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東華大學

國立東華大學(英文:),簡稱東華東華大,為臺灣民主化第一所國立大學,擁有全國第二大主校區,以自由主義學風著稱。2008年,花教大併入東華。2020年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評為全球排名801-1000位,亞洲排名第195名,全國並列第10大,更名列世界潛力年輕大學全國第5大。[3][4]

國立東華大學
國立東華大學校徽
(綠圓環代表團結、書本花朵代表翱翔
國立東華大學圖書館
立校精神, , ,
, ,
,
创建时间1994年7月1日
- 國立東華大學建校
2008年8月1日
- 國立花蓮教育大學併入
校庆日11月11日
学校类型國立研究型大學綜合大學[1]
捐贈基金國立東華大學校務基金
新臺幣2,512,983,000元[2]
校长趙涵捷
院長
副校长朱景鵬(學術副校長)
徐輝明(總務副校長)
林信鋒(教務副校長)
教师人數620(2020年)
学生人數10,009人(2020年)
人數7,660人(2020年)
研究生人數2,349人(2020年)
博士生人數420人(2020年)
校址 臺灣
校本部/壽豐校區:
花蓮縣壽豐鄉大學路二段1號
美崙校區:
花蓮縣花蓮市華西路123號
屏東校區:
屏東縣車城鄉後灣路2號
校區市區、郊區
总面积264公頃
校隊國立東華大學運動代表隊
體育聯盟 中華臺北
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
代表色 東華綠
昵称NDHU、東華大、東大
吉祥物環頸雉
校刊
《 東華學聲 》
()
所屬法人中華民國教育部
隶属臺灣歐洲聯盟中心(EUTW)
臺灣教育大學系統(TUE)
泛太平洋大學聯盟(PPUL)
全球事務與科學發展中心(GASE)
國際工程教育學會認證(IEET)
北二區教學資源中心(N2)
亞馬遜雲端教育聯盟(AWS Educate)
亞馬遜大數據聯盟(AWS Bigdata)
大學教學卓越計畫
高等教育深耕計畫
電話號碼+886 3 890 3000
網站國立東華大學官方網站
位置

該校以社會科學管理學人文學環境學自然科學、電腦科學、工程學領域見長,為全國學門規模最大的五所綜合大學之一,提供自由跨領域修課制度。[註 1]

其主校區為壽豐校區,坐落於花東縱谷北端,設有理工管理藝術、環境、花師教育、原住民民族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海洋科學院坐落於墾丁國家公園,由國立東華大學與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合作成立,具八大學院、39個學士班、57個碩士班、16個博士班、多個校屬研究中心,亦是TUEPPUL、EUTW、GAZE成員大學。

2019年,為臺灣唯一入圍《泰晤士亞洲最佳領導管理團隊》之卓越大學。2020年《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與《上海交通大學排名》,資訊工程及觀光休閒管理,分別被評為世界排名400強及200強,皆列為臺灣第5大。[5][6]

學校象徵

校名

在創校之初,由於是臺灣東部第一所國立大學,其建校於花蓮縣,因而曾有國立花東大學、國立太平洋大學、國立復旦大學等校名被提出,後以「國立華東大學」為校名向教育部提出建校計畫書。之後,因「華東」泛稱為「中國東部」,且中國大陸已有多所冠名「華東」的大學,故定名為「國立東華大學[註 2],並附以人文社會學院創院院長楊牧拈出之詩句「東之皇華」,作為東華大學的宣傳標語。[7]

校徽

創校校徽採用圓形環繞設計,代表全校團結一致。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合併後,在原本的書本及圓形環繞設計中,加入花教大舊有的校徽圖樣而成為目前校徽設計。

立校精神

國立東華大學為臺灣民主化後第一所創立的國立大學,因此不訂校訓,而以「自由 ()、民主 ()、創造 ()、卓越 ()」為立校精神。[8][9]

校歌

《東華頌》由東華教授暨知名作家顏崑陽作詞、崔光宙作曲,期許東華大學創造不同於老大學之教條式校歌歌詞。其歌詞以立校精神「自由、民主、創造、卓越」為校歌主軸,並融入中央山脈太平洋之意象,象徵著東華大學位居臺灣高山大海之間的特殊地理位置,以排比的形式寫下校歌歌詞開端四句:[10]

下文以「懷抱理想、信心,發揮青春的生命力,播植夢想的種籽」為主軸,並融入「只要能認同這個學校,就是這個學校的主人」之概念,而寫下:

吉祥物

國立東華大學吉祥物

環頸雉為台灣特有亞種之保育類動物。於清晨時分常見環頸雉出沒於校園內,為東華大學特別的生態景觀,同學遂將之視為吉祥物。在校方販賣的紀念品中時常有環頸雉的照片,畢業典禮等活動甚至有扮成環頸雉模樣的玩偶進行展示。[11]

歷任校長

國立東華大學歷任校長
次序姓名任期備註
1牟宗燦 博士1994年7月-2001年8月留美經濟學家,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經濟學博士,曾任美國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CSULA)副校長,加州州立大學奇科分校新墨西哥州立大學客座教授。
2黃文樞 博士2001年8月-2012年1月留美化學家,美國奧勒岡州立大學化學博士,美國印第安納大學研究員,國立中山大學化學系教授暨系主任
3吳茂昆 博士2012年1月-2016年1月留美超導物理學家,美國休士頓大學物理系博士,曾獲提名諾貝爾物理學獎,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NAS Fellow),世界科學院院士(TWAS Fellow),中央研究院院士(Acdemician),義大利科學和平獎,曾任中華民國教育部部長
4趙涵捷 博士2016年1月-至今留美電機學家,美國普渡大學電機工程學博士,全臺灣十大「電腦科學」學者,英國電腦學會會士(BCS Fellow)、國際工程技術學會會士(IET Fellow)、中華民國資訊學會理事長,曾獲美國總統終身成就獎、史懷哲人類貢獻獎

國際聲譽及學術成就

國立東華大學
世界整體排名
THE世界大學排名801–1000(2021年)
RUR世界大學排名682(2020年)
THE世界年輕大學排名201–250(2020年)
區域整體排名
QS亞洲大學排名291–300(2021年)
THE亞太大學排名171–180(2019年)
THE亞洲大學排名201–250(2020年)
THE新興國家大學排名201–250(2020年)
世界領域排名
ARWU休閒旅遊排名101–150 (2020年)
RUR醫學科學排名513(2020年)
RUR生命科學排名542(2020年)
RUR自然科學排名629(2020年)
RUR工程科學排名473(2020年)
THE電腦科學排名301–400(2021年)
THE工程科技排名601–800(2021年)
THE物理科學排名801–1000(2021年)

