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卡森

安妮·卡森英語:1950年6月21日)是一名加拿大詩人、作家、古典學家、古典文獻翻譯家,曾任教於麥基爾大學[1]密西根大學[2]普林斯頓大學[3]巴德學院[4]。卡森曾獲得過的主要獎項包括古根海姆獎(1998)[5]麥克阿瑟獎(2000)[6]阿斯圖里亞斯親王獎(2020)[7]

安妮·卡森
出生 (1950-06-21) 1950年6月21日
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
職業詩人
母校多倫多大學
體裁
  • 散文
代表作《厄洛斯與甜蜜的痛苦》
紅的自傳
配偶Robert Currie

生平

卡森畢業於多倫多大學學士碩士博士[8],又在聖安德魯大學專攻古希臘韻律研究與文本批判[9],其後以古典學教授的身份開始寫作詩歌與散文。其曾翻譯的古代文學作品包括艾斯奇勒斯的《阿伽門農》、索福克勒斯的《厄勒克特拉》與歐里庇得斯的《俄瑞斯忒斯》,三部英譯話劇都在紐約古典舞臺劇團上演。2015年,卡森譯本索福克勒斯的《安蒂岡妮》在倫敦巴比肯藝術中心上演,女主角由茱麗葉·畢諾許擔任[10]

2010到2016年間,卡森在康奈爾大學出任編外教授()[11],其後在紐約大學任駐留藝術家()至今[12]

著作

1986年,卡森出版其第一部散文集,名爲《厄洛斯與甜蜜的痛苦》(Eros the Bittersweet)。該書中卡森以莎芙把愛情(厄洛斯)稱作「甜蜜的痛苦」這一有名殘篇出發,從古希臘詩歌着手分析古希臘人對愛情的世界觀,其中包括對莎芙的詩中「慾望的三角性」「慾望的模仿性」以及厄洛斯與孤獨的關係等論點。對卡森來說,愛或厄洛斯在莎芙的詩中是「遷延的、被悖逆的、被阻止的、飢餓的,它圍繞一個光輝的不在場來展開——將厄洛斯以缺失呈現。」[13]該書在現代圖書館書社讀者評選的史上100佳非虛構作品名單中排行第57名[14]

此外,卡森出版于1998年的《紅的自傳》改編自抒情詩人斯特西克魯斯的殘篇,以韻文小說的形式作成。該書受到了艾麗斯·孟若蘇珊·桑塔格等文學批判家的好評,並以兩年內超過25000本的銷量成爲當代詩界罕見的暢銷書之一[15]

引用

  1. . News-archive.mcgill.ca. [2010-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04).
  2. . Phf.upenn.edu. 2009-12-02 [2010-10-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6-18).
  3. . Poets.org. 1950-06-21 [2010-10-28].
  4. . Bard College. 2014-04-29.
  5. . Gf.org. [2010-10-28].
  6. . MacArthur Foundation. [2020-06-28].
  7. . Princess of Asturias Foundation. [18 June 2020].
  8. "Classic Carson". Val Ross. . [2018-06-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8-23).
  9. .
  10. Charlotte Higgins. . The Guardian. 2015-02-18 [2020-06-28].
  11. . Cornell University. [8 June 2018].
  12. . Cwp.fas.nyu.edu. [2010-10-28].
  13. "... eros as deferred, defied, obstructed, hungry, organized around a radiant absence – to represent eros as lack." 出自 Carson, Anne. . Dalkey Archive Press. 1986-01-01. ISBN 9781564781888 (英语).
  14. . Library Thing. [2020-06-28].
  15. Liss, Sarah. . The Walrus. March 11, 2003 [February 2, 2020].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