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軒文教事業

康軒文教事業(簡稱:康軒康軒文教康軒集團康軒文教集團英語: )成立於1988年12月,前身為康和出版,總部位於新北市新店區,在台灣中國大陸泰國等地皆設據點,積極擴展教科書事業,為台灣中小學教科書主要使用版本之一。

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類型股份有限公司
股票代號非上市
統一編號23142092
成立1988年12月19日1988-12-19
代表人物創辦人董事長李萬吉
總部 新北市新店區中興路二段218巷11號(康軒文教廣場)
標語口號「致力深耕教育園地」、「成為華人社會最有貢獻知識事業集團」
業務範圍台灣中國大陸泰國
产业文教、樂器、育樂用品批發業
產品新挑戰系列參考書、麻辣系列參考書、模擬大會考參考書、TOP945雜誌、康軒學習雜誌等
實收資本額新臺幣8.53億元(2013年)
結算期每年12月 (月制會計年度)
主要子公司臺灣拓人教育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育橋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智慧橋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解散)
新北市私立康橋國際學校
南京康軒文教圖書有限公司
南京和欣倉儲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華東康橋國際學校
泰國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BOOK945愛讀書屋
康軒美語學苑
南京鳳凰康軒文化諮詢有限公司
北京康軒文化諮詢有限公司(已解散)
南京康軒學前教育研究院
財團法人康軒文教基金會
网站www.knsh.com.tw

歷史

1988年12月19日,因應中華民國教育部開放國民中學藝能科教科書民間審定本,康和出版成立於臺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進入教科書市場[1]。1989年5月,康和出版遷至臺北市大安區安和路。1989年9月,康和出版開始發行國中藝能科教科書民間審定本。1990年12月,康和出版遷至臺北縣新店市寶高路。1991年9月,康和出版開始發行國民小學藝能科教科書民間審定本。1993年1月,康和出版成立康軒文化,籌備發行國小新課程標準各學科教科書民間審定本。1994年3月,康和出版成立康鼎文化,籌備發行國中參考書。1994年5月,康和出版舉辦臺北縣新店市康軒文教廣場動土典禮。1995年,康鼎文化開始發行國中參考書。1996年1月,康和出版舉辦企業識別系統發表會與康軒文教廣場上樑典禮。1996年9月,康軒文化開始發行國小新課程標準各學科教科書民間審定本。1997年10月,康軒文教廣場落成啟用(臺北縣新店市中興路二段218巷11號),為康和出版總部。1999年,為了避開康和綜合證券的「康和」名稱撞名,康和出版、康軒文化、康鼎文化合併為康軒文教事業。1999年8月9日,康軒文教事業向台北縣政府申請成立康軒文教基金會。2000年12月,康軒文教事業成立育橋文教事業,專營國中及國小輔助教材之買賣流通與經銷商管理。

2002年9月,康軒文教事業開始發行國中各學科教科書民間審定本,康橋雙語中小學創校。2003年2月,康軒幼兒學校創校。2003年7月,康軒美語學苑創校。2003年12月,江蘇教育出版社與康軒文教事業合資成立南京鳳凰康軒文化諮詢有限公司。2004年,康軒文教事業成立連鎖安親班系統「康軒學習教室」。2007年7月,康軒美語學苑歇業。2008年5月,康軒幼兒學校裁撤、併入康橋雙語中小學附設幼稚園。2008年5月28日,康軒文教事業、冠傑文教事業株式會社拓人合資成立台灣拓人,是台灣第一個跨國補習班系統。2010年11月,康軒文教事業成立智慧橋教育科技。2011年2月14日,康軒文教廣場歷史博物館「迎曦館」落成,書法家陳維德題字,展示康軒文教事業歷史。2015年11月,智慧橋教育科技解散。

200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准康軒文教事業進入中國大陸市場,康軒文教事業也在中國大陸各地設有據點(主要分佈於華北中國東南沿海一帶)。2004年5月,康軒文教事業成立北京康軒文化諮詢有限公司。2005年5月,康軒文教事業成立南京康軒文教圖書有限公司。2005年9月,康軒文教事業與志鴻教育集團合資成立北京時代志鴻國際教育諮詢有限公司。2008年4月,北京康軒停止運作,康軒文教事業與志鴻教育集團終止合作。

2017年,南京康軒文教於中國大陸江蘇省南京市鼓樓區成立南京康軒學前教育研究院

爭議

施壓懷孕員工離職

康軒文教事業於2012年施壓懷孕36週的陳姓女編輯離職,陳女提告。臺灣高等法院終審判決,康軒文教事業違反《性別平等工作法》、需賠陳女新台幣40萬4777元,且陳女可復職[2]