國立東華大學於世界指標性大學排名,皆穩居國內Top 10%,被評價為「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800-1000大」、「泰晤士亞洲排名195大」、「亞洲排名251-260大」,並成為臺灣唯一入圍《泰晤士高等教育》「2019年度最佳領導管理團隊」之卓越大學。

更多世界指標性大學排名對東華大學評價如下:

《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

  • 2020年《泰晤士世界年輕大學排名》(),名列第3大潛力國立大學
在建校50年內的大學中,東華大學與中山大學並列世界排名201-250,,國立排名並列第3大,勝過中正大學(301-350)、雲科大(301-350)、彰師大(301-350)、高雄大學(351-400)[12]
泰晤士世界年輕大學排名(國立大學)
國立學校世界排名國立排名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951
國立陽明大學101-1502
國立中山大學201-2503
國立東華大學201-2503
國立中正大學301-3505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301-3505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301-3505
國立高雄大學351-4008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351-4008
  • 2021年《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世界排名第801-1000名,國立並列第8大,全國並列第10大
2021年泰晤士世界大學排名,臺灣僅有38所大學上榜,東華全球排名801-1000名,國立排名並列第8大,國內排名並列第10大,擊敗中興、中正、海洋、彰師、高雄、嘉義、中原、元智、淡江、逢甲等世界排名千大以外(1000+)的學校。
泰晤士世界千大內國立大學
國立學校世界排名國立排名
國立臺灣大學971
國立清華大學351-4002
國立陽明大學401-5003
國立交通大學501-6004
國立成功大學501-6004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501–6004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601-8007
國立政治大學801-10008
國立中央大學801-10008
國立中山大學801-10008
國立東華大學801-10008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801-10008
  • 2019年《泰晤士亞太大學排名》(),亞太排名171-180大,國立排名第9大[13]
年度亞太排名國立排名全國排名
2019171-180912
  • 2020年《泰晤士世界新興經濟體大學排名》(),名列第201-250大[14]
年度世界新興經濟體排名國立排名全國排名
2020201-2501216
  • 2021年英國《泰晤士世界大學領域排名》,皆名列全國前8大,電腦科學世界排名301-400大,工程科技世界排名601-800大,物理科學世界排名801-1000
    • 電腦科學領域(Computer Science):東華大全國排名第5大,僅次臺大、交大、清大、臺科大,並與成大、中山、師大並列世界排名301-400大。
    • 工程科技領域(Engineering & Technology):東華大全國排名第8大,僅次臺大、清大、交大、成大、臺科大、北科、師大,名列世界排名601-800大。
    • 物理科學(Physical Sciences):在泰晤士物理科學領域中,臺灣僅有18所大學名列榜上,東華大在全國排名並列第8大。
    • 論文影響力(Citation)更分別被列為臺灣排名第一(電腦科學),臺灣第三(工程科技)。[15]
學術領域世界排名國立排名全國排名
電腦科學(Computer Science)301-40055
工程科技(Engineering & Technology)601-80088
物理科學(Physical Sciences)800-100088
  • 2019年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年度最佳領導管理團隊」臺灣唯一入選大學
2019年《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亞洲區年度最佳大學獎項,東華大學成為臺灣唯一入圍的大學,獎項入圍名單中,同時有新加坡首府(新加坡國立大學)、馬來西亞首府(馬來西亞國立大學)、中國重點研究型大學(南方科技大學)等。[16]
  • 2020年《泰晤士世界大學影響力排名》(),世界排名第201-300名,並列全國第5大影響力大學[17]

《QS世界大學排名》

  • 2020年公佈亞洲大學排名,名列亞洲排名261-270大
2019年11月QS(Quacquarelli Symonds)公布2020年亞洲大學排名,東華大學擊敗台北大學、彰師大、高雄大學、高師大等國立大學,東華大整體研究能力(Research Output)更被QS評價為最高等級(Very High)[18]
年度亞洲排名國立排名全國排名
2020261-2701523

《RUR全球最佳大學》

  • 2020年俄羅斯全球最佳大學排名,東華全球排名682大[19]
年度世界排名國立排名全國排名
20206821318
  • 2020年世界大學領域排名,自然科學世界排名629大,工程科學世界排名473大,生命科學世界排名542大[20]
學術領域世界排名國立排名全國排名
醫學科學(Medical Sciences)51349
生命科學(Life Sciences)5421113
自然科學(Natural Sciences)6291112
工程科學(Technical Sciences)473910

《U.S.News世界大學排名》

  •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 & World Report)全球最佳大學排名,國立排名第14大
2019年10月「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U.S. News & World Report)公布全球最佳大學排行榜,臺灣只有26所大學上榜,東華大排名全球1168名,國立排名第14大[21]

其他學術聲譽

  • 2019年世界權威期刊《自然》發布的自然指數(Nature Index)排名,東華大全國排名第9大學術機構
2019年《Nature》期刊公布世界頂尖學術機構排名,東華大被列為全國第9大學術機構,僅次臺大、清大成大交大中央師大中山中興[22]
  • 2020年入選美國《傅爾布萊特計畫》資助美國學者前往之臺灣八所代表性大學之一
2020年美國傅爾布萊特計畫(Fulbright Program)公布美國政府資助頂尖學者前往之指標性大學名單,國立東華大學以極具代表性之原住民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學位學程(Master's program in Ethnic Relations and Cultures),涵蓋社會學人類學歷史學政治學藝術史性別研究法學研究,名列美國政府傅爾布萊特計畫八所臺灣代表大學之一,入選大學包括臺灣大學全球衛生學位學程、政治大學亞太區域研究學位學程、清華大學南洋研究學位學程。[23]
  • 2010年WOS研究排名,理工學院7個領域穩居國內前15大
高等教育評鑑中心於2010年3月公布國內大學進入WOS(Web of Science)各學門領域全國前15名的大學名單統計,東華理工學院一共有7個學門列入排名(化學、材料科學、數學、物理學、地球科學、電腦科學、植物與動物科學),其中有2個學門列入全國前5大,5個學門列入全國前10大。[24]
學門論文數全國排名引用數全國排名平均被引用次數IF總積分IF平均積分H指數
化學學門131211131114
材料科學學門121010151214
數學學門15nanananana
物理學學門na135139na
地球科學學門na13313213
電腦科學學門13nana121012
植物動物科學學門141491498
  • 2015年《上海交通大學學術排名》兩岸三地大學排名,東華學術排名第88大
2015年上海交通大學學術排名公布中國大陸、香港、臺灣的兩岸三地大學學術排名,東華大學名列兩岸三地之百大名單,於兩岸學術排名第88大。[25]
  • 2020年《上海交通大學學術排名》() 東華管理學院的酒店與休閒管理領域世界排名101-150大
2020年上海交通大學學術排名,公布酒店與休閒管理領域(Hospitality & Tourism Management)世界排名300強大學名單,東華管理學院被評為世界排名101-150大,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並列。[26]
  • 2011年評鑑為全臺灣第4大學風自由學府
大學生權利調查評鑑小組公布2011年全國大學學生權益自由度排名,在27項自由度評鑑指標中,東華被評價為最自由大學全國前4大。全國學風最自由的前五名大學分別為國立交通大學(第1名)、高雄醫學大學(第2名)、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第3名)、國立東華大學(第4名)、國立政治大學(第5名)。[27]
  • 連續10年入選《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之「教學卓越大學」
2005年至2014年,東華連續10年入選教育部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並獲得將近5億元經費。
  • 《繁星計畫》首辦之26所「代表性大學之一」
2007年,為了推動偏鄉區域高中生的機會與發展,幫助偏鄉學生也能進入國家資源較多的高教學府,教育部試辦「繁星計畫」招生管道,由「發展國際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及「大學教學卓越計畫」之26所代表性大學參與招生。
  • 培育無數臺灣知名作家之文學首府之一
華盛頓大學教授、著名現代詩人楊牧於擔任人文社會學院首任院長期間,創辦了全華人世界第一家以創作取代論文寫作授與藝術創作碩士(Master of Fine Arts)學位的「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文學創作組」(現為華文文學系碩士班創作組),也是文壇中近年來興起的「東華幫」起源。[28][29][30][31][32][33][34]

