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之乱

天水之戰中國三国时期,於228年春季在中国西北地區所爆发的戰役。蜀汉军队在丞相诸葛亮率领下,计划夺取敌国曹魏的战略城市长安。漢军一度取得南安天水安定三郡,但在街亭之战后失去;正如《三国志》中魏将张郃的传记所言,南安、天水、安定郡叛亂投靠诸葛亮,张郃将他们全部平定。[2]

天水之戰
第一次诸葛亮北伐的一部分

姜维投降诸葛亮。北京颐和园长廊的画
日期约228年2月—5月[1]
地点
中国甘肃陕西
结果 蜀漢一度取得三郡,但其後被魏收复
参战方
蜀汉 曹魏
指挥官与领导者
诸葛亮
赵云
邓芝
曹真
张郃
兵力
>60,000 >50,000
伤亡与损失
不详 不详

背景

汉中的战事会议上,诸葛亮提出於左翼以优势兵力夺取渭河河谷上游的天水、安定、南安、祁山,進而夺取长安。丞相司马魏延反对,建议率一万精兵从秦岭中的子午谷奇袭占领长安,但诸葛亮认为这太冒險而拒绝了。

過程

228年春,诸葛亮扬言要经斜谷进军攻取。他派镇东将军赵云、扬武将军邓芝为疑兵,作威胁郿、攻取冀城状。魏大将军曹真率本部军阻止他们。诸葛亮亲自率军围祁山,行伍齐整,赏罚整肃,号令严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都叛离曹魏,投靠诸葛亮,关中震动。魏帝亲自坐镇长安监督防御。曹真守郿对抗赵云,同时左将军张郃率马步军共5万人西进对抗诸葛亮主力大军。

此时魏中郎将姜维随长官天水太守马遵在郊区巡逻。马遵害怕姜维和蜀军串通,趁夜遁去上邽。姜维发现时为时已晚,回上邽时,被自己人拒之门外。于是姜维和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轉投诸葛亮。

其实在天水没有战事,只有響應,周边地区很快投降蜀汉,由此汉军得以稳步进军,但其後在街亭重挫,张郃击败诸葛亮派去迎敌的蜀汉参军马谡,迫使诸葛亮下令撤回蜀汉境内。同时,奉诸葛亮命迎战曹真的赵云、邓芝军力不足而在箕谷战败,但收敛部众而避免了大败,赵云率部撤退。起事响应诸葛亮的三郡后被张郃平定,重归魏掌控。

演义

在14世纪的罗贯中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九十二和九十三回中,姜维是诸葛亮继续北伐的原因之一,在姜维与赵云快速交战后,让姜维归汉也成为诸葛亮的一个目的。诸葛亮派赵云当先,在一场小规模战斗和一些筹划后亲临战阵。战斗期间,姜维长官马遵怀疑姜维通敌。姜维在天水城外时,马遵关闭城门不让姜维进入,姜维无奈叛投诸葛亮。

注释

  1. 《资治通鉴》卷七十一
  2. 《三国志》卷一十七张郃传:南安、天水、安定郡反應亮,郃皆破平之。

参考文献

  • 《三国志》卷三十五《诸葛亮传》
  • 《三国志》卷四十四《姜维传》
  • 《三国志》卷一十七《张郃传》
  • 《三国志》卷三十六《赵云传》
  •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一至九十六回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