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寅

廖寅1751年5月14日-1824年2月10日,乾隆十六年四月十九日-道光四年正月十一日),字亮工,號復堂,四川省鄰水縣人。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己亥恩科舉人。歷署布政使、按察使,遷兩淮鹽運使。

廖寅

大清兩淮鹽運使
籍貫 四川省鄰水縣
字號 字亮工,號復堂
出生 四川順慶府鄰水縣
配偶 邱氏
親屬 * 先祖:廖德有;廖錠
  • 高祖:廖明命
  • 曾祖:廖良碧
  • 祖:廖忠謨(廷玉);本生祖廖忠誥(廷獻)
  • 父:廖貞泰(能容)
  • 子二:廖思芳廖思莊
  • 孫:廖增;廖垣;廖堪;廖域;廖埏;廖堮
    • 廖思芳子:廖均(嘉慶十五年順天舉人,整飭江南鹽法,分巡江甯道);廖圻(河南布政使司經歴);廖埏;廖堉;廖塏;廖垓
    • 廖思莊子:廖墉、廖坦、廖墀、廖坊、廖堃、廖城、廖坤、廖壎、廖堂、廖奎、廖封、廖基
  • 曾孫:廖鑾章;廖慶熙;廖麟趾;廖鈜章;廖黼昭;廖麟昭;廖長馨;廖長齡;廖鏡伊(坦子);廖鏡明(坦子)
  • 其他:鄧邦述[1]趙增厚[2][3]
出身
  • 乾隆四十四年己亥恩科舉人
著作
  • 《補華陽國志三州郡縣目錄》一卷[4]

小傳[5][6]

  • 乾隆四十四年中舉人後,因家貧不能每次到京城參加會試,十二年中僅參加兩次會試,未中式。
  • 乾隆六十年舉人大挑,署河南省葉縣知縣,時教匪眾多,廖寅愛護縣民,有從匪之人,只捕其頭目。
  • 以捕獲教首劉之協[7],嘉慶六年辛酉十月補授江蘇江寧府,遺缺得鎮江府知府。疏浚丹陽九曲河,築牐,以時啟閉,民眾得便利。署理常鎭通兵備道
  • 嘉慶八年癸亥十一月,奉旨升授江西吉南贛寧兵備道,督理贛州關部
  • 嘉慶十一年丙寅,署理江西藩篆
  • 歷署布政使按察使
  • 嘉慶十六年,遷兩淮鹽運使
  • 因河北滑縣教匪起,往徐州協守禦,捕逆匪劉第五,誤繫同姓名者,坐失察降調[8][9][10][11],以老病歸,卒於長壽。

