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都之议

建都之议明朝初期洪武年间明廷关于定都去向的争论。

过程

对于明初定都不定的明太祖朱元璋。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下诏以汴梁开封府为北京,以金陵应天府)为南京,效仿的两京故事。将金陵定为明朝国都。定都金陵的主要原因有:天下的財政多匯聚於东南,而金陵则为税赋汇集之地。同时,金陵有朱元璋为吴王时期所奠定的宫阙基础;而明朝的开国元勋多为江淮子弟,不愿遠別故鄉。但此后,朝廷对建都之事多有争论[參 1]

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又在故乡凤阳营建中都,同时下令江南富豪移民中都。但是开封和凤阳都是久经战乱,破败不堪,难以承担京师的重任,朱元璋于是放弃了迁都这两处的打算[註 1]

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元璋下诏改南京为京师[參 3]。至此,建都地点才得以确定,但是为了控制北部边防,朱元璋仍有迁都之念[參 1]。而南京皇宫是填湖所建。建成之后,由于地表下沉,逐渐形成南高北低的态势,在风水上是不祥的征兆。公元1391年(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派遣太子朱标考察关中地区,为迁都西安作准备。然而第二年朱标病逝,沉重打击了朱元璋,令其不愿再劳师动众地更换京師[註 2][參 4][參 2]

一直到洪武朝后期,建都问题仍是朝廷的重要议题。永乐迁都燕都順天府(今日北京)后,这一争议才停止[參 1]

后续

虽然没有迁都,但是鉴于北方的形勢,朱元璋还是作了一系列的布置和预备:北伐北元,驅逐了元顺帝,让大将徐达和自己的第四子朱棣驻守在北京[參 2]

参见

注释

  1. 关于停建原因,历来莫衷一是。《明史》中说是刘伯温认为凤阳地理形势不佳,实际的原因可能是,朱元璋在中都的营建中看到了乡党势力对皇权的潜在威胁。[參 2]
  2. 朱元璋在《祭光禄寺灶神文》中,表达了自己的心情:「朕经营天下数十年,事事按古就绪。惟宫城前昂后洼,形势不称。本欲迁都,今朕年老,精力已倦,又天下初定,不欲劳民。且兴废有数,只得听天。惟愿鉴朕此心,福其子孙。」

参考文献

  1. 邢涛; 纪江红. . 北京: 北京出版社. 2003年10月1日: 第128页. ISBN 9787200050646 (中文).
  2. . 南京: 南京日报. 2008-02-18 [2014-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2月22日) (中文).
  3. 张廷玉,《明史·太祖本纪》。
  4. . 华龙网. 2012-10-19 [2014-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2) (中文).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