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社區謀殺案

是一部2017年美國犯罪驚悚片[3],由喬治·克隆尼執導,而克隆尼也與柯恩兄弟和葛蘭·赫斯洛夫共同撰寫劇本。電影主演包括麥特·戴蒙茱莉安·摩爾奧斯卡·伊薩克

完美社區謀殺案
電影海報
基本资料
导演喬治·克隆尼
监制
编剧
主演
配乐亞歷山大·戴斯培
摄影羅伯特·艾斯威特
史蒂芬·米利昂
制片商
片长105分鐘
产地 美國
语言英語
上映及发行
上映日期
  • 2017年9月8日 (2017-09-08)TIFF
  • 2017年10月27日 (2017-10-27)(美國)
  • 2017年11月9日 (2017-11-09)(新加坡)
  • 2017年12月1日 (2017-12-01)(臺灣[2]
  • 2018年1月4日 (2018-01-04)(香港)
  • 2018年1月12日 (2018-01-12)(中国大陆)
发行商派拉蒙影業
预算2500萬美元
票房1024萬美元
各地片名
中国大陆
香港
臺灣
新加坡

《完美社區謀殺案》被選為第74屆威尼斯影展正式競賽單元的競賽片之一[4],並排於2017年多倫多國際影展上放映[5]。《完美社區謀殺案》定於2017年10月27日在美國上映。

劇情

故事設定於1950年代,加納一家人住在一個寧靜、和平的完美小鎮中。直到某日,不明人士入侵至該小鎮中,這讓小鎮開始接二連三地發生可怕的怪事,使得身為一家之主的加納必須在這失去秩序的狀況中生存下去...[2][6]

演員

  • 麥特·戴蒙[7] 飾 加納·洛基(Gardner Lodge)
  • 茱莉安·摩爾[7] 飾 瑪格莉特·洛基/ 蘿絲·洛基(Margaret Lodge/ Rose Lodge)
  • 奧斯卡·伊薩克 飾 羅傑(Roger)
  • 諾亞·朱普[8] 飾 尼基·洛基(Nicky Lodge)
  • 格倫·弗萊舍爾[8] 飾 殺手
  • 梅根·弗格森 飾 瓊(June)
  • 傑克·康利 飾 海托爾(Hightower)
  • 蓋瑞·巴薩拉巴 飾 米基叔叔(Uncle Mitch)
  • 麥可·D·柯恩 飾 史崔瑞奇(Stretch)
  • 史提夫·門羅 飾 郵差亨利(Henry the Mailman)
  • 愛倫·克勞福德 飾 艾琳(Eileen)

製作

根據製片人喬·西佛所述,柯恩兄弟在1986年的《血迷宮》上映後不久便撰寫了《完美社區謀殺案》的劇本[9]。2005年,據報導,喬治·克隆尼將執導電影《完美社區謀殺案》,而柯恩兄弟將會擔任監製[10]

喬治·克隆尼為《完美社區謀殺案》的導演

2015年10月8日,據報導,《完美社區謀殺案》將於2016年10月開始拍攝,麥特·戴蒙茱莉安·摩爾喬許·布洛林都已加入演出[7]奧斯卡·伊薩克伍迪·哈里遜也在後來加入了演員陣容[11]。2016年2月1日,宣布Bloom Media將負責海外市場的發行權,而Black Bear Pictures將會為電影全額資助[12]。喬·西佛的西佛影業、克隆尼和葛蘭·海斯洛夫Smoke House Pictures泰迪·史瓦茲曼的Black Bear也都會參與電影的製作。羅伯特·艾斯威特將會擔任其攝影師[12]。2016年2月13日,派拉蒙影業以1000萬美元的價格買下了該片在美國的發行權,並定於2016年10月在洛杉磯開拍;Bloom Media負責國際市場的版權銷售,而Entertainment One則獲得了電影在英國的發行權[13][14]

2016年8月31日,諾亞·朱佩和格倫·弗萊舍爾加入演出。朱佩是飾演戴蒙角色的兒子,弗萊舍爾則會飾演一名殺手[8]。2016年9月27日,伍迪·哈里遜在受訪時表示,由於時程安排的衝突,他已不會出演《完美社區謀殺案》[15]。2017年8月,克隆尼透露喬許·布洛林在片中所飾演的棒球教練一角已被刪減[16]

截至2016年10月11日,《完美社區謀殺案》的主要攝影已於洛杉磯開始進行[17]。2017年3月,亞歷山大·戴斯培被聘來為電影的配樂作曲[18]

發行

《完美社區謀殺案》在美國的發行商為派拉蒙影業,並定於2017年10月27日上映[19]

評價

《完美社區謀殺案》獲得了褒貶不一的評價。爛番茄基於220條評論,新鮮度28%,平均得分4.9/10[20]。在Metacritic上,則獲得了42分[21]

註釋

  1. 中國大陸前譯為「迷镇」。
  2. 臺灣前譯為「超完美社區」。

參考文獻

  1. . Variety Insight. [2017-07-27].
  2. 開眼電影網上《完美社區謀殺案 Suburbicon》的資料(繁體中文)
  3. Nugent, John. . Empire. 2016-05-18 [2017-0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5-19).
  4. .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7-07-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7).
  5. . Deadline. [2017-07-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7).
  6. . 狂熱球電影資訊網. 2017-07-27 [2017-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29).
  7. Jagernauth, Kevin. . Indiewire. 2015-12-08 [2016-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3).
  8. Kit, Borys. .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6-08-31 [2016-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03).
  9. Radish, Christina. . Collider. 2016-05-20 [2016-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04).
  10. . Empire. 2005-11-22 [2016-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0).
  11. Slead, Evan. . Entertainment Weekly. 2016-05-17 [2016-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0).
  12. Jaafar, Ali. . Deadline. 2016-02-01 [2016-09-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12).
  13. Jaafar, Ali. . Deadline. 2016-02-13 [2016-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2).
  14. Ford, Rebecca; Ritma, Alex. .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16-02-12 [2016-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9).
  15. Wiseman, Andreas. . Screen Daily. 2016-09-27 [2016-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9).
  16. . 狂熱球電影資訊網. 2017-08-15 [2017-08-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5).
  17. Sweeney, Emily. . Boston Globe. 2016-10-12 [2016-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5).
  18. . FilmMusicReporter. 2017-03-07 [2017-03-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9).
  19. Gettell, Oliver. . Entertainment Weekly. 2017-03-27 [2017-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8).
  20. . Rotten Tomatoes. [2017-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7).
  21. . Metacritic. [2017-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6).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