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绥战役

察绥战役,是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与中华民国国军之间的一起战役,发生于1948年9月14日至10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意图通过运动战切断平汉线北段的国军力量,但通过双方调兵,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动退出战场,国军成功控制归绥主要地区。

察绥战役
第二次国共内战的一部分
日期1948年9月14日-10月31日
地点
绥远省归绥市附近
结果 解放军占领林格尔、托克托、包头等地,撤围归绥
参战方
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野战军第2、3兵团,西北军区第8纵队及北岳绥蒙军区 中華民國國軍第16、第35、暂3、暂4军及一个骑兵师、三个骑兵旅等
指挥官与领导者
聂荣臻 傅作义

概述

为配合辽沈战役,牵制华北国军不能增援东北,1948年8月3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在西柏坡接见了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和华北军区第三兵团司令员杨成武,指示第三兵团进军绥远,攻打傅作义的老窝,首战必须夺取集宁。毛泽东让薄一波给杨成武准备了十万现大洋。

华北野战军第2、第3兵团,西北军区第8纵队及北岳绥蒙军区等部队,发起了察绥战役。国军由傅作义之第16、第35、暂3、暂4军及一个骑兵师、三个骑兵旅和邓宝珊部分部队等。9月上旬,华北第2兵团为配合第3兵团西进绥东,遂在平古线发起进攻,将敌暂3军、第16军等吸引至平北地区。9月23日,华北解放军第3兵团开始西进,先后攻占了丰镇集宁凉城清水河等地,直逼归绥。第三兵团连续完成了红砂坝阻击战、大土城歼灭战、玫瑰营阻击战、南毫堑阻击战等外围战役,于9月26日凌晨2时完成了对集宁的包围。于26日下午6时30分,在战场总指挥姚吉吉司令员的指挥下开始攻城。战斗进行了近17个小时,于27日11时,战斗结束。这时,平绥路东段的国军第35军、暂4军及四个骑兵师旅,向西驰援,9月30日到达集宁地区。

而位于平北地区的华北解放军第2兵团,于9月28日向北平、张家口铁路段,平古线南段发起攻击,先后攻占了赵川堡、崇礼等地,逼近张家口。傅作义为确保张家口及平绥线,于十月五日令增援绥东第35军,暂4军及骑兵部队回头东援张家口,第3兵团与国军在柴沟堡及怀来之线交战。而解放军第2兵团于10月9日攻克了沙城、八达岭等地。与此同时,第3兵团乘国军回头东援,进攻绥西、绥北地区,至20日先后攻克陶林、武川、和林格尔、托克托、包头等地。

华北解放军拟于11月16日总攻归绥。后根据中央军委命令,为配合东北野战军入关,第3兵团奉命于15日撤围归绥[1]

参考

  1. 王清魁. . 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1987: 322页.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