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鲨
大青鲨(學名:),或稱鋸峰齒鯊、水鯊,是真鲨科大青鲨属的唯一一种,见于温带和热带远洋区中。喜冷,因而在墨西哥湾、亚德里亚海或红海中未有发现。大青鲨以长距离迁徙著称,例如从新英格兰到南美洲。一般情况下其行动较为迟缓,但在必要时能以极快的速度前进。大青鲨是卵胎生的,一次可生4到100只幼鲨。虽然它们有机会时完全有能力捕捉到更大的猎物,其主要食物来源仍是鱼和枪乌贼。大青鲨通常按性别和体形分群。
大青鲨 化石时期:中新世–现代[1] | |
---|---|
保护状况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软骨鱼纲 Chondrichthyes |
目: | 真鲨目 Carcharhiniformes |
科: | 真鯊科 Carcharhinidae |
属: | 大青鲨属 Prionace Cantor, 1849 |
种: | 大青鲨 P. glauca |
二名法 | |
Prionace glauca Linnaeus, 1758 | |
大青鲨的分佈 |
分布范围
全球范围内,大青鲨生活在热带或温带大洋中,从水面至水下350米处的海水上层。其在温带海域的分布更靠近海岸,可以被潜水者观察到。在热带海域则出现在更深处。其分布范围最北可达挪威,最南可达智利,在太平洋中以20°N至20°S间。大青鲨其最适宜的水温在7—16℃,但在21℃或更高水温中仍可生存。大青鲨会有规律地由大西洋开始沿盛行洋流迁徙。
外形
大青鲨体长可以达到3.7米,但一般为1.8到2.4米。有细长的胸鳍,体背深青,两侧颜色略浅,腹部白色。通常60—80千克,有记录的最大个体重达205千克。太平洋中的大青鲨体形普遍较小,一般不超过2米。其体征独特,没有典型的混淆物种。
- 眼
- 牙
- 上牙
- 下牙
食物来源
枪乌贼是大青鲨的主要猎物,但也包括乌贼、章魚、龙虾、虾、蟹等无脊椎动物,以及大量硬骨鱼,小型鲨鱼和哺乳动物腐肉等。有时也以海鸟为食。在捕获的大青鲨的胃中有鲸脂发现,也有发现大青鲨从渔船拖网中取食鳕鱼的现象。
繁殖
大青鲨为胎生动物,有卵黄囊胎盘,每胎可生4—100只幼体。母鲨妊娠期为9—12个月。雌性个体在5—6岁时成熟,雄性则在4—5岁。目前普遍认为雄性在求偶过程中会咬雌性,因而成年大青鲨个体可根据其是否有啮痕来鉴定其性别,为适应这种交配方式, 雌性大青鲨进化出了比雄性厚3倍的皮层。
人类影响
大青鲨是目前世界上被捕杀最多的鲨鱼品种。据估计,每年有1000—2000万大青鲨个体遭渔网之灾。其肉、肝可熏制、腌制或制成鱼粉后可食用,但利用率不高;鲨皮可用于皮革制品;鳍可熬制鱼翅汤;鲨肝可用于提炼鱼肝油。大青鲨也偶尔被用于娱乐表演活动,并经常被商业捕鱼者捕捉剑鱼或金枪鱼时误捉。由于大青鲨不常冒险靠近海岸,因而大多数人类与其相遇的情况发生在远海区。也曾有过数次大青鲨袭击人类或小型船的纪录。
参考资料
- Sepkoski, Jack. . Bulletins of American Paleontology. 2002, 364: 560 [2008-01-09]. ISBN 9780877104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5-10).
- Rigby, C.L., Barreto, R., Carlson, J., Fernando, D., Fordham, S., Francis, M.P., Herman, K., Jabado, R.W., Liu, K.M., Marshall, A., Pacoureau, N., Romanov, E., Sherley, R.B. & Winker, H. (2019). Prionace glauca.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9. doi:10.2305/IUCN.UK.2019-3.RLTS.T39381A2915850.en
- Stevens. .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00. [11 May 2006]. Database entry includes justification for why this species is near threate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