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西王國

法蘭西王國法語:)為西歐法國的一個君主制國家,存在時間為987年至1792年,並在1814年至1815年及1815年至1848年間復辟。

法兰西王国
987年-1792年

1814年-1815年

1815年-1848年
国旗a
上面:法國大革命前的法國國旗
下面:法國大革命與波旁復辟時期的法國國旗
格言:毋忘聖德尼
国歌:《亨利四世进行曲》
"Vive Henri IV !"
1769年–1792年间的法兰西王国
首都巴黎 (987−1682; 1789−1792;
1814−1815; 1815−1848)
凡爾賽 (1682−1789)
常用语言官方语言:
法语b
通用语言:
奥克语布列塔尼语巴斯克语阿尔萨斯语瓦隆语、洛林法语、法兰克-普罗旺斯语
宗教罗马天主教
政府绝对君主制
国王 
 987–996
雨果·卡佩(首)
 1830–1848
路易·腓力(末)
首相 
 1589–1611
马克西米连·贝蒂讷(首)
 1836–1848
路易-馬修·莫萊(末)
立法机构三级会议c
历史时期中世纪/近代
987年7月3日
1337年–1453年
1494年–1559年
1562年–1598年
1789年5月5日
1848年2月22日
货币里弗尔法郎埃居、路易金币
ISO 3166码FR
先前国
继承国
西法蘭克王國
法兰西第一帝国
百日王朝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百日王朝
法蘭西第二共和國
a. 法兰西王国无官方国旗,国民效忠于国王。
b. 维莱科特雷法令后成为官方语言。
c. 立法权有限。

987年,法蘭西公爵雨果·卡佩被貴族推舉為法蘭克人的國王,建立卡佩王朝,歷史學家視之為法蘭西王國的開端,但是自雨果·卡佩至路易七世諸王仍然稱自己是法蘭克人的國王,腓力·奧古斯都是第一個使用法蘭西國王頭銜的君主。直至1789年,法國爆發大革命,1792年國王路易十六被處死,進入恐怖時代拿破崙第一帝國時代。1814年,法蘭西的王權復辟,直至1848年,由拿破崙三世建立的第二共和推翻王室統治,法蘭西的王政時代才宣告結束。整個王國共經歷了四個王朝,分別是卡佩王朝()、瓦盧瓦王朝()、波旁王朝()及奧爾良王朝()。法蘭西王國是歐洲最早發展封建制度的國家。

建立

自從法蘭克王國查理曼去世前,就留下了把帝國讓其三個兒子繼承的遺屬,到公元843年,查理曼的三位後人,洛泰爾日耳曼人路易禿頭查理簽署了《凡爾登條約》,協定把王國分成三份[1]。其中禿頭查理的「西法蘭克王國」成為日後法蘭西王國的雛型。

其后,管治着西法蘭克王國的卡洛林家族開始走向衰落,而另一個稱為卡佩的家族卻開始興起[2]。在9世紀末至10世紀初的這段時間,兩個家族開始出現對立。987年,國王路易五世逝世,卡洛林家族後繼無人,卡佩家族的雨果·卡佩因此被擁立為西法蘭克國王,建立卡佩王朝。由於卡佩本來為法蘭西公爵,因此歷史學家稱雨果·卡佩成為西法蘭克國王的時間為法蘭西王國的開端。

历史系列条目
法國历史
法国主题

當時的封建主割據一方,法蘭西王權旁落,為此,卡佩王朝的君主致力加強中央皇權。11世紀起,法國國內的城市開始興起,國王和城市間合作對付割據一方的封建主,再加上很多時候被封建主剝削的市民發動叛亂,令部分封建主只得依附國王,以避免再次發生流血事件。法蘭西國王此時也逐漸掌握了司法權及財政權,令封建主勢力大大被削弱,自此,法蘭西王國開始趨向中央集權制度。

早期概況

經過卡佩王朝的統一後,法蘭西王國奠定了基本的統治政制。可是公元1328年卡佩王朝的查理四世離世后,由於他膝下無嗣,其堂兄安茹伯爵腓力和外甥英王愛德華三世相互爭奪法蘭西王國的王位,最後由腓力得到王位[3],法兰西王国进入瓦卢瓦王朝

經過英國和法國之間斷斷續續一百多年的百年戰爭,法國在1453年成功擊退英國军队,結束百年戰爭。但經歷了百多年戰爭的法國經濟出現衰退,當時又在1348年逢黑死病流行於歐洲,法國的國力開始削弱。法國身為戰事進行之地,國土滿目瘡痍,人民流離失所。經濟重創,即便如此,法蘭西王國在這場戰爭後成功統一域內整個民族,仍旧為以後法蘭西王國爭霸歐洲奠定了基石。

