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蟜 (郑国)
朝晋暮楚
前565年冬季,楚国的令尹子囊进攻郑国,报复郑国入侵蔡国。子驷、子国、子耳希望顺从楚国,子孔、子蟜、子展则希望等待晋国援救,最后听从了子驷的意见,与楚国讲和。[4]
前564年十月,晋国进攻郑国,郑国人害怕,就派人求和。郑国的六卿子驷、子国、子孔、子耳、子蟜、子展以及郑国的大夫、卿的嫡子,都跟随郑简公参与结盟。[5]
前564年年底,楚共王进攻郑国,子驷打算和楚国讲和,子孔和子蟜说:“和大国结盟,盟誓时喝的血都在嘴上没干,就要背弃盟约了,行吗?”子驷和子展说:“我们的盟誓本来就说‘是强国就服从,不敢有半点违抗’,现在楚军来了,晋国不救援我国,那么楚国就是强大的国家了。盟誓的话,难道敢违背?而且在要挟之下举行的盟誓没有诚信可言,神灵不会降临,神灵所降临的是有诚信的盟会。信,是言语的凭证,善良的主体,所以神灵降临。明察一切的神灵认为在要挟下举行的盟会不洁净,是可以违背的。”郑国便楚国讲和。[6]
会盟
前559年春,吴国到晋国报告战败情况,鲁国的季孙宿、叔老和晋国的士匄、齐国的崔杼、宋国的华阅、仲江,卫国的北宫括,郑国的子蟜,曹国人,莒国人,邾国人,滕国人,薛国人,杞国人,小邾国人和吴国人在向地会见,为吴国策划进攻楚国。[11]
攻秦
前559年夏季四月,诸侯的大夫们跟随着晋悼公进攻秦国,以报复三年前的栎之战。晋悼公在国境内等待,让本国的六卿率领联军前进。到达泾河后,诸侯的军队不肯渡河。鲁国人侯莒国人渡河后,子蟜进见卫国的北宫懿子,对他说:“亲附别人而不坚定,没有比这更让人厌恶的了,国家会怎样呢?”北宫懿子很高兴。两个人去见诸侯的军队而劝他们渡河,联军渡过泾河驻扎下来。秦国人在泾河上游放置毒物,诸侯的军队死去很多。子蟜率领郑国的军队前进,其他国家的军队也都跟上,一直攻到棫林,秦国还是不屈服。[12][13]由于荀偃的“马首是瞻”命令,这次战役最终无功而返。
同讨不庭
前557年,晋平公和诸侯在温地举行宴会,让大夫们舞蹈,要求唱诗一定要和舞蹈相配合。齐国高厚的诗与舞蹈配不好。荀偃发怒,说:“诸侯有别的想法了。”荀偃让诸侯大夫们和高厚结盟,高厚逃回齐国。叔孙豹、晋国的荀偃、宋国的向戌、卫国的甯殖、郑国的子蟜、小邾国的大夫盟誓说:“共同讨伐不忠于盟主的人。”[18]
告老
前556年,子蟜告老。 [19]
去世
前554年四月十三日,子蟜去世,郑国向晋国的大夫发出讣告。因为子蟜在进攻秦国的战役中表现很不错,范宣子将事情上报给晋平公。六月,晋平公向周灵王请求,周灵王追赐给子蟜大路的车,在子蟜下葬时让大路跟着葬车走,这是合于礼的。[22]
参考资料
- 蟜,拼音:jiǎo
- 《春秋释例·卷四·世族谱》:子蟜,公孙虿,司马子蟜,桓子。
- 《春秋经传集解·襄公八年》:子蟜,子游子。
- 《左传·襄公八年》:冬,楚子囊伐郑,讨其侵蔡也。子驷、子国、子耳欲从楚,子孔、子蟜、子展欲待晋。子驷曰:“……请从楚,騑也受其咎。”乃及楚平。
- 《左传·襄公九年》:冬十月,诸侯伐郑。……郑人恐,乃行成。……将盟,郑六卿公子騑、公子发、公子嘉、公孙辄、公孙虿、公孙舍之及其大夫、门子皆从郑伯。
- 《左传·襄公九年》:楚子伐郑,子驷将及楚平。子孔、子蟜曰:“与大国盟,口血未干而背之,可乎?”子驷、子展曰:“吾盟固云:‘唯强是从。’今楚师至,晋不我救,则楚强矣。盟誓之言,岂敢背之?且要盟无质,神弗临也,所临唯信。信者,言之瑞也,善之主也,是故临之。明神不蠲要盟,背之可也。”乃及楚平。公子罢戎入盟,同盟于中分。
- 《春秋·襄公十年》:冬,盗杀郑公子騑、公子发、公孙辄。
- 《左传·襄公十年》:于是子驷当国,子国为司马,子耳为司空,子孔为司徒。冬十月戊辰,尉止、司臣、侯晋、堵女父、子师仆帅贼以入,晨攻执政于西宫之朝,杀子驷、子国、子耳,劫郑伯以如北宫。
- 《左传·襄公十年》:子产闻盗,为门者,庀群司,闭府库,慎闭藏,完守备,成列而后出,兵车十七乘,尸而攻盗于北宫。子蟜帅国人助之,杀尉止,子师仆,盗众尽死。
-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我四年三月,先大夫子蟜又从寡君以观衅于楚,晋于是乎有萧鱼之役。
- 《春秋·襄公十四年》:十有四年,春,王正月,季孙宿、叔老会晋士匄、齐人、宋人、卫人、郑公孙虿、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会吴于向。
- 《春秋·襄公十四年》:夏,四月,叔孙豹会晋荀偃、齐人、宋人、卫北宫括、郑公孙虿、曹人、莒人、邾人、滕人、薛人、杞人、小邾人伐秦。
- 《左传·襄公十四年》:夏,诸侯之大夫从晋侯伐秦,以报栎之役也。晋侯待于竟,使六卿帅诸侯之师以进。及泾,不济。叔向见叔孙穆子。穆子赋《匏有苦叶》。叔向退而具舟,鲁人、莒人先济。郑子蟜见卫北宫懿子曰:“与人而不固,取恶莫甚焉!若社稷何?”懿子说。二子见诸侯之师而劝之济,济泾而次。秦人毒泾上流,师人多死。郑司马子蟜帅郑师以进,师皆从之,至于棫林,不获成焉。
- 《春秋·襄公十四年》:冬,季孙宿会晋士匄、宋华阅、卫孙林父、郑公孙虿、莒人、邾人于戚。
- 《左传·襄公十四年》:冬,会于戚,谋定卫也。
- 《左传·襄公十五年》:晋悼公卒。
- 《左传·襄公十五年》:郑公孙夏如晋奔丧,子蟜送葬。
- 《左传·襄公十六年》:晋侯与诸侯宴于温,使诸大夫舞,曰:“歌诗必类!”齐高厚之诗不类。荀偃怒,且曰:“诸侯有异志矣!”使诸大夫盟高厚,高厚逃归。于是,叔孙豹、晋荀偃、宋向戌、卫甯殖、郑公孙虿、小邾之大夫盟曰:“同讨不庭。”
-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湨梁之明年,子蟜老矣。
- 《春秋·襄公十八年》:冬,十月,公会晋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邾子、滕子、薛伯、杞伯、小邾子同围齐。
- 《左传·襄公十八年》:于是子蟜、伯有、子张从郑伯伐齐,子孔、子展、子西守。
- 《左传·襄公十九年》:于四月丁未,郑公孙虿卒,赴于晋大夫。范宣子言于晋侯,以其善于伐秦也。六月,晋侯请于王,王追赐之大路,使以行,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