似設計案的決策;b、評估建築物的功能表現,並以此和當初的規劃目標與內容比較;c、將其與建築師對使用者行為的假設相比較,以了解其間的差異並探討造成差異的原因。(陳格理,民82)(2)自實用的角度出發-a、檢查建築物的使用功能;b、評量建築設計的品質;c、檢討建築規劃的內容;d、對新構想實現後的檢視;e、確認經濟利益和使用實效間的關係;f、建築物使用性的調整;g、對潛在性問題的發掘;h、對新需求的認定;i、資料回饋;j、增補或修訂設計準則(Pena, 1983;Preiser, et al., 1988;陳格理,民82)
- 用後評估的功能
- Hans-(1)對新圖書館是一項偉大作法;(2)可以改善圖書館的經營並變好;(3)讓大學圖書館所有部門皆可據此驗證本身的服務是否受到肯定。(Bisbrouck & Chauveinc, 1999;朱家榮,民94)
- Zimring-(1)修正建築計劃書內容,適切調整規劃;(2)評估所得結果,對設計的發展提供適當數據;(3)使業主明瞭其構想是否實現;(4)協助建立師了解個案之優缺點,避免犯相同問題;(5)透過用後評估,加強業主與建築師間的關係,使雙方能得到較滿意的結果;(6)可協助探究設計不良的建成環境。(Zimring & Reizenstein, 1980;朱家榮,民94)
- 朱家榮-(1)協助評估者建立公正、客觀的評估立場;(2)協助建築師修正建築計劃書內容,並適切調整規劃工作;(3)表現業者與建築師對建成環境評估的積極責任;(4)提供未來建成環境正、負面的建議;(5)協助評估者了解評估工作對建成環境的影響。(朱家榮,民94)
- 用後評估的方法
- 李婉婉-(1)觀察法;(2)訪問法;(3)攝影法。(李婉婉,民72;朱家榮,民94)
- 湯志民-(1)開放式訪談;(2)結構式訪談;(3)認知圖;(4)行為圖;(5)日記;(6)直接觀察;(7)參與觀察;(8)縮時照相照片;(9)連續照片;(10)問卷;(11)心理測驗;(12)形容詞檢核表;(13)檔案資料;(14)人口統計資料。(湯志民,民80;朱家榮,民94)
- Barrett-(1)標準化問卷(Standardized questionnaires);(2)焦點訪談(Focused interviews);(3)結構化觀察(Structured observation);(4)追蹤(Tracing);(5)文獻探討(Literature search);(6)研究訪問(Study visit);(7)檔案記錄(Archival records);(8)模擬(Simulation)。(Barrett, 1998;朱家榮,民94)
- 用後評估資料與館舍建築規劃設計的關係
- 協助館員、業主、規劃者與設計者清楚的認識「問題」。
- 協助相關人員認識圖書館建築的「趨勢」與「發展」。
- 協助館員和規劃者了解什麼是圖書館的「需要」。
- 協助規劃者與設計者了解什麼是重要的資訊或資料的重要性。
- 成為規劃者與設計者在做決策時的最佳幫手。
- 幫助設計者思考解決問題的方式。
- 適用於大學圖書館建築的用後評估工作
- 對圖書館建築的外觀、在校園環境中的意象及使用情形的調查研究。
- 對圖書館規模的調查研究。
- 對圖書館內部空間安排用後反應的調查研究。
- 對圖書館內部設施用後反應的調查研究。
- 對造成圖書館不當或不舒服使用之因素的調查研究。
- 對圖書館內部物理效能的調查研究。
經典文獻
- 1962年美國ALA所出版之"ALA’s Interim Standards for Small Public Libraries"。
- 1965年美國Mr. Metcalf所出版之"Planning Academic and Research Library Buildings"。
- 1973年美國J. D. Chiara及J. H. Callender所編之"Time-Saver Standards for Building Types"。
- 1975年H. Schell所著之"The Library Building:an overview"。
- 1980年ALA所出版之"A Planning Process for Public Libraries"。
- 1981年日本建築學會所出版之「建築設計資料集成」。
- 1985年美國Illinois Libraries所出版之「圖書館建築專號(Vol.67, N.9)」。
- 1986年I. K. Smith所編之"Planning Library Buildings:From Decision to Design Library"。
- 1989年英國G. Thompsomn所出版之"Planning and Design of Library Buildings"。
- 1999年建築情報雜誌社出版「建築設計資料集成(大陸版)」。
參考文獻
来源
- 圖書
- Dahlgren, A.(1985). Planning the small library building. Chicago: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 Margeton, S. G.(2000). Introduction to academic law library design:a features approach. Littleton, Colorado:Fred B. Rothman.