法蘭西王國在12世紀至13世紀期間參與十字軍東征随遭屢次失敗,但十字軍東征以及和英國的戰爭卻促进了法蘭西王國國內的手工業及商業帶來重大的發展,令法國國內的商品經濟資本主義得以萌芽,也為法國的文藝復興奠定了基礎。

君主專制年代

亨利四世:法蘭西王國走向霸權之路

1461年路易十一即位後,便开始打擊其他不順從的封建諸侯,如勃艮第公國安茹公國等,成功把它們納入法蘭西王國治下。路易十一在位期間,大部份諸侯國都併入了法蘭西王國,法蘭西王國在15世紀末基本實現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體制。

除了強化中央集權制度,路易十一的繼任人開始發動增加領土的戰爭,如查理八世路易十二曾經出兵意大利,引發持續數十年的義大利戰爭。此外,後來的國王弗朗索瓦一世對於新興的基督新教感到受威受脅,開始大力鎮壓國內的新教徒,是法國宗教改革的肇始。

16世紀40年代,加爾文教派開始在法國流傳,並逐漸形成一個稱為「胡格諾派」的集團,不僅和當時的攝政者吉斯家族對立,也激化了法國內新舊教的矛盾。不久後,雙方與1562年爆發了長達三十年的「胡格諾戰爭」。經歷戰爭後,吉斯公爵擁立波旁家族查理·波旁為傀儡國王,稱為「查理十世」。1589年8月,瓦盧瓦王朝的最後一任國王亨利三世在征伐的戰役中被刺殺[4],瓦盧瓦王朝後繼無人,由波旁家族的納瓦拉的亨利(即亨利四世)即位,法國開始了波旁王朝的統治。在接連數場爭權的戰役中,皆由亨利四世獲得最終勝利。

亨利四世即位後,推行一連串的經濟政策,以改善法國當時的經濟,致力改善民族工業的發展。此外,他大力發展基础建设,改善國內運輸、水利及民生等不足。亨利四世在1593年是宣稱信仰舊教獲得支持,並在1598年4月13日簽署《南特敕令》,對新教徒採取寬容政策,和天主教並存。另一方面他為了加強法蘭西的王權,打擊國內反對勢力,剷除外敵,以爭取平民支持。經過亨利四世的改革後,法蘭西王國國力大增,在歐洲具有了一定的影響力。

17世紀初,法蘭西王國開始全面的領土擴展。1618年6月,三十年戰爭爆发,法國聯合瑞典英格蘭德意志新教諸侯、丹麥-挪威等國,全面攻擊哈布斯堡王室統治下的神聖羅馬帝國西班牙帝國。經歷三十年的戰爭後,雙方停戰,法蘭西王國成功把疆域推向萊茵河一帶,取得歐洲霸主的地位。自此以後,法國的國力開始進入全盛時期。

1643年,法蘭西國王路易十四即位,法國的君主專制達到高峰。路易十四廢除了首相制,並致力對外擴張,參與了對西班牙帝國及對尼德蘭的戰爭,17世紀末,法國又面對英國尼德蘭神聖羅馬帝國三國的大同盟戰爭

1700年,西班牙卡洛斯二世逝世,王朝無子嗣繼承,法國便欲爭奪西班牙王位,爆發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5]。1713年,各國簽署《烏得勒支條約》,同意由路易十四之孫腓力五世繼承西班牙王位,但法國因在這場戰爭中消耗過度,其影響力不復從前。

此外,17世紀時,法國也開始發展其海外的殖民地,建立起其殖民地帝國。這個殖民帝國的轄區極盛時涵蓋今日的加拿大路易斯安娜密西西比河流域、西非塞內加爾及部份印度等地,令法國的政治影響力大幅度擴張。

可是,由於路易十四的連年征戰,令國家的財力開始枯竭,在他晚年的時候,國內的生產幾乎停頓,經濟大幅度下滑,法國人民生活困苦,法蘭西王國的國力下降。

波旁王朝的覆亡

被送上斷頭台的路易十六

路易十四的連年征戰,令法蘭西王國元氣大傷。因此,路易十五即位一段時間後,開始攝政的弗勒里便大力推行和平政策。他先後與英國、西班牙進行結盟及和解,致力發展一個和平的關係,以免再次出現衝突。对内则致力於經濟及基础建设的發展。但路易十五仍然主張對外用兵,在七年戰爭後,法國被迫割讓法屬加拿大殖民地魁北克予英國,法國的聲威也因此而滑落。

