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量瓶

容量瓶(Volumetric flask)是实验室中用于精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玻璃或塑膠仪器。 容量瓶通常是透明的,但有些用於處理光敏化合物(如硝酸银维生素A)的容量瓶可能是棕色的。容量瓶又称量瓶、当量瓶、定量瓶。

各种大小的容量瓶

外观

容量瓶是细颈、梨形的平底玻璃瓶,瓶口配有磨口玻璃塞或塑料塞。磨口玻璃塞与瓶身配套,用细线拴在一起。不同容量瓶(即使是相同规格的)的瓶塞不能混用。混用可能导致使用时漏液。瓶身标有体积和温度。颈部有刻度线,表示在标注的温度下,当液体的凹液面与该刻度线相切时,溶液的体积与瓶上标注的体积相等(特指量入式容量瓶)。常用的容量瓶规格有25毫升、50毫升、100毫升、250毫升、500毫升和1000毫升。

容量瓶的规格及参考尺寸[1]

标称容量/mL瓶颈直径/mm瓶体直径/mm瓶底直径/mm全高/mm
510231675
1010282090
25113826100
50134832140
100166040170
200197550210
250198055220
5002210070270
10002512780320
200030158105380

使用步骤

  1. 选择合适的容量瓶。
  2. 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液。
    1. 在容量瓶中注入少量蒸馏水。
    2. 盖上塞子后将容量瓶倒置。
    3. 将塞子转过180度后盖上。
    4. 经过步骤2-3,没有液体漏出则可以使用。
  3. 溶解
    1. 通过计算求得配制所需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所需的溶质质量,取出该质量的溶质。
    2. 将溶质在烧杯中加蒸馏水溶解(需要注意不同溶质溶解时的操作规范)。待溶液恢复至室温。
    3. 将该溶液用玻璃棒转移到容量瓶里,再用蒸馏水洗涤烧杯4-5次,洗涤的液体也需要转移到容量瓶里。
  4. 定容
    1. 逐渐向容量瓶里加水,到液面距刻线2-3cm处。
    2. 改用胶头滴管继续滴加水,直到凹液面刚好触及刻度线。
  5. 塞紧瓶塞,适度摇晃容量瓶以使溶液混合均匀。
  6. 将配制好的溶液转移到保存溶液的试剂瓶中。

注意

绝不允许将固体加进容量瓶内,容量瓶不能用火焰加热。加蒸餾水時不慎超過刻線者,只可重新配製。不可用滴管將多餘液體吸出(吸出之液含溶質,使濃度偏低);亦不可用滴管測量多出液體體積,再按比例添加溶質(超出之量不多,稱量誤差較大);加熱使多餘液體蒸發亦不可,若加熱,容量瓶膨脹,造成體積不準。 容量器皿最有效率的乾燥溫度為110 - 150 °C,這個溫度並不會對於器皿的容量準確度有影響。[2]

参考资料

  1. 郑燕龙; 潘子昂 (编). . 第1版第1次印刷.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7-05: 1~4 [2016-08-26]. ISBN 978-7-122-00168-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9-21) (中文(中国大陆)‎).
  2. Burfield, David R., and Glenn Hefter. "Oven drying of volumetric glassware."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64.12 (1987): 1054.

参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