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普洛特

威廉·普洛特(William Prout,1785年1月15日-1850年4月9日FRS,是英國化学家、外科醫生、自然神論者。普洛特曾提出一個假說,也就是現今的普洛特假說

威廉·普洛特
William Prout
威廉·普洛特的肖像
由Henry Wyndham Phillips所畫[1]
出生1785 (1785)
英國格洛斯特郡的霍頓
逝世1850 (1851) (aged 65)
英國倫敦[2]
国籍英格兰
母校爱丁堡大学医学士,1811年)[2]
知名于普洛特假說
奖项科普利獎章 (1827年)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化學
医学

生平

威廉·普洛特在1785年在格洛斯特郡的霍頓出生,十七歲時由牧師教育他。後來在布里斯托爾的Redland學院及爱丁堡大学求學,1811年獲得医学士學位[3]。他的專業主要是在倫敦擔任外科醫生,但也有從事化學研究。他是生物化學領域的活躍研究者,進行許多生物分泌物的分析,他認為那是體內組織分解所產生的。普洛特在1823年發現液中含有盐酸,可以用蒸餾胃液來分離。他在1827年時提出了食物成份的分類概念,將食物成份分類為糖及澱粉、油狀體及蛋白,之後才分為成糖类、脂肪及蛋白质[4]

威廉·普洛特發現,不同種類的尿路結石[5]

現代人對威廉·普洛特的認識,主要因為他在物理化学上的貢獻。他在1815年以當時可得的原子量表為基礎,匿名的提出假說,認為每一個原子的原子量都是原子原子量的整數倍,因此推測氫原子是唯一真正的基本粒子(他稱為是protyle[6]),其他化學元素的原子是由不同數量的氫原子組成,這就是普洛特假說。當時沒有準確的測量來佐證普洛特假說,但這是對原子結構很基本的概念。因此欧内斯特·卢瑟福在1920年將新發現的質子命名為 proton,其中的一個原因就是紀念威廉·普洛特的貢獻。

普洛特對气压表的改進有所貢獻,皇家学会將他的設計成為國家標準。

普洛特在1819年獲選為皇家学会院士[7]。他在1831年向倫敦皇家內科醫師學會講述了Goulstonian Lecture,內容是將化學應用在醫學中[3]

普洛特寫了第八本 Bridgewater Treatise,名為 Chemistry, Meteorology, and the Function of Digestion, considered with reference to Natural Theology。在書中他開始用 convection(傳導)一詞來說明能量的轉換[8][9]

普洛特在1814年和住在愛丁堡的亞歷山大·亞當的女兒艾格尼絲·亞當結婚,他們生了六個小孩[10]。普洛特在1850年在倫敦過世,安葬在肯薩爾格林公墓。

普洛特是核子结合能的單位,是氘结合能的1/12,或是185.5電子伏特。此單位得名自普洛特。在早期為質子命名時,Proutons也是其中可能的名稱之一。

榮譽及獎項

文獻

  • Anonymous (Prout, William). . Annals of Philosophy. 1815, 6: 321–330.
  • Prout, William. . Annals of Philosophy. 1816, 7: 111–113.
  • Prout, William. 2. London: Baldwin, Craddock, and Joy. 1825. William Prout.
  • Prout, William (1834). Chemistry, Meteorology, and the Function of Digestion Considered with Reference to Natural Theology; Bridgewater Treatises, W. Pickering (reissued b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9; ISBN 978-1-108-00066-6)
  • Prout, William. 3. London: John Churchill. 1849. William Prout.

相關條目

註解

  1. Rosenfeld, Louis. . Clinical Chemistry. 2003, 49 (4): 699–705 [2020-07-13]. PMID 12651838. doi:10.1373/49.4.69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07). 已忽略未知参数|doi-access= (帮助)
  2. britannica.com
  3. . BMJ. 1945, 2 (4421): 437. PMC 2059932. doi:10.1136/bmj.2.4421.437-a.
  4. Price, Catherine. . Distillations. 2018, 4 (2): 27–35 [30 October 2018].
  5. Prout, William. 2. London: Baldwin, Craddock, and Joy. 1825. William Prout.
  6. Lederman, Leon. . 1993. 已忽略未知参数|url-access= (帮助)
  7. . London: The Royal Society. [14 July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4 March 2010). 已忽略未知参数|url-status= (帮助)
  8. Burr, A. C. . Isis. 1934, 21: 169–186. doi:10.1086/346837.
  9. Brock, W. H. . Notes and Record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1970, 24 (2): 281–294. doi:10.1098/rsnr.1970.0020.
  10. Brock, W. H. .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1963, 40 (12): 652–655. doi:10.1021/ed040p652.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