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克里希纳·多西

巴克里希纳·維塔爾達斯·多西英語:1927年8月26日),印度建筑师。多西於2018年獲得普立茲克獎[1] ,為印度第一人。

B. V. Doshi
出生 (1927-08-26) 1927年8月26日
 英属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浦那
国籍 印度
母校詹姆斯基·吉簡布維爵士藝術學校
职业建筑师
奖项蓮花士勳章 (1976年)
藝術與文學勳章 (2011年)
普立茲克建築獎 (2018年)
事务所Vastu Shilpa Consultants
建筑印度管理研究所邦加羅爾分校

个人生平

巴克里希纳·多西

巴克里希纳·多西,男,1927年出生,印度浦那人,曾于法国为勒·柯布西耶工作,后与路易·康共事。印度著名建筑师。

多西作为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教授,长年累月为家国做了无数贡献,成为了不可撼动的榜样。

2018年3月7日,获得第40届普利兹克建筑奖。[1]

  • 中文名 巴克里希纳·多西
  • 外文名 Balkrishna Doshi
  • 国籍 印度
  • 出生地 印度浦那
  • 出生日期 1927年

人物经历

1927年 出生

巴克里希纳·多西出生于印度浦那一个几世同堂的大家庭。他经常会与家人们前往寺庙与朝圣地,参加节日庆祝、诞生庆典或是死亡前后的仪式。生命的循环与生活的百态对他之后的建筑创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1951—1954年 师从柯布西耶

多西师从柯布西耶,并加入了其位于巴黎赛弗尔街35号的工作室。多西最初担任柯布西耶在印度昌迪加尔城市规划的协调人,很快便亲身参与艾哈迈达巴德的数个项目,例如棉纺织协会大楼、肖特汉别墅、莎拉巴依别墅等。

1955年 建立工作室

  离开柯布西耶的工作室后,年仅28岁的多西在印度成立了工作室Vastu-Shilpa(环境设计)。

1954—1959年 印度学研究中心

  “印度学研究中心”保存了许多印度古代手稿与手工艺品,所以多西设计了一个照明和通风条件良好的半地下室,得以保藏这些珍贵的资料。同时,他在建筑的细节借鉴了印度传统的木制庭院宅邸。这个项目既拥有现代建筑的功能性,又保留了印度的文化。

1957—1960年 住宅区项目

  “纺织业研究协会/教育协会/物理研究实验室住宅区”项目中,多西利用当地可采砖石作为基本建筑材料。在建筑的形式上,他借鉴并重新定义了柯布西耶的拱顶结构。

1959—1962年 卡玛拉自宅

  这栋自宅完美体现了多西经典的“四根立柱和一部楼梯”结构。砖窑型建筑既构成他自宅的基础,也延续到他此后设计的住宅项目中。他选用当地砖石修建承重墙和外围空心墙,并根据气候条件选定了合适的朝向。夜晚时分,打开面朝后花园的主要空间,屋子便仿佛变成了花园中的凉亭,不足两层的小巧规模为这里平添了几分别致。

1962年 多西与路易·康共事

1962年,路易·康受多西之邀,前往艾哈迈达巴德设计印度管理学院(1963—1972年)。这个项目促成了多西和康的共事,这段经历对多西造成了重要影响。而康设计的印度管理学院也成为之后印度许多学院及机构的建筑原型。

1962—1966年 印度建筑学院/环境规划与技术中心

1962年,多西创建了印度艾哈迈达巴德建筑学院并担任首任院长(1962年—1972年)。同时,他也是这个建筑项目的设计者,他延续了砖窑设计,并通过没有门的开放空间促进正式与非正式的各种交流。多西将技术与照明、通风和绿化设施相结合,建成一座北向采光、配带水池形结构的漂亮工厂。点缀其中的树木和早年的屋舍俨然成了新一代教室。

1963—1967年 泰戈尔纪念堂

泰戈尔是多西长年以来的精神领袖,所以他在创作泰戈尔纪念堂时从两种意义上向泰戈尔致敬,一是作为传奇艺术家的泰戈尔,二是具有崇高人格的泰戈尔。他通过通透的门厅与宽敞的入口,让人们观察到巨大混凝土结构的细节,大家皆可在此自由自在地交流。碗形座位的设计开起来像是微握的手掌,给艺术家带来一种亲密感。 1970—1973年 印度人寿保险公司混合收入住宅区