校史

1989年,為平衡臺灣東西部高教資源不均等與區域產業發展,以及回應花東地區民眾長期向教育部爭取設立大學之希望,暨國立中正大學成立後,前行政院院長李煥正式宣布將在臺灣東部成立第一所綜合型國立大學[35]

籌備期

年分籌備期
1989年
教育部宣布將在臺灣東部成立第一所國立綜合型大學。新大學的候選校名有國立花蓮大學、國立花東大學、國立華東大學、國立經國大學、國立遠東大學、國立太平洋大學、國立復旦大學、國立北京大學及國立東南大學等[36] [37]
1990年
教育部成立籌備委員會,由時任教育部楊朝祥次長擔任招集人,並有教育部會計處會計長張拱星、高教司司長黃振台及副司長陳德華、科技顧問室主任張進福、中研院地科所所長葉永田及臺大環工所教授於幼華等人擔任委員,共同商討與規劃設立大學事宜。並正式宣布將校址選定於花蓮縣。同年12月29日,選定於花蓮縣壽豐鄉志學村的花蓮農場東南區作為大學校地,並開始徵收土地。
1991年
花蓮縣長吳國棟、縣議會議長俞傳旺及壽豐鄉代表等多人,將徵收的土地權狀共276筆送交教育部,同年7月,教育部核定校名為「國立華東大學」。同年9月底完成土地徵收,共計徵收到251.4202公頃。同年11月,國立華東大學籌備處成立。
1992年
擬定成立文、理、工、管理、社會科學、海洋與地球科學、綜合研究及藝術等八學院。
  • 文學院:預計成立中文、英美語文、法文、德文、西文、俄文、韓文、日文、歷史、圖資及地理等學系,並成立中國古典文獻、外文、族群關係、圖資等獨立研究所及語文中心。
  • 理學院:預計成立應數、物理、化學、生命科學等學系及應數、物理、化學、生命科學、生化、分子生物及資料科學等獨立研究所。
  • 工學院:預計成立電機、機械、土木、化學、資工等學系及獨立研究所。
  • 管理學院:預計成立企管、資管、資源管理、財金、保險、國企及會計等學系,並成立企管、自然資源管理、財金、國企及會計等獨立研究所。
  • 社會科學院:預計設置社會、心輔、經濟、政治(分設國際事務組、公共行政組)等學系及社會學、心輔、國際經濟、國際事務、公行、國家發展、法律及教育等獨立研究所。
  • 海洋科學學院:預計設置海洋科學(分設基礎科學、應用科學、環境保護等分組)、地質及大氣科學等學系及海洋生物、海洋資源、海洋環境保護、應用地球物理、應用地質及熱帶氣象等獨立研究所。
  • 藝術學院:預計成立美術、音樂、舞蹈及體育等學系。
  • 綜合研究學院:為跨學門領域的學院,預計設置材料科技、環境與資源科技、光電科技等獨立研究所及環太平洋、公共政策、宗教、多媒體通訊系統、生物科技、自然災害防制等研究中心。
1993年
奉行政院核定,自七月一日起由「國立華東大學」改名為「國立東華大學」[38]

正式立校

1994年,國立東華大學正式創校,為臺灣史上解嚴動員戡亂結束後,首座成立於臺灣民主化國立大學,不設立教條式的校訓,而以「民主、自由、創造、卓越」為創校精神,並吸引大批任教於美國的臺灣教授參與創校,如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分校副校長牟宗燦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教授楊牧加州理工大學化學所所長夏友平、加州大學北嶺分校管理科學所長李少如、喬治亞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鄭治明等。[39][40]

年分國立東華大學正式立校
1994年
國立東華大學正式成立,為東部第一所綜合大學。設有大陸研究所、企業管理研究所、國際經濟研究所、應用數學研究所及教育研究所 ,共錄取73名研究生。
1995年
成立「管理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理工學院」。增設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資訊工程研究所。
1996年
增設中國語文學系、英美語文學系、應用數學系、企業管理學系、國際企業研究所、生物技術研究所、化學研究所。
1997年
增設經濟學系、物理學系、生命科學學系、資訊工程學系、電機工程研究所、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所。
1998年
增設應用數學研究所博士班、化學系、運動與休閒學系。
1999年
訂定創校精神為「自由、民主、創造、卓越」。增設公共行政碩士在職專班、觀光遊憩管理研究所、歷史學系、電機工程學系。
2000年
增設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班、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
2001年
首創全國第一座「原住民民族學院」,由新設的民族發展研究所、民族文化學系、民族語言與傳播學系,三個系所組成。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自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改隸原住民民族學院。增設資訊管理學系、諮商輔導學系、應用物理研究所、公共行政研究所、化學系博士班、企業管理學系博士班、經濟學系博士班、電機工程學系博士班。大陸研究所改名財經法律研究所。
2002年
增設諮商與輔導學系、財務金融學系、電機工程學系博士班、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博士班。
2003年
增設國際企業學系、全球運籌管理研究所、應用物理研究所博士班、電機工程碩士在職專班。
2004年
首創第一所由大學院校博物館合作成立之「海洋科學學院」,乃整合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與國立東華大學之教學研究資源,並成立於新設的屏東校區。增設民族藝術研究所、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諮商與輔導學系改名臨床與諮商心理學系。
2005年
增設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博士班。
2006年
增設企業管理學系博士班(經營管理組、資訊管理組、國際企業組、觀光遊憩組、運籌管理組、財務金融組、會計組)。
2007年
全國首創引入歐美大學之學位學程化制度,將四年的學分分類為院基礎學程、系核心學程、專業選修學程與通識課程。增設公司理財碩士學位學程(財金組、會計組)、數位知識管理碩士學位學程、民族社會工作學位學程、原住民民族學院學士班。

