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学

太學[1]中國朝鮮半島越南古代中央官學,為古代教育體系中的最高學府。

沿革

周朝已有太學之名,當時的太學指中央設立的辟雍等大學。《大戴禮記·保傅》:「帝入太學,承師問道」。

發展

中國

漢代始「太學」成為中央在京師所設學宮的正式名稱。代,太学作为汉后国学,与之前的国学不同的是确立儒学为正统学问。西漢長安(今西安)設太學,東漢西晉洛陽設太學,東晉建康(今南京)設太學。在晋代,另设专供公卿大夫子弟学习的国子学,与太学分立,国子祭酒统一掌领国子学、太学。经历南北朝以后,隋代改为国子监末廢除科舉制度,國子監撤銷。

朝鮮半島

高句麗時代始設太學。新羅時設國學 (學府)高麗國子監朝鮮王朝成均館

越南

陳朝太宗建中八年(1232年)時,實行科舉,其施行方式是設立太學,由太學生參與考試,來取得進士資格。黎太祖黎利登基後在首都昇龍設立國子監。國子監制度一直實施至阮朝,1919年阮朝舉辦最後一次科舉考試,此後科舉廢除,國子監撤銷。

参考文献

  1. . 教育百科. 台灣: 中華民國教育部 (中文(繁體)‎).

参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