參考文獻

  • 「廖寅傳」[12]。《清史稿》卷三百六十二
  • 「中憲大夫候選道前兩淮鹽運使廖公墓誌銘」,方東樹,《攷槃集文録》卷十,光緒二十年刻本,第6-9頁
  • 「中議大夫兩淮都轉鹽運使廖公墓誌銘」,姚文田,《邃雅堂文集續編》,道光八年刻本,第42-46頁;《續碑傳集》 ,2冊34卷 ,783-787
  • 「兩淮鹽運使廖公神道碑銘」,朱珔,《小萬卷齋文稿》卷二十二,光緒十一年嘉樹山房刻本,1-6;《國朝耆獻類徵初編》 ,32冊212卷 ,851-859
  • 兩淮都轉廖復堂先生傳」,甘家斌,道光十五年《鄰水縣志》卷六「藝文志・傳」
  1. 「祖妣氏廖,鄰水兩淮鹽運使諱寅公曾孫女,江蘇候補道諱思芳公孫女,江南鹽巡道諱均公女,江蘇候補縣丞諱又復公、國學生諱瑞聯公、兩淮候補鹽知事印羹臣公胞姊,欽旌節孝,誥封宜人」,《清代硃卷集成》鄧邦述履歷
  2. 「妣氏廖,鄰水乾隆己亥恩科舉人江西贑南道兩淮鹽運使署江西布政使寅公曾孫女,候選同知思莊公孫女,貢生候補道思芳公姪孫女,附貢生坊公女,嵗貢生候選訓導墉公、嵗貢生候選訓導坦公胞姪女,嘉慶庚午科舉人刑部郎中江南鹽法道均公嫡堂姪女,廩貢生銘新公、庠生鋹新公胞姊,光緒庚辰科進士貴州天柱縣知縣鏡伊公,同治癸亥科進士戶部陝西司郎中鏡明公嫡堂妹,誥封宜人,晉贈恭人」,《清代硃卷集成》趙增厚履歷
  3. 「昉熙娶廖氏,鄰水乾隆己亥恩科舉人江西贑南道兩淮鹽運使署江西布政使寅公曾孫女,候補同知思莊公孫女,附貢生均公女,嵗貢生候選訓導墉公、嵗貢生候選訓導坦公胞姪女,庠生銘新胞姊,咸豐戊午科舉人辛未科大挑二等卽選教諭鏡伊、同治癸亥科進士戶部主事鏡明嫡堂妹」,《清代硃卷集成》趙敬熙趙晸熙趙昉熙履歷
  4. 《清史稿》卷一百四十六
  5. 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史館傳稿-701006000號、701005872號、701007326號、701007720號
  6. 「候選道前兩准運使廖君墓表,道光四年正月乙亥,前兩淮運使廖君終於順慶私第,春秋七十有四,赴至江南,江南士民雪涕相告,語若猶憾君壽之不延,而門生故吏爲位而哭者所在多有,蓋君以殊勲顯名當世,顧其宅心行政脫然,一出於至誠,故旣去而遺愛之在人如此也,公子思芳先卒,孫均承重以書告葬且徵文。按廖氏,自前明大理少卿錠始居蜀,爲順慶府之鄰水縣人,君祖廷玉,本生祖廷獻,考能容,並贈中議大夫兩淮都轉鹽運使司鹽運使,祖妣馮,本生祖妣杜,妣劉,並贈淑人。君諱寅,字亮工,由縣學生中式乾隆四十四年舉人,六十年大挑一等,分發河南試用期滿,補葉縣知縣,嘉慶三年充河南鄉試同考官,五年賜花翎,特授江南鎭江知府,七年擢江西吉南贛寧兵備道,十三年擢兩淮都轉運使,十六年失察家人被議降一級,以巡守道入候部選,留京二年,江南鹽巡道員缺次當選,而君疾作,遂請急歸,歸又八年而歿。君之官知縣也,値朝廷用兵川陜,楚豫敎匪忽聚忽竄,出沒倐忽,而葉縣地當其衝,方列兵城門爲守禦計,公子思芳奉命有所稽察雜候騎出城五里許,見兩人露膊坐柳樹下,其一人狀貌怪偉,公子訝而睨之,由他道還入城以告城門兵朱中林,公子去而兩人者至,一爲冀大榮,中林舊識也,因迎與語,詢同行者,知爲張掌櫃,語稍洽,相邀叅飮肆中,大榮陰欲洩之,乘間語中林,此非張掌櫃也,劉之恊兵敗於鄧州,去其衆,將迂道入南陽,圖再起耳,中林大驚,目其儕使馳報公子,公子方濯足,跣而往,從後掣之恊,佩刀斷其褌繫,之恊俯䕶,襌公子扼項仆之,而君帥吏卒亦至,遂其前縛之恊擁至縣,鞫之,良是時嘉慶五年六月二十八日也,事聞,睿皇帝大喜,有旨進君五階,而冀大榮以把總用河南,遷官者數人,之恊江南之太和縣人,故敎匪大頭目,乾隆五十九年起事於河南郟縣,稱爲天王,至是始伏誅,羣賊失其本師,稍稍解散,經畧額勒登保等以次勦捕降斬,四省悉平。