多西始终关注各个阶级人们的生活,他对住宅区的规划及设计在这个阶段中展现了共享及混合的理念。这个住宅区通过优化可用资源、根据不断变化的生活方式和收入水平修正建筑类型和方式,在参与过程中开发出一种新的建筑类型。这种粘合性住宅区实验性地集合了三种不同收入的人群,他们居住在同一栋金字塔形建筑的三个楼层,并通过同一条楼梯出入。在原有基础上开展的不同规模的扩建和改造,不仅能适应单个家庭的需要,而且有利于恢复和增强社区凝聚力。

1976—1980年 桑珈建筑师工作室

  “桑珈”在孟加拉语中的含义为通过参与共同工作,多西的桑珈建筑师工作室就是一所持续学习的学校,人们在这里学习、忘记、再次学习。这栋建筑全然地融合了多西的现代建筑思想与印度传统文化,也体现了柯布西耶在光影处理方面对多西的影响。

  1977—1997年 印度管理学院班加罗尔分校 在构想印度管理学院班加罗尔分院时,多西以寺庙建筑为原型,重新设计了或开放或封闭的藤架小径、连廊和院落,将教室、会议室、图书馆和宿舍等功能区联系起来。建筑外部的石头墙上爬满了藤蔓植物,内部院落和小径中不同的景致加上色彩与光影变幻,营造出时间的实感。

在1978 年,多西成立了 Vastushilpa 基金会,专注环境设计研究,就印度的本土地理和文化条件下,开发合适的规划设计方案。

1982年—至今 阿冉亚低造价住宅

多西的阿冉亚低造价住宅项目为经济弱势群体提供了居身之所。房子的基本结构非常简单,约占地30平方米,用砖块打造地基,有厕所,能通水、通电。正因其形态简单,所以留出了变化的可能性。每个家庭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房屋进行扩建,满足自家需求以提高生活质量。这种类型的房屋赋予居民以选择的自由,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多样的空间用途。

1984—1988年 维迪亚城

1984年,多西为斋浦尔的维迪亚城设计都市计划。他通过这个项目重新思考了柯布西耶当时在昌迪加尔的城市计划,这个项目结合了他对人们日常生活的考虑与现代生活、工作和养生需求。同时,多西也致敬了斋浦尔市的设计者马哈拉哈· 斋辛格。

1991—1994年 艾哈迈达巴德洞穴画廊

  为了耐受城市中心炎热的气候,多西设计了这座半地下式画廊,其中展示着印度现代主义画家马克布勒·菲达·侯赛因的作品。设计综合了电脑辅助规划和传统的部落茅屋搭建技术,前者可帮助避免不必要的建造差池。多西的灵感来源于印度的阿旃陀石窟与埃罗拉石窟内部圆形和半圆形的设计,侯赛因的壁画则受到旧石器时代洞穴艺术的启发。艺术家与建筑师的交锋诞生了最意想不到的结果。

2014年 “栖居的庆典”多西作品回顾展

  多西在新德里的印度国家当代艺术画廊举办回顾展“栖居的庆典”。他希望通过这个展览回顾自己过去60年的建筑之旅。

2017年 “栖居的庆典 真实· 虚拟· 想像——巴克里希纳· 多西建筑回顾展”

  该展览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以非线性的脉络、多维度的互动装置、光线与音乐的运用,营造一种充满灵性的建筑图景。多西希望这次展览是面向所有人的庆典,每个人都可以在其中收获到延绵不绝的惊喜与启迪

獲獎

延伸閱讀

  • Curtis, William J. R., Balikrishna Doshi: An Architecture for India, Rizzoli, New York 1988, ISBN 0-8478-0937-4
  • James Steel, The Complete Architecture of Balikrishna Doshi, Rethinking Modernism for the Developing World, Thames and Hudson, London 1998, ISBN 0-500-28082-7
  • Bruno Melotto ed., Balkrishna Doshi. Sangath. Indian architecture between tradition and modernity, Maggioli Editore, Santarcangelo di Romagna 2012, ISBN 8838761264
  • Bruno Melotto ed., Balkrishna Doshi. The Masters in India. Le Corbusier, Louis Kahn and the Indian Context, Maggioli Editore, Santarcangelo di Romagna 2014, ISBN 978-88-387-6295-6

參考資料

  1. Top Architecture Prize Goes to Low-Cost Housing Pioneer From India, By Robin Pogrebin, New York Times, March 7, 2018.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巴克里希纳·多西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