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陰病

少陰病是中醫學的病證名,傷寒六經病之一。性質為腎陽虛,造成寒水不能制;或血虧擾心。陽氣不足則脈微細,昏昏欲睡;寒水肆虐則厥逆、下利、小便色白、身痛、心煩、嘔吐。治療以溫法為主。

陰不足時,無法降溫,也不夠潤澤,就會嚴重出現躁熱症狀。主要症狀是發熱、手腳發熱、盜汗、喉嚨渴、焦躁不安、舌頭呈現深紅色且有裂紋、舌苔少、脈搏短促等。熱感只限於臉部或手腳,發熱或喉嚨乾可在夜間會越為顯著。中醫芳療以『補陰』精油來補陰降熱。推薦精油:大馬士革玫瑰、天竺葵、乳香。療效良好的中藥和食材:花旗蔘、桃子。


外部連結

  • 少陰病 中藥方劑圖像數據庫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中文)(英文)



傷寒論六經病
太陽病 - 陽明病 - 少陽病 - 太陰病 - 少陰病 - 厥陰病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