董事長違反居家隔離規定

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期間,康軒文教事業董事長李萬吉遭員工家屬向《蘋果日報》投訴,於2020年9月5日從中國大陸出差返回臺灣後,未遵守居家隔離檢疫14天規定;9月6日外出騎自行車、游泳,9月7日前往新店總公司開主管會議,會議過程中大多數人都沒有配戴口罩,李萬吉向所有人表示自己在中國大陸做過很多次檢測都沒有問題,強調「你們都不要檢舉我就沒事了」;投訴者並提供李萬吉9月7日當天開會頒獎的照片。警方於9月8日向李萬吉查證,李萬吉稱是以視訊方式參加會議。康軒文教事業稍後發布聲明道歉。新北市政府衛生局於晚間對李萬吉執行強制集中檢疫[3][4]。9月11日,新北市政府衛生局對李萬吉裁罰新台幣100萬元[5]

員工非自願離職

有公司員工聽完《蘋果日報》報導中的投訴者聲音後,認為該名投訴者是某員工的丈夫。9月15日,該員工發現電腦權限遭鎖住、獎金被扣住,經詢問主管、人資都沒得到正面回應。康軒文教事業內部出現一張「公司待我們不薄,誰向媒體爆料出賣公司?」黑函。9月23日,該員工被直屬長官在上午及下午各約談一次,該員工堅稱和家人都不是吹哨者,在下午約談後被長官要求在18時前表明是否會離職,而該員工答覆不會辭職。9月24日,公司電梯口出現指名道姓的字條寫著「出賣公司還有臉進公司?若妳懂得做人的道理,請自重!」該員工受不了公司內部壓力後未再上班,並向新北市政府勞工局申訴公司未發獎金及鎖住電腦權限,主張依勞動基準法解除和康軒文教事業勞雇關係[6][7]

10月5日,新北市政府勞工局表示在9月23日接獲這名勞工針對業績獎金、個人電腦無故遭停權與資遣費等爭議提勞資調解申請,將於12日開調解會。康軒文教事業則發布聲明稿表示,這名員工於9月26日主動交還識別證、打包個人物品並稱不再進公司,有向康軒文教事業自請離職的意思表示,雙方勞動契約9月26日終止;這名員工自請離職前,康軒文教事業沒約談,也未有任何不利處分,更沒逼迫離職[8][9]。10月8日,康軒文教事業公關長許牧民表示,出現在公司電梯口的字條,有員工發現後覺得不妥就立即撤下。另指出該員工的電腦權限遭鎖住是因為《蘋果日報》報導的投訴內容涉及公司機密,因此該員工直屬長官將她的登入權限鎖住,以免資料外洩。並表示公司高層早就定調絕不約談,但因為該員工為高階主管,該員工主管不可能放任不管,才會找她了解一下狀況[7]。10月12日,勞資雙方成立調解,資方給予勞方非自願離職證明[10][11]。康軒文教事業公關長許牧民對於公司電梯口張貼字條一事回應,公司一開始就定調不會調查或做任何處分,不可能張貼字條。並強調張貼字條一事是部分員工的作為,讓該員工覺得感受不好,公司對此跟該員工和社會大眾致歉[12]。10月13日,康軒文教事業董事長李萬吉發表聲明致歉[13]

主要的參考書品牌

  • 國民小學:「新挑戰系列」和「麻辣系列」
  • 國民中學:「新挑戰系列」、「麻辣系列」以及「模擬大會考」等

關係企業

  • 臺灣拓人教育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育橋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南京康軒文教圖書有限公司
  • 南京和欣倉儲物流股份有限公司
  • 泰國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 南京鳳凰康軒文化諮詢有限公司
  • 智慧橋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解散)
  • 北京康軒文化諮詢有限公司(已解散)

其他事業

  • BOOK945愛讀書屋
  • 康軒美語學苑(已解散)
  • 南京康軒學前教育研究院

公益事業

  • 財團法人康軒文教基金會

文教事業

參考資料

  1. . 康軒文教集團. 康軒文教集團.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09) (中文(台灣)‎).
  2. 沈佩瑤; 王鴻國. . 中央通訊社. 2020-10-13 [2020-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4).
  3. 陳威叡; 潘志偉; 陸運陞. . 蘋果日報. 2020-09-08 [2020-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4).
  4. 沈佩瑤; 黃旭昇. . 中央通訊社. 2020-09-08 [2020-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4).
  5. 沈佩瑤. . 中央通訊社. 2020-09-11 [2020-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2).
  6. 王鴻國; 黃旭昇. . 中央通訊社. 2020-10-07 [2020-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0).
  7. 吳亮賢; 張睿廷. . 聯合報. 2020-10-08 [2020-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5).
  8. 王鴻國; 沈佩瑤. . 中央通訊社. 2020-10-05 [2020-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8).
  9. 賴筱桐; 翁聿煌. . 自由時報. 2020-10-05 [2020-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9).
  10. 沈佩瑤; 王鴻國. . 中央通訊社. 2020-10-12 [2020-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4).
  11. 沈佩瑤; 王鴻國. . 中央通訊社. 2020-10-12 [2020-10-14].
  12. 王鴻國; 沈佩瑤. . 中央通訊社. 2020-10-12 [2020-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4).
  13. 沈佩瑤. . 中央通訊社. 2020-10-13 [2020-1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4).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