併校以後

因應臺灣少子化趨勢,教育部規劃「國立東華大學」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兩校合併,藉以擴大東部國立高教規模,並提升其競爭力。2008年8月兩校正式合併,新校名仍沿用「東華」二字,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原址則改為「美崙校區」,於2011年12月全數移入壽豐主校區整合為單一校區

年分國立東華大學
2008年
國立東華大學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雙方校務會議同時通過合校案,8月1日正式合併,原花教大實驗附小亦隨之併入國立東華大學。成立「藝術學院」、「教育學院」。
2009年
成立「臺灣歐洲聯盟研究中心」。因應併校,部分學院系所進行整併、更名、停招等,美崙校區需與校本部整併之學院系所搬遷至校本部進行整併。

運動與休閒學系自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改隸管理學院。臨床與諮商心理學系、諮商心理學系整併為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學習科技研究所改名網路與多媒體科技研究所。整合原東華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環境政策研究所,及原花教大之生態與環境教育研究所、地球科學研究所、生物資源與科技研究所等,成立「環境學院」。增設歷史學系碩士班。國際經濟研究所改名經濟學系碩士班。公司理財碩士學位學程改名會計與財務碩士學位學程。數位知識管理碩士學位學程改名資訊管理碩士學位學程。全球運籌管理研究所改名運籌管理研究所。民族藝術研究所自圖書資訊大樓六樓遷入甫落成之原住民民族學院大樓,並改隸藝術學院。教育學院改名「花師教育學院」,同時提出的候選院名尚有花蓮師範學院、花蓮教育學院等[41][42]

2010年
增設藝術創意產業學系、光電工程學系、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民間文學研究所併入中國語文學系為民間文學碩士班、民間文學博士班。鄉土文化學系與臺灣語文學系整併為臺灣文化學系。社會發展學系與公共行政研究所合併更名為社會暨公共行政學系。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與民族文化學系整併為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暨碩士班、民族發展研究所與民族社會工作學位學程整併為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學系暨碩士班。
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與民族藝術研究所,併入藝術創意產業學系為視覺藝術教育碩士班及民族藝術碩士班。原東華中國語文學系改名華文文學系。原花教大數學系併入原東華應用數學系,並分設統計組、數學科學組。原花教大英語學系併入東華英美語文學系。科技藝術研究所併入藝術與設計學系為藝術與設計學系科技藝術碩士班。觀光遊憩管理研究所與運動與休閒學系整併為觀光暨休閒遊憩學系暨碩士班。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環境政策研究所,生態與環境教育研究所、地球科學研究所、生物資源與科技研究所等,併入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為碩士班生態與保育組、環境政策與城鄉規劃組、環境教育與生態旅遊組、地球科學組。
2011年
8月22日,美崙校區圖書館藏書整合至壽豐校區圖書館。同年年底,各新建大樓完工後,美崙校區之行政單位、學院系所陸續遷移至校本部。

藝術與設計學系暨科技藝術碩士班改名藝術與設計學系暨碩士班。

2012年
中華郵政進駐行政大樓一樓開設第三十九支局。
2013年
增設管理學院管理科學與財金國際學士學位學程、法律學士學位學程。社會暨公共行政學系分拆為社會學系、公共行政學系。英美語文學系文學與文化研究組改名英美語文學系文學媒體組。
2014年
成立「泛太平洋大學聯盟」。增設民族社會工作學士學位學程、人文與環境碩士學位學程。民族發展與社會工作學系改名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資訊工程學系碩士班、資訊工程學系網路多媒體科技碩士班整併為資訊工程學系碩士班,學士班、碩士班皆分設資工組、國際組(國際組為全英語授課)。海洋生物多樣性及演化研究所與海洋生物科技研究所整併為海洋生物研究所碩士班,並分設生物多樣性及演化組、生物科技組之分組。公共行政學系碩士班取消國家行政與公共政策組、大陸與兩岸事務組之分組。停招英美語文學系比較文學博士班。
2015年
增設中國語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停招中國語文學系語文科教學碩士學位班、特殊教育學系教學碩士學位班。
2016年
加入「臺灣教育大學系統」。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改名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應用科學學系裁撤。海洋生物研究所取消生物多樣性及演化組、生物科技組之分組。[43]
2017年
增設海洋生物研究所博士班、藝術創意產業學系碩士在職專班、法律學士學位學程原住民專班。物理學系應用物理博士班、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博士班皆學籍分組為一般組、國際組(國際組為全英語授課)。藝術創意產業學系視覺藝術教育碩士班及藝術創意產業學系民族藝術碩士班整併為藝術創意產業學系碩士班,並設教學分組視覺藝術教育組、民族藝術組。中國語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停招。
2018年
聯合中央研究院及六所學府成立「人工智慧普適研究中心」。加入「亞馬遜大數據合作計畫聯盟」。與悠遊卡公司合作推動「無現金大學城」,打造行動支付結合門禁管理等功能的科技生活與學習環境。2月6日,發生花蓮大地震,壽豐校區圖書館因書籍掉落,同年2月7日至11日止暫停開放;而地處米崙斷層北端的美崙校區,在地震過後校區內外道路出現多條裂縫,而設置於美崙校區音樂教育館[44]之圖書館書庫,因損毀嚴重,暫停開放與調閱書籍。整併中國語文學系博士班、中國語文學系民間文學博士班為中國語文學系博士班;整併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班、中國語文學系民間文學碩士班為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班。資訊管理碩士學位學程改為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45]
2019年
加入清大「人工智慧製造系統研究中心」。增設人文社會科學學院華語文教學國際博士班、大一不分系學士班、原住民族樂舞與藝術學士學位學程。法律學士學位學程調整為法律學系。會計與財務碩士學位學程改為會計學系碩士班。
2020年
增設人文社會科學學院亞太區域研究博士班。財經法律研究所併入法律學系。
壽豐校區建築歷史

校園環境與生活

國立東華大學東湖校景

國立東華大學為東臺灣第一座綜合型大學,在綠野田疇中建立起校園,主校區以打造柏克萊大學哈斯商學院著名,也是耶魯大學建築學院院長後現代主義建築之父查理摩爾(Charles W. Moore)擎畫之設計藍圖,融合其他建築師的設計,創造出具人工河道與湖泊的校園,成為現今學校的景觀。主校區基本依座北朝南設計,惟中軸線由北略向西偏約20°而至南略向東偏約20°,以避免太陽東西向之直射。如今校園的新建築都需要接受當時所制定的規範,建構一個具整體性的校園環境;而塔狀建築也成為了東華主校區建築所共有的特點。[51][52][53]