君旣以軍功特擢鎭江吏,民意君武健,惴惴恐不得當,而君仁慈煦嫗,一以化導爲主,暇則與諸生講治心復性之學,俾砥行爲鄉里矜武,其後以轉運復來江南,益銳意爲國家養士,凡所羅致陽湖惲敬、臨川樂鈞、東鄉吳嵩梁、南昌萬承紀、皆曠世逸才,高自標置,君以盛德雅量,周旋其閒,咸悅服,執弟子禮,惟謹君之在贛州也,所屬縣復有倡習邪教者,聚徒衆將爲亂,曰周達濱、汪濃望,起㑹昌,曰魏朝宗,起安遠,君偵知之不遽勦,而手自爲敎,於禍福自召之理,反復言之,以三字斷句,使人人易曉,傳誦者聲淚俱下,其黨相謂曰:是擒劉之恊者,乃能諄諄吿誡如此,此其意欲全活我曹也,不可負,遂各擒其魁以獻,論達濱等三人如律,餘悉原之,君之寛於用法,而銷患於未形如此。君娶於邱,生丈夫子二:長卽思芳,次思莊,候選同知,孫十二人:均,嘉慶十五年順天舉人,整飭江南鹽法,分巡江甯道;次圻,河南布政使司經歴;次增,縣學生;次垣;次堉;次堪;次域;次埏;次塏;次壎;次堮;次墀;曾孫七人:鑾章、麐趾、鋐章、黼昭、長馨、鏞章、長齡。均等以某年月日葬君某鄉某原,振威將軍安徽巡撫長沙陶㴻表」,陸繼輅(代振威將軍安徽巡撫長沙陶澍作),《崇百藥齋三集》第十二,道光八年刻本,第1-3頁
  7. 『廖寅之禽劉之協皆卓有建樹』。《清史稿》卷三百六十二
  8. 『又諭、前據甘家斌奏、候選道廖思芳訪知逆犯劉第五在山東曲阜縣境內潛匿。帶同眼目王幅擒獲。解往江南審辦。嗣據百齡奏稱、該犯於上年三月、在金鄉縣見過林清、封伊偽職。九月在定陶滋事後、復至曹州府城外焚掠等語。現在劉第五業已解部。經軍機大臣會同刑部提訊。據稱素係鐵匠營生、並未習教。其在江南原供、係廖寅署內拔貢生向姓家人宋遇所教、周知縣、萬知縣在運司署內、刑嚇誘供、每訊供詞、廖思芳必在旁探聽、並經廖思芳給伊衣帽等物、伊始混供等語。此案廖思芳誤聽妄拏,即應釋放。乃復將錯就錯。又復刑嚇逼誘。是其緝拏要犯。並非志切同仇。為國除害。全係貪功冒賞私見。執迷不悟。以假亂真。置國法民命於不顧。是誠何心。可鄙可恨。上年逆案內要犯、日久未獲。此時正在上緊查拏之時。全在訪拏訊問之員、實心從事。若一味捉風捕影。妄拏無辜。鍛鍊成招。直至朕特派大臣審訊、始與昭雪。則被誣之人。其所受毒苦、已不可勝言。似此紛紛擾累。各省效尤。迄無底止。成何事體。此事必應查明嚴懲。以挽作偽澆風。托津、景安、皆深知近日外省妄拏情獘者。著將廖思芳、萬承紀、周以勳、拔貢向姓、及伊家人宋遇、俱提至清江浦親加研訊。將此案妄拏妄勘各情節、徹底究明。如宋遇實有捏供教誘情事。即照誣陷人叛逆例治罪。或係廖思芳及拔貢向姓等指使、並萬承紀周以勳有心故勘、分別嚴參治罪。百齡如有偏執不公情事。一併據實劾參。毋稍徇隱。將此諭令知之。』。《仁宗睿皇帝實錄》卷之三百嘉慶十九年十二月一日
