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倫大屠殺

希伯侖是擁有5000年歷史的名城,有「朋友」的意思。麥比拉洞相傳是猶太人及亞拉伯人的共同祖先,亞伯拉罕及撤拉等人的墓地;世界三大宗教:猶太教基督教回教均視之為聖地。

巴勒斯坦约旦河西岸地区城市希伯伦发生过两次种族屠杀

事件经过

第一次发生在1929年8月24日,包括23名大学生在内的67名犹太人被阿拉伯人屠杀,也有多人受伤甚至致残[1][2]

第二次发生在1994年2月25日。猶太右翼極端分子、美國公民巴魯克·戈爾茨坦在西岸城市希伯侖麥比拉洞清真寺機槍向正在禮拜的1100名穆斯林亂鎗掃射,打死29人,打傷約150人。随后,巴勒斯坦在數月內發動多次報復性恐怖襲擊,以色列在數月內發動多次暗殺巴勒斯坦人民解放組織高層的行動,而美國拉攏以巴召開多番會議。最後,1994年5月4日,以巴在開羅正式簽署關於巴勒斯坦加沙傑里科先行自治的執行協議。

参考文献

  1. Segev, Tom (2000), p. 319.
  2. Independent 26 January 2008 A rough guide to Hebron: The world's strangest guided tour highlights the abuse of Palestinians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