該校壽豐校本部位於花東縱谷北側起點,為東臺灣著名觀光景點。2004年,首開大學與博物館合作辦學之先,於海生館內合作成立海洋科學學院。2008年,花教大併入改為美崙校區創新研究園區。現今該校擁有三個校區,總面積高達264公頃(不含海洋科學學院),除了海洋科學學院,全校學術與行政皆整合於壽豐校區。

壽豐校區

為國立東華大學主校區,座落於環境優美的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面積廣達251公頃,左右聳峙著中央山脈海岸山脈,北有木瓜溪,南有花蓮溪,校區鄰近於志學車站,為學生對外交通中樞,車站與校門間之中正路,匯集各式餐廳、小吃、飲料店、賣場,東華學生稱之為「志學街」。[54]

教學研究區

圖書館
為校內最高的建築物,擁有俯瞰校區及花東縱谷的最高塔樓,與高達1,109,030本的中外文藏書。對於這座樓高十二層的最高塔樓,東華人流傳一句話「學術應是一個學校的最高殿堂,而非讓權力凌駕於知識之上」。 2016年,東華榮譽博士童子賢和碩聯合設計團隊,於圖書館一樓打造了一座「楊牧書房」贈與東華大學,並成立「楊牧文學講座基金」,書房藏放國際著名比較文學家楊牧的史料與手稿。2017年,「東華校史室」落成於圖書館一樓,展出東華建校二十多年來歷史,鎮校之石及校園建築模型。[55][56][57][58]
國立東華大學圖書館
管理學院
現為財務金融學系、國際企業學系、企業管理學系、運籌管理研究所、資訊管理學系、觀光與休閒遊憩學系、會計學系、管理學院管理科學與財金國際學士學位學程之教學研究區。並設有東部區域運輸研究發展中心(East Center for Transportation & Development)、企業資源計劃中心(ERP Center)。
國立東華大學管理學院
人社一館
舊稱「文學院」,現為華語文教學國際博士班、中國語文學系、華文文學系、英美語文學系之教學研究區。並設有楊牧文學研究中心。
人社二館
舊稱「共院」、「共教大樓」等,現為經濟學系、法律學系、財經法律研究所、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社會學系、公共行政學系之教學研究區。並設有數位文化研究中心(Digital Culture Center)、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研究中心、大眾史學研究中心(Public History Research Center)、歐盟研究中心(EUTW)。
國立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二館
人社三館
現為歷史學系、臺灣文化學系之教學研究區。
理工一館
舊稱「理學院」,現為應用數學系、物理學系、化學系之教學研究區。設有東台灣農藥殘留與毒物檢驗中心(Eastern Taiwan Center for Pesticide and Toxic Substance Analysis)
理工二館
舊稱「工學院」,現為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資訊工程學系、電機工程學系、光電工程學系之教學研究區。並設有智慧科技中心(Intelligent Technology Center)、能源科技中心(Energy Technology Center)。
理工三館
現為生命科學系暨生物技術研究所之教學研究區,設有國家二級實驗室。
環境學院
現為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人文與環境碩士學位學程之教學研究區。並設有臺灣東部地震研究中心(East Taiwan Earthquake Research Center)、防災研究中心(Disaster Prevention Research Center)、環境教育中心(Environment Education Center)、校園環境中心(Campus Center for the Environment)。
藝術學院
國立東華大學藝術學院
花師教育學院
現為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教育行政與管理學系、特殊教育學系、體育與運動科學系、幼兒教育學系之教學研究區。並設有偏鄉閱讀與行動中心、多元文化教育中心、科學教育中心、特殊教育中心、原住民族教育中心、教師專業發展與評鑑中心。
原住民民族學院
現為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民族社會工作學士學位學程、民族語言與傳播學系、原住民族樂舞與藝術學士學位學程之教學研究區。並設有原住民族國際事務中心(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Indigenous Affairs)、原住民族發展中心(Center for Indigenous Development)、原住民族文化與傳播中心、原住民族語言中心、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另外,因藝術學院教學大樓尚未完工,故有部分空間為藝術創意產業學系、藝術與設計學系教學研究區。
環境解說中心
現為藝術學院之教學研究空間。社會參與辦公室亦座落於此。
藝術工坊
為藝術學院之教學空間,並設有陶藝、草木染、木工、雕塑、版畫等工坊。
東華小米園
為全臺首創的大學小米園地,由東華師生自主發展,以環境、飲食與族群為主軸,並連結校園/社區/部落之發展學習共同體。
國立東華大學東湖景觀橋

社團活動交流區

國立東華大學湖畔餐廳
學生活動中心
為學生社團辦公室所在地,設有表演空間、演講廳。另外,因藝術學院教學大樓尚未完工,部分空間為音樂學系教學研究使用。
集賢館
鄰近迎曦莊、沁月莊、行雲莊,設有學生餐廳、K書中心、表演練習空間、便利商店。
多容館
鄰近擷雲莊、仰山莊、向晴莊,設有學生餐廳、表演練習空間、便利商店。學生諮商輔導中心辦公室亦位於此。
湖畔餐廳
設有學生餐廳、書局、咖啡廳等。通識教育中心、藝術中心皆位於此。
東華園
鄰近學人宿舍,設有K書中心、自助洗衣坊。單車合作社亦位於此。

體育運動設施

體育運動場[59]
攀岩場、田徑場、戶外體訓設施
室內外游泳池
室內溫水游泳池、室外游泳池、健身房、浮潛運動場
室外球場與體育活動中心(體育館)
室內共用運動場(3座排球場、3座全場籃球場、12座羽球場)、校隊體訓室、健身房、桌球室、5座室外網球場
向晴莊運動場
12座排球場、6座全場籃球場、4座半場籃球場暨排球練習場、戶外體訓設施
集賢館運動場
2座排球場、2座籃球場
多容館社區中心
桌球室
棒壘球場
2座棒壘球場
探索體驗教育場
Project Adventure(PA)設施
東湖
獨木舟運動、風帆運動

學生宿舍

國立東華大學涵星二莊
國立東華大學女生宿舍涵星一莊
擷雲莊(一莊、二莊)
單人雅房,研究所學生宿舍。
仰山莊
大學部女學生宿舍,皆為四人套房。
涵星莊(一莊、二莊)
一莊為大學部女學生宿舍、二莊為大學部男學生宿舍。皆為四人套房。
向晴莊
大學部男學生宿舍,四人套房。
行雲莊(一莊、二莊)
皆為雙人套房。一莊為研究所及大學部男學生宿舍、二莊為研究所及大學部女學生宿舍。
迎曦莊(一莊、二莊)
一莊及二莊皆為四人套房、大學部男學生宿舍。
沁月莊(一莊、二莊)
一莊及二莊皆為四人套房、大學部女學生宿舍。