  9. 『又諭、廖思芳妄拏劉第五、知縣萬承紀、周以勳、及拔貢向姓家人宋遇刑逼教誘供詞一案。節經降旨交托津等審訊。分別治罪。茲復據軍機大臣會同刑部將山東解到之劉第五家屬鄰右匠夥人等、隔別研訊。據伊妻劉孔氏供、劉第五實無為匪不法情事。背上疤痕、係十四年患搭背瘡。延醫人陳文思治愈。腿上小疤、係從前曾患小癤。俱非刀鎗傷痕。匠夥高士升供、上年九月內劉第五實係與伊在歇馬亭、一同打鐵。並未出門。鄰右尹甫山、陳丙魯、地保孫添崇、並伊子劉小拴、伊戚孔繼禹、僉供、劉第五並不為匪。覈之刑部所訊劉第五供詞、及陳預原訊劉孔氏等供詞、俱相脗合。劉第五無辜被拏。畏刑誣服。供證確鑿。毫無疑義。業將劉第五併家屬等釋放。並加恩賞給劉第五及伊妻孔氏、伊子小拴銀五兩。高士升等銀五兩。令作路費回曲阜縣原籍。以示矜卹。廖思芳等誣枉平民。造成冤獄。著托津等即將廖思芳、萬承紀、周以勳革職拏問。嚴審定擬具奏。又據王幅供、伊曾以劉第五藉貫不符、阻止廖思芳。廖思芳許給伊銀三千兩。令其作眼往拏。此項銀兩。王幅並未得受。除將廖思芳按例問擬外。並著將許給王幅銀三千兩、照數罰出。將一半賞給劉第五及伊妻子。其餘一半高士升等被累遠涉。著均勻賞給。』。《仁宗睿皇帝實錄》卷之三百嘉慶十九年十二月六日
  10. 『癸未諭。托津等奏審擬廖思芳妄拏劉第五一案。廖思芳明知並非逆犯。有意故陷平民。其宋過敎誘劉第五供認造反及識認林清。並一一吿以林清年歲狀貌。係廖思芳指使。見已供證確鑿。百齡於此等重案。不詳愼研鞫。率以廖思芳恐嚇敎誘供詞冒昧入奏。若非部臣平反幾成冤獄。百齡不必交部議處。著革去宮銜及協辦大學士。暫留兩江總督之任。廖寅失察伊子妄拏敎供。著交部嚴加議處。已革知縣葛承紀周以勳承審重案。不將傷痕確實相驗。又未查出敎供情弊。著照例開復。交部議處』。《東華續錄》嘉慶三十八
  11. 廖思芳廖都轉以獲教匪首犯劉之協功,由葉縣知縣擢鎮江知府,又擢兩淮鹽運使。當時手擒劉之協者,實都轉之子,勇聲聞天下,既復思以奇功自見,而所行多莽鹵。嘉慶癸酉教匪林清之變,其黨李文成起河南,陷滑縣。事定,以次駢戮,而諸大頭目中有所謂祝現、劉第五者六人皆逸去。上通飭各直省協拿,許以重賞。廖思芳乃攘臂其間,每出必從數騎。一日路經某縣,日暮雨作,憩道旁店中。故有偉男子口操齊音,袒坐露其,有刀箭瘢。思芳震駭,迫視之,腰懸鐵刀,急出呼騎上奴兜擒之。問其名,曰:「劉第五」。遂送縣定讞。已解刑部,而曲阜孔氏言諸朝,廖所獲者,乃孔氏莊農劉第五,非教匪大頭目劉第五也。上怒,集廷臣鞫之,如孔氏言,於是釋劉第五而下思芳於獄,都轉亦罷職去。未幾,思芳瘐死獄中。家大人曰:「當日都中輿論謂劉之協之獲,實出廖思芳,而思芳又實系得自他人之手。其人將部訴,故不敢歸功思芳,而都轉自屍之。思芳憤不能平,日夜思之,乃釀為劉第五之舉。乖氣致戾,此之謂歟!」。《北東園筆錄》
  12. 廖寅,字亮工,四川鄰水人。乾隆四十四年舉人。家貧,不能常試禮部,十二年中,僅再至都。以大挑知縣官河南,署葉縣。時教匪方熾,葉當衝,寅撫民不擾。民有從逆者,捕其魁乃定。長子思芳有武略,省父至葉,任以守衛事。詔捕教首劉之協,久不獲。一日,思芳巡歷近郊,見二人縶馬坐樹下語,異之,歸戒門者伺狀。俄二人入城飲肆中,有識之者,其一即之協。寅趣思芳往與雜坐,出不意縛之,鞫得實,械至都伏法。特擢江蘇鎮江知府。濬丹陽九曲河,築牐,以時啟閉,民便之。擢江西吉南贛道,兼筦關榷,正稅外無多取,吏胥奉法。會南昌煽亂,捕首惡置法。安遠復亂,單騎往諭,解散黨與,耆民等縛其魁以獻,事遂平。歷署布政使、按察使。嘉慶十六年,遷兩淮鹽運使。卹灶丁,治私梟,鹽課漸增。河北滑縣教匪起,總督百齡檄寅往徐州協守禦。會捕逆匪劉第五,誤繫同姓名者,坐失察降調,上念其擒劉之協功,許捐復原職。以老病歸,遂卒。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