- Thompson, G.(1982). Library security. Library interior layout and design:proceedings of the seminar, held in Frederiksdal, Denmark, June 16-20, 1980 (Fuhlrott, R. & Dewe, M., Eds., p. 51).(IFLA Publications). Munchen:K.G.Saur.
- Thompson, G..(1977)。Planning and design of library buildings. New York:Nichols Publishing Co.
- 朱家榮(民94):國立成功大學圖書館建築用後評估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台北市。
- 吳可久、康良宇(2003):大學圖書館建築設計之典型訊息界定研究:以圖書館館員認知觀點初勘。在圖書館建築規劃研析與設計演練:大學圖書資訊大樓建築設計專題教學成果彙編(頁11-18)。台北市:建築情報季刊。
- 林怡君(民96):大學圖書館空間規模推估之研究:以國立大學及技職院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台北市。
- 林勇(1997):圖書館家具與設備。台北市:漢美。
- 林崇逸(民89):圖書館建築模矩配合之研究:以台灣地區大學圖書館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台北市。
- 哈里森(Harrison, K.C.)(1987):圖書館學基礎(First steps in librianship)(佟富譯)。北京市:書目文獻出版社。
- 張鼎鍾編(民79):圖書館建築趨勢。台北市:三民。
- 陳格理(民82):大學圖書館建築用後評估研究:以中原大學圖書館為例。台中市:捷太。
- 單行 主編(1990):圖書館建築與設備。瀋陽市:東北工學院出版社。
- 詹森(Johnson, E.D.)(民74):西洋圖書館史(History of libraries in the Western World)(尹定國譯)。台北市:臺灣學生。(原著出版年:1974)、
- 黃世孟(民79):論用後評估與建築設計之規劃研究。在賀陳詞教授七秩壽慶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賀陳詞教授七秩壽慶論文集(頁363-376)。台北市,詹氏。
- 楊若雲 主編(民73):圖書館學辭典。台北市:五洲。
- 楊美華(民83):大學圖書館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
- 葉士玄(民90):大學圖書館設計條件書中業主與建築師專業認知差異初探。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台北市。
- 潘儷文(民94):大學圖書館工作人員工作空間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台中市。
- 謝寶煖(民79):大學圖書館內部空間配置之研究。台北市:漢美。
; 期刊文章
- Bennett, J.(1987, Fall). Trends in school library media facilities, furnishings, and collections. Library Trends, 36, 317-325.
- HBW Associates, Inc.(1985). Planning aids for a new library building.Illinois Libraries, 67(9), 794-815.
- McDonald, A.(2000). Planning Academic Library Buildings for a new age:some principles, trends, and developments in the United Kingdom. Advances in Librarianship, 24(61), 51-79.
- Zimring, C. M. & Reizenstein, J. E. (1980). Post-occupancy evaluation:an overview.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12(4), 442-445.
- 王振鵠(民94,10月):價值觀與品味 決定建築優劣:圖書館建築規劃的基本認知。書香遠傳,29,16-19。
- 李明珠(1977):大學圖書館的建築。台灣教育,346,40-47。
- 李婉婉(民72):建築物用後評估簡介。建築師,9(11),32。
- 李梅軍(2007):色彩在圖書館中的親和作用。法律文獻信息與研究,2,53-56。
- 周欣鶯(民90):圖書館空間配置與動線規劃。書苑,50,49-55。
- 施振宏、郭啟松(2006)。近五年圖書館建築研究綜述。情報資料工作,6,71-74。
- 陳格理(1999):圖書館尋路工作之理念與設計。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報,62,119-134。
- 陳格理(民86,10月):圖書館建築與用後評估研究。大學圖書館,1(4),17-30。
- 楊美華(民89,4月)。大學圖書館建築規劃的省思。書苑,44,1-15。
- 鄭惠珍(民91):圖書館建築計劃書:建築師與館方的橋樑。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8(2),1-12。
- 韓愛萍、曹安斌(2004):高校圖書館建築應具備的特點。太原經濟管理干都學院學報,54,130、132。
- 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