便利商店

全家便利商店
壽豐東華店(位於集賢館1F)
全家便利商店
壽豐東華二店(位於多容館1F)

美崙校區

七星潭風景區

位於花蓮市北側,比鄰於七星潭風景區,現為國立東華大學創新研究園區,提供部分在職進修與推廣教育的課程,及部分體育賽事之設施,並與花蓮縣立體育實驗高級中學(花蓮體中)合作共同培育臺灣體育國手,近期也與校友創辦的波斯頓國際實驗學校合作,於校區內成立花蓮第一所雙語國際學校(Hualien International School)。[60][61]

屏東校區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大門

2004年,東華大首創高教學府學術研究中心合作之先河,與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NMMBA)共同成立「海洋科學學院」,並設立海洋生物研究所、海洋生物多樣性及演化研究所,由海生館提供學術研究設施,與博士級研究師資,學生能直接利用海生館的資源進行研究與學習。屏東校區位於海洋環境資源豐富的墾丁國家公園,周圍環繞珊瑚礁岩及豐富的熱帶海洋生物,校區距離枋山火車站約30分鐘車程,距離恆春機場約6分鐘車程。

校風與特色

國立東華大學以自由主義學風著稱,首創無鐘聲大學,校區內除了師培的花師教育學院,皆無上下課鐘聲,象徵其自由開放的學術風氣,並提供高彈性的修課制度,使學生能夠自由跨領域學習[62][63]

學程化制度

2007年,為強化跨領域與專業化的能力,東華全國首創引入歐美大學的「學程化制度」(modular course),提供彈性的跨學院、跨系所修課制度,並放寬課程的同等抵免,最後,學生的雙主修、輔系、副修學位都會標註於畢業證書上。[64]
2015年,東華畢業生有40%以上取得輔系學位,為全國大學第二名,僅次政大。2016年,東華人取得雙主修學位的比例,全國大學第四名,僅次政大、台大、北大[65][66]

特色跨領域學程

英文名稱開設單位
全球研究與國際事務學程
人文社會科學院
文化創意產業學程
人文社會科學院
科技創業與管理學程
管理學院
觀光會計資訊學程
管理學院
觀光企業資源規劃學程
管理學院
觀光大數據學程
管理學院
智慧科技跨領域應用與實作學程
理工學院
金融科技資訊人才培育學程
理工學院
鐵路電務學程
理工學院
東臺灣生態文化學程
環境學院
環境政策微學程
環境學院
環境災害監測與防災微學程
環境學院
生態農業微學程
環境學院
環境教育人員認證微學程
環境學院
生態田野微學程
環境學院
未來地球生態微學程
環境學院
東臺灣石藝人才培育學程
藝術學院
藝術跨域與實踐微學程
藝術學院
國小教學專業學程
花師教育學院
智慧教育專業學程
花師教育學院
實踐取向自主學習學程
共同教育委員會
社會實踐微學程
共同教育委員會
綠色療癒微學程
共同教育委員會
動物與社會微學程
共同教育委員會
垂直整合專題微學程
共同教育委員會
程式設計與運用微學程
共同教育委員會

BRICK磚家學程

「BRICK-磚家學程 」(Break / Redefine / Imagine / Catalysis / Kindle)包括20門1學分的「空白課程」,採事後追認作法。由學生自主選擇投入具實踐內涵學習活動,老師從旁提供諮詢與支持。實踐學習過程不受學期限制,所獲的能力與知識內容亦不受單一學門範疇。學生可於在學的任何時間申請追認學分,經過一定程序獲1至20學分的學習成果認證。[67]

駐校作家制度

1996年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教授,國際著名比較文學家楊牧返台,於擔任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首任院長期間,全國首創將歐美大學的駐校作家制度引進東華校園內,讓知名作家有機會走進校園進行教學與創作,首任駐校作家為知名現代詩作家瘂弦,後有鄉土文學作家黃春明,臺灣現代詩詩人鄭愁予等知名華語文學作家。[68]

駐校教育家制度

2020年東華大首創駐校教育家制度,邀請全臺最大教師社群「溫老師備課Party」創立者溫美玉老師,擔任東華大首任駐校教育家。以師徒制的模式,培訓花蓮在地國小教師、東華大師資培育生,並發展跨校共學社群基地學習模式,引入創新教學方法到在地教育現場。[69][70]

組織

學院系所

該校設有八個學院,研究範圍涵蓋了管理學、法學、文學、史學、社會學、心理學、人類學、地理學、經濟學、教育學、藝術學、數學、化學、物理學、地球科學、電腦科學、工程科學、海洋科學、生命科學等[71][72][73]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華文文學系(學、碩)
碩士班文學暨文化研究組、創作組
中國語文學系(學、碩、博)
碩士班民間文學組、中國語文組
博士班民間文學組、中國語文組
碩士在職專班
英美語文學系(學、碩)
碩士班英語教學組、文學媒體組
臺灣文化學系(學、碩)
碩士班亞太區域研究組[74]、臺灣區域研究組
碩士在職專班
歷史學系(學、碩) 法律學系(學、碩)
原住民專班學士班
社會學系(學、碩)
碩士班社會學組、社會企業組
公共行政學系(學、碩)
碩士在職專班
經濟學系(學、碩、博)
碩士班國際金融暨貿易組、大數據分析與產業經濟組
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學、碩)
碩士班諮商心理學組、臨床心理學組、班心理科學研究與應用組
國際學士班
國際碩士班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華語文教學國際博士班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亞太區域研究博士班
理工學院

(IEET國際工程認證)

應用數學系(學、碩、博)
統計碩士班
學士班(數學科學組、統計科學組)
物理學系(學、碩、博)
應用物理碩士班(一般組、國際組)
應用物理博士班(一般組、國際組)
生命科學系(學、碩、博)
生物技術碩士班
生物技術博士班
化學系(學、碩、博)

碩士班(一般組、國際組)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學、碩、博) 資訊工程學系(學、碩、博)
學士班(資工組、國際組)
碩士班(資工組、國際組)
碩士在職專班
電機工程學系(學、碩、博)
碩士在職專班
光電工程學系(學、碩)
管理學院

