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登和約 (1714年)

1714年的巴登和約法國神聖羅馬帝國於1714年9月7日在瑞士巴登簽訂的和約,該和約結束了雙方自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開打以來的敵對關係,亦作為烏得勒支和約拉什塔特和約的補充。

巴登和約
1714年9月14日,各國特使位於巴登的和平會議上:維拉爾元帥位於最左邊,歐根親王則位於最右邊。
約翰·魯道夫·胡伯繪製,帆布油畫,1714年
条文結束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
簽署日1714年9月7日 (1714-09-07)
地點 瑞士邦聯巴登郡巴登
談判方
  • 維拉爾公爵克洛德·路易[1]
  • 呂克伯爵查爾斯-弗朗索瓦[1]
  • 聖孔泰斯的多米尼克·巴貝里(Dominique Barberie de St-Contest)[1]
  • 薩伏依的歐根親王[1]
  • 格斯伯爵彼得[1]
  • 賽樂恩伯爵約翰·弗雷德里克(John Frederick, Count Seilern)[1]
締約方
語言法語

皇帝查理六世早在拉什塔特和約以前,就已代表哈布斯堡王室接受了烏得勒支和約。而在巴登和約中,法國與神聖羅馬帝國雙方就先前已達成正式但不完整的部分作補充,從而結束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剩餘的衝突。[2] 根據當時巴登的方旗騎士(也是見證人)卡斯帕·約瑟夫·多雷爾(Caspar Joseph Dorer,1673年-1754年)的「日記(Diarium)」回憶所述,我們得以了解當本和約與其和平會議的細節。[3]

巴登和約是瑞士史上第一次有國際協議在其領土上簽訂。[4] 在會議邊緣上,各簽署方還秘密同意天主教聯盟干預瑞士邦聯的內政,以支援兩年前在維爾默根附近被擊敗的天主教州,即便當年簽署的阿勞和約已終結了天主教勢力在瑞士的霸權。[4]

和約內容

  • 法國被允許保有亞爾薩斯蘭道,但必須歸還萊茵河東岸(布賴斯高)給奧地利。
  • 恢復巴伐利亞科隆選帝侯的領土及地位。
  • 皇帝查理六世保有西班牙國王的頭銜及西班牙的遺產(但正因為其位於西班牙,故事實上毫無價值),而西班牙的權力則單獨留給腓力五世

參考

  1. [Peace treaties of Rastatt and Baden, 6 March and 7 September 1714]. Kult.Doku. University of Klagenfurt (德语).
  2.  Coolidge, W. A. B. . Chisholm, Hugh (编). 3 (11th ed.). 劍橋大學出版社: 184. 1911.
  3. Das Diarium des Badener Friedens 1714 von Caspar Joseph Dorer. Mit Einleitung und Kommentar herausgegeben von Barbara Schmid. Baden, Hier und Jetzt, 2014 (= Beiträge zur Aargauer Geschichte 18). ISBN 978-3-03-919327-1.
  4. Rolf Stücheli: 巴登和約 (1714年)在線上《瑞士歷史辭典》中的德文法文版詞條。 版本日期:20 December 2001。

外部連結

  • Rolf Stücheli: 巴登和約 (1714年)在線上《瑞士歷史辭典》中的德文法文版詞條。 版本日期:20 December 2001。
  •  Coolidge, W. A. B. . 3 (11th ed.): 184. 1911.
  •  Holland, Arthur William. . 27 (11th ed.): 826–827. 1911.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