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氏角雉
奧氏角雉(Tympanuchus cupido attwateri),又名草原榛雞阿特沃特亞種,是大草原榛雞高度瀕危的亞種。
奧氏角雉 | |
---|---|
保护状况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鸟纲 Aves |
目: | 鸡形目 Galliformes |
科: | 松鸡科 Tetraonidae |
属: | 草原松鸡属 Tympanuchus |
种: | 大草原雞 T. cupido |
亚种: | 奧氏角雉 T. c. subsp. attwateri |
三名法 | |
Tympanuchus cupido subsp. attwateri Bendire, 1893 |
特徵
奧氏角雉長43-45.5厘米,重約0.7-0.9公斤,翼展70厘米。牠們的展翼、兩側及下身有深褐色及白色的直紋,有點像斑馬般。牠們是兩性異形的,雄鳥的羽片羽毛較長,頸上有鮮橙色至紅色的氣囊,示愛時會膨脹。
行為
奧氏角雉的發情期是於1月至2月間。牠們會組成小群到短草地、荒地、岩間或山區的求偶場,選擇配偶交配。雄鳥會從氣囊發出胡胡聲,周圍走動來吸引異性。一些北美洲原住民的傳統舞蹈,尤其是拉科塔,就是基於牠們的求愛行徑。雌鳥此後會在地上築巢,藏於高草中生蛋。
奧氏角雉是雜食性的,吃葉子、種子及昆蟲。牠們的天敵包括紅尾鵟、貓頭鷹、郊狼、浣熊、臭鼬、負鼠及蛇。很多雛鳥都會死於水浸。
保育狀況
奧氏角雉的數量減少的主要原因是失去棲息地。以往沿海草原就有約24000平方公里,現只有少於800平方公里。再者因城市化,整個生態系統都已經不同,如美洲野牛吃草及經常的火災,都令牠們生存出現困難。
於1個世紀前,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及路易斯安那州就有100萬隻奧氏角雉。現時其沿海棲息地就只餘下少於1%,於1998年估計只餘下260隻,其中少於60隻生存在野外。牠們野外的居住地方主要是在近伊格湖(Eagle Lake)的奧氏角雉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Attwater Prairie Chicken National Wildlife Refuge)及近德克薩斯城的德克薩斯城草原自然保護區(Texas City Prairie Preserve)另外在美國太空總署的林頓·約翰遜太空中心亦有小許飼養的群落。在化石圈野生動物活動中心(Fossil Rim Wildlife Center)[1]、德州農工大學、海洋世界(SeaWorld)及休士頓動物園(Houston Zoo)[2]等都有飼養的計劃。
參考
- Fossil Rim Wildlife Center. . [2009-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17).
- . [2009-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