管理科學與財金國際學士學位學程 管理學院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企業管理學系(學、碩、博)
碩士班(一般組、國際組)
碩士在職專班
博士班:經營管理組、資訊管理組、國際企業組、觀光遊憩組、運籌管理組、財務金融組、會計組
運籌管理研究所(碩)
碩士班(一般組、國際組)
國際企業學系(學、碩)
碩士班(一般組、國際組)
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在職專班
會計學系(學、碩)
觀光暨休閒遊憩學系(學、碩)
碩士班(一般組、國際組)
資訊管理學系(學、碩)
碩士班(一般組、國際組)
財務金融學系(學、碩)
碩士班(財務金融組、金融大數據組、國際組)
花師教育學院
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學、碩、博)
教育碩士班
教育碩士在職專班
教育國際碩士班
教育博士班課程與教學組、教育政策與行政組、特殊教育組
多元文化教育碩士班
多元文化教育博士班
科學教育碩士班
科學教育博士班
教育行政與管理學系(學、碩)
碩士在職專班
特殊教育學系(學、碩)
身心障礙與輔助科技碩士班
幼兒教育學系(學、碩)
碩士在職專班
體育與運動科學系(學、碩)
碩士班運動自然科學組、運動人文社會科學組
碩士在職專班
藝術學院

音樂學系(學、碩) 藝術與設計學系(學、碩)
藝術創意產業學系(學、碩)
碩士班視覺藝術教育組、民族藝術組
碩士在職專班
原住民民族學院

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學、碩、博)
碩士在職專班
民族語言與傳播學系
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學、碩)
碩士班民族發展組、民族社會工作組、民族語言與傳播組
民族社會工作碩士在職專班
民族社會工作學士學位學程
原住民族樂舞與藝術學士學位學程
環境學院

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學、碩、博)
碩士班環境政策與城鄉規劃組、環境教育與生態旅遊組、生態與保育組、地球科學組
國際碩士班
人文與環境碩士學位學程[75]
海洋科學學院

海洋生物研究所(碩、博)
碩士班生物多樣性及演化組
碩士班生物科技組
國際碩士班
共同教育委員會

通識教育中心 藝術中心
體育中心 語言中心
華語文中心 大一不分系學士班
師資培育中心

國小教育學程組 中等教育學程組
國小教育實習組 中等教育實習組
地方教育實習組

行政單位

行政單位

校長室 副校長室
秘書室
室本部
議事公文組
公關宣傳組
人事室
第一組
第二組
主計室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教務處
教務長室
註冊組
課務組
綜合業務組
學務處
學務長室
課外活動組
生活輔導組
衛生保健組
畢業生及校友服務組
總務處
處本部
文書組
事務組
營繕組
保管組
出納組
環境保護組
心理諮商輔導中心
資源輔導組
預防推廣組
諮商輔導組
研究發展處
處本部
綜合企劃組
學術服務組
產學合作組
教學卓越中心
教學與學習組
課程與科技組
國際事務處
國際學術合作交流組
國際宣傳與招生組
國際學者與境外學生服務組
圖書資訊處
處本部
採訪編目組
圖資服務組
綜合業務組
網路管理組
校務系統組
校級委員會

國家級研究中心

國家級研究中心 人工智慧製造系統研究中心
人工智慧普適研究中心

校級研究中心

校級研究中心 東台灣人文與環境研究及社會實踐中心 越南臺灣研究中心
東華創新研究園區 中小企業創新育成中心
生物技術育成中心

院級研究中心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楊牧文學研究中心 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研究中心
數位文化中心 大眾史學研究中心
書藝文化中心 歐盟研究中心
理工學院 亞洲學術合作中心 東台灣農藥殘留與毒物檢驗中心
貴重儀器使用中心 能源科技中心
智慧科技中心
管理學院 東部區域運輸發展研究中心 企業資源規劃系統中心
金融大數據研究中心 財務金融訓練中心
花師教育學院 多元文化教育中心 教師專業發展與評鑑中心
原住民族教育中心 特殊教育中心
科學教育中心 偏鄉閱讀與行動中心
數位學伴中心
藝術學院 藝術創意產業育成中心 藝托邦藝文空間
原住民民族學院 原住民發展中心 原住民族文化與傳播中心
原住民族國際事務中心 原住民族課程發展協作中心
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 原住民族語言中心
環境學院 臺灣東部地震研究中心 環境教育中心
防災研究中心 校園環境中心

附屬機構

校友

國立東華大學自創校20多年來,在各大領域培育出無數的人才,從教授校長文學作家歌手政治界商業界、到Youtuber,都看得到東華校友活耀的身影,原花教大的校友也收錄於此,詳細名單參照:「國立東華大學校友列表」或「Category:國立東華大學校友」

名譽博士學位

東華大名譽博士
姓名學位頒授單位
楊南郡名譽社會科學博士原住民民族學院
童子賢名譽工學博士理工學院
劉瑞復名譽工學博士理工學院
歐豪年名譽文學博士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吳晟名譽文學博士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國際姊妹校

  • 國立東華大學與全球400多所大學院校締結姐妹校合約,合作單位包括了校、院、系、研究中心等,包括締約及部分締約,列表約列如下:[76]

美洲地區

 美國

 加拿大

亞太地區

 

 日本

 泰國

 新加坡

 菲律賓

 印尼

  • 印度尼西亞大學()

 马来西亚

 印度

 越南

歐洲地區

 英國

 法國

 德國

 比利時

  • 布魯塞爾自由大學()

 波蘭

  • 羅茲大學()
  • 歐波爾大學()

 捷克

  • 布拉格捷克生命科學大學 ()
  • 克拉羅維大學()

 奥地利

  • 格拉茲國際音樂學院()

 瑞典

 西班牙

 義大利

  • 馬爾凱理工大學()

 俄羅斯

大洋洲地區

 澳大利亚

  • 奧克蘭理工大學()
  • 懷卡托大學()

中國大陸、港澳地區

中国大陆

985雙一流院校

211工程院校

其他大學院校

 香港

 澳門

對外交流與聯盟

臺灣歐洲聯盟中心

2009年6月,歐洲聯盟選定中東華在內的七所臺灣高等教育學府聯合組成「臺灣歐洲聯盟中心」,第一期4年補助110萬歐元,規劃用於各校開設歐盟研究課程、歐盟相關研討會、獎學金等。中心要職分屬4所核心成員大學,主席為前臺大校長楊泮池,主任為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歐盟莫內講座教授朱景鵬。

人工智慧普適研究中心

2018年3月科技部聯合國立交通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政治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東華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中興大學中央研究院等八所高教學府,於交大成立人工智慧普適研究中心(Pervasive AI Research Labs) ,為科技部成立的四大AI研究中心之一,期望促進人工智慧技術在真實場景之應用,現規劃以智慧城市、智慧零售與物流、智慧農業、智慧教育評測、區塊練為涵蓋範圍。[77]

人工智慧製造系統研究中心

2018年3月科技部於國立清華大學成立人工智慧製造系統研究中心(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Systems Research Center),為科技部成立的四大AI研究中心之一,2019年7月國立東華大學受邀加入,期望以台灣製造優勢為基礎,促進臺灣產業發展的國際級AI製造研究中心。[78]