路易十五死後,由其孫路易十六繼承王位。1775年,美國發生獨立戰爭,法國為了奪回被英國搶去的土地,撥出一筆龐大的款項援助美國獨立革命,這使得法國瀕臨破產的邊緣。因此,路易十六打算增加國庫收入,並召開三級議會尋求平民階級的援助。然而,由於雙方的意見不合引致了衝突,更演變成蔓延全國上下的法國大革命[6]。1792年,人民以叛國罪把路易十六送上斷頭台,法蘭西王國的統治暫時結束,取而代之的是督政府及後來由第一執政拿破崙一世建立的法蘭西第一帝國

法蘭西第一帝國建立後,拿破崙一世開始四處征戰,在征伐俄羅斯帝國失敗後,遭到各國組成七次的反法同盟攻擊。1814年,拿破崙戰敗,被流放到厄爾巴島,而波旁王室的路易十八伺機復辟王朝,繼續進行君主立憲政制。此后拿破崙曾逃出厄爾巴島,返回法國建立「百日王朝」,再度戰敗后,被流放聖赫勒拿島,路易十八再次掌政,基于過去波旁王室統治的失敗經驗,路易十八同意君主立憲,保留元老院,與拿破崙一樣拉攏貴族及資產階級進行統治。經歷十年的統治後,傳王位於查理十世。查理掌政後,主張恢復全面特權階級的利益,並打算結束君主立憲,建立一個君主集權的政體。他的種種舉動,引起了平民的憤怒,觸發了「七月革命」。

七月革命後,由議會確認路易·菲利普加冕為法蘭西國王,奉行君主立憲制,開始奧爾良王朝的統治。可是,他在位期間,大資本家控制的政府開始對低下階層進行剝削,而政府規定人民必需交一定的稅款才能獲得選舉權,這使得民眾開始反對這個新王室的統治。法國在1848年爆發了「二月革命」,成功推翻了王室統治,建立法蘭西第二共和國(之後拿破崙三世建立法蘭西第二帝國)。至此,法蘭西王國一千多年的統治覆亡。

人口

估计公元1300年时的法兰西王国有1200万人口,在1500年时只有1130万人。

國徽

注釋

  1. 這三個王國為洛泰爾的「中法蘭克王國」、日耳曼人路易的「東法蘭克王國」、禿頭查理的「西法蘭克王國」。中法蘭克王國的土地後來為東法蘭克及西法蘭克兩者所瓜分,而東法蘭克王國逐漸演變成神聖羅馬帝國德意志,西法蘭克則為法蘭西王國的雛型。
  2. 卡佩家族為羅貝爾一世的家族。他因為對抗諾曼人有功,被封為法蘭西島公爵,從此他的聲望日漸興隆,並與日漸衰落的卡洛林家族對立。
  3. 根據薩利克繼承法,女性無權繼承王位,所以查理四世之妹,法蘭西的伊莎貝拉的子嗣愛德華三世無權繼承王位。
  4. 亨利三世納瓦拉的亨利吉斯家族亨利一世·德·洛林曾經進行繼承權戰爭,但亨利一世·德·洛林及亨利三世先後遭到暗殺,因此繼承權落在納瓦拉的亨利。而納瓦拉亨的亨利本身為法國國王查理九世之妹夫,因此提出繼承法國的王位。
  5. 由於路易十四之妻西班牙的玛丽-泰蕾莎為卡洛斯二世之妹,所以路易十四藉此讓孫子腓力五世登上西班牙的王位,以加強法蘭西王國在歐洲的影響力。
  6. 由於第三等級代表不同意增加稅項,並另立國民會議,因此路易十六關閉議會,更宣佈其非法。後來,國民議會希望能夠制定憲法限制王權,使得路易十六企圖派出軍隊解散議會。結果,巴黎市民發動起義,在7月14日攻克巴士底監獄,法國大革命因而開展。

參見

參考書籍

  • 《話說世界 - 中古卷》,郭豫斌編,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ISBN 7-5613-2829-X
  • 《話說世界 - 近代卷(上)》,郭豫斌編,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ISBN 7-5613-2829-X
  • 《話說世界 - 近代卷(下)》,郭豫斌編,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ISBN 7-5613-2829-X
  • 世界史綱》,赫伯特·乔治·威尔斯著,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ISBN 7-5613-3095-2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