亞馬遜大數據合作計畫聯盟

2018年臺北市政府亞馬遜AWS、臺灣大學、清華大學、成功大學、東華大學臺北大學臺北市立大學逢甲大學7所大學合作,共同宣布推動大數據跨界聯盟,本次合作項目包括臺北市大數據開放、AI 及資料分析雲端服務導入與人才培養計畫,形成一個完整的資料應用生態圈。[79]

臺灣教育大學系統

由國立東華大學、臺北市立大學國立嘉義大學國立臺南大學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國立屏東大學國立臺東大學組成,目前有7所成員學校,系統總校長為前教育部部長吳清基

泛太平洋大學聯盟

為促進東臺灣學術研究高等教育產學合作的發展,由慈濟大學發起,並由國立東華大學、國立宜蘭大學國立臺東大學佛光大學慈濟大學等五所大學共同組成大學聯盟,將跨校輪流舉辦活動、共同開設課程、互相承認學分,未來也將朝向與韓國、日本,以及關島等地之太平洋國家大學結盟。

北二區教學資源聯盟

國立臺灣大學為聯盟核心,串聯國立東華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臺北醫學大學等共十二所夥伴學校,以校際交流、資源共享為主軸,並創立「夏季學院」(Summer College),每年暑假期間相互開授跨校通識課程與生技課程,提供學生跨校選修並認抵學分。[80]

其他國內合作學校與機構

相關條目

注释

  1. 若以「高等教育評鑑中心」公佈之37個大學學門為準,國立東華大學(23個學門)僅次於臺灣大學(30個學門)、成功大學(27個學門)、東海大學(27個學門)、輔仁大學(26個學門)。
  2. 位于上海市的中国紡織大学1999年更名為东华大学,定名時間晚於國立東華大學。

參考文獻

引用

  1. . [2020-02-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4).
  2. . [2020-0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6).
  3. . 聯合新聞網. [2020-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4) (中文(台灣)‎).
  4. . 財團法人李登輝基金會. [2020-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4) (中文(台灣)‎).
  5. . theawardsasia.com. [2020-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4) (英语).
  6. . 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 2020-10-26 [2020-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2) (英语).
  7. . www.ndhu.edu.tw (中文(台灣)‎).
  8. .
  9. . www.businesstoday.com.tw. 1999-08-19 [2020-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4) (中文(台灣)‎).
  10. . www.ndhu.edu.tw (中文(台灣)‎).
  11. . 國立東華大學NDHU, National Dong Hwa University.
  12. . 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 2020-09-18 [2020-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4) (英语).
  13. . 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 2020-09-18 [2020-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4) (英语).
  14. . 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 2020-09-18 [2020-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4) (英语).
  15. . 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 2020-09-18 [2020-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4) (英语).
  16. . theawardsasia.com. [2020-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4) (英语).
  17. . 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 2020-09-18 [2020-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4) (英语).
  18. . [2019-1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4).
  19. . roundranking.com. [2020-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4).
  20. . roundranking.com. [2020-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4).
  21. . [2019-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29).
  22. . www.natureindex.com. [2020-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4).
  23. . us.fulbrightonline.org. [2020-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4).
  24. . [2011-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04).
  25. . [2019-1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16).
  26. . www.shanghairanking.com. [2020-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1).
  27. . 巴哈姆特電玩資訊站. [2020-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4).
  28. . www.facebook.com. [2020-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5) (英语).
  29. . 聯合新聞網. [2020-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4) (中文(台灣)‎).
  30. . 聯合新聞網. [2020-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4) (中文(台灣)‎).
  31. . 聯合文學unitas lifestyle.
  32. . 聯合文學unitas lifestyle.
  33. . 聯合文學unitas lifestyle.
  34. . 博客來. [2020-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4).
  35. . openinfo.ndhu.edu.tw. [2020-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4).
  36. . 民生報. 1991-05-25.
  37. 大學,應極力避免冠以地名?
  38. 簡余晏. . 聯合報. 1993-04-17.
  39. . www.readingtimes.com.tw. [2020-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4).
  40. . 財團法人李登輝基金會. [2020-04-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4) (中文(台灣)‎).
  41. . 國立東華大學 學生事務處. [2020-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3) (中文(台灣)‎).
  42. (PDF). [2018-03-1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09-10-14).
  43. . 臺灣教育大學系統. [2020-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17).
  44. 校長給大家的信--單一校區搬遷說明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內文,美崙校區鄰近米崙斷層,共有8棟建築物位在斷層帶200公尺的範圍內,其中音樂教育館距離米崙斷層僅15公尺,是美崙校區中距離米崙斷層距離最近之建築物。
  45. 圖擊隊/無現金校園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聯合新聞網,2018-04-30
  46. . [2016-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5).
  47. . [2016-09-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1).
  48. . [2016-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5).
  49. . [2018-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12).
  50. . president.ndhu.edu.tw. [2020-03-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4).
  51. [查理士.摩爾 ] 请检查|url=值 (帮助). Liu he. 1977.
  52. . 國立東華大學 NDHU, National Dong Hwa University. [2020-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4) (中文(台灣)‎).
  53. 東華大學的校園規劃理念與競圖方案回顧 / 中華技術學院建築工程系副教授 吳可久博士
  54. . 國立東華大學NDHU, National Dong Hwa University. [2020-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4).
  55. . [2019-08-19].
  56. . 聯合影音網. [2020-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4).
  57. . 國立東華大學圖書館. [2020-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4).
  58. . faculty.ndhu.edu.tw. [2020-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4).
  59. . [2020-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4).
  60. . [2020-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6).
  61. . 波斯頓國際實驗教育機構. [2020-04-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4) (中文(台灣)‎).
  62. . 聯合新聞網. [2020-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5) (中文(台灣)‎).
  63. . Made in Dong Hwa. [2020-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4).
  64. . 自由電子報. 2008-03-18 [2020-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4) (中文(台灣)‎).
  65. 張德勝. (PDF). [2019-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4).
  66. . 課規查詢系統. [2020-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15).
  67. .
  68. . 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
  69. . 國立東華大學 NDHU, National Dong Hwa University. [2020-09-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4) (中文(台灣)‎).
  70. . tw.news.yahoo.com. [2020-09-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4) (中文(台灣)‎).
  71. .
  72. .
  73. .
  74. 全英語授課。
  75. 全英語授課。
  76. . [2020-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31).
  77. . 國立交通大學. 2018-03-06 [2018-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30) (中文).
  78. .
  79. 劉建邦. . 中央通訊社電子報 (臺北市: 中央通訊社). 2018-03-06 [2018-04-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1) (中文).
  80. . n2 - 北二區教學資源中心. [2020-09-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4).
  81. 悠遊卡與國立東華大學共同打造全國第一所「行動支付應用大學」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悠遊卡公司官網,2018-01-24

来源

  • 東之皇華:國立東華大學創校十週年特刊
  • 國立華東大學設校計畫